回归童心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zh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到朋友五岁的儿子时,他刚给爸爸“写”好一封信。“这真是一封特别的信!你能说给我听听吗?”我笑看着这封画了几条长短不一的波浪线的“信”。小家伙很认真地指着波浪线逐一解说起来:“爸爸,我很喜欢你,我陪你一起加班!”“爸爸你也喜欢我,你陪我一起玩!”“爸爸加班拿工资很辛苦!”“爸爸你很帅!”……几条看似毫无章法的波浪线充盈着孩子对父亲浓浓的情意!
  孩子的信虽没有汉字,却丝毫不缺乏感受性和想象力。如果我们不是俯下身子去倾听,怎么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感知世界、表达思想的方式呢?怎么能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呢?耐心地倾听儿童的心声是对他们成长最好的鼓励。
  一个孩子计算5减3总错写成8。家长认为他是一个粗心的孩子,加减法概念不清,要加强练习。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错呢?一天,细心的老师观察到孩子在悄悄掰手指演算,他举起右手5根手指,再将小指、无名指、中指一根一根掰下。最后答案定格在孩子竖着的两根手指上。老师突然发现,原来孩子是理解减法意义的,只是将竖着的食指和大拇指表示的2与表示数字8的手势混淆了。
  儿童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他们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要了解这些,应该像这位教师一样尊重和理解儿童,仔细观察儿童的外部学习行为,进而思考儿童学习行为发生的原因、目的和价值。这才是真正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儿童的成长、思考儿童的发展。
  刚进教室,一个梳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就高举着一张试卷欢天喜地地跑了过来:“老师,看!我得了82分!”啊?这个成绩今天可是在全班倒数之列。“哦。错题你弄懂了吗?”“老师,没关系!错题我都会做了!我还学会找错题了!我本领大吧!明天再考考我吧!”小姑娘连珠炮似的话语把我逗笑了。
  这就是儿童!他们天真、率性,这种宝贵的心灵品质,让他们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如果我们也能超越功利,真正找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及时了解他们乐于接受的沟通方式,我们肯定会被儿童喜欢!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成人感到愉快吗?他自己不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儿童的真实再现出来吗?”(马克思语)是啊,我们应该回归童年,聆听儿童,理解儿童,向儿童学习。从“稚心”出发,用“童眼”观照,想来那样的教育将是一个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其他文献
黄河是河南省商丘市唯一的外来饮用水源,经兰考三义寨引黄闸流入兰商干渠,并输送到沿线的任庄、林七、吴屯、郑阁4座水库,它们是商丘市重要水源地由于受黄河主流北移、河床下
五年制专科实验班是我校专科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实施"按班招生,后期分流”的培养模式.其中,公修阶段高中化学课程,作为整个化学体系的基础,必须首先打好这一"基石”,才不至于
从目前来看,至少存在两种教材观:一种是把教材当作“桥梁”,一种是把教材当作“起跳板”。“桥梁观”认为,教材呈现的是人类经典的知识,是连接人类历史和儿童未来的“桥梁”。“跳板观”则认为,教材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儿童走向社会的起点,儿童借助教材的“弹力”将会“跃”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两种教材观都重视教材的“通达”功能,而后者更重视儿童的参与、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鼓舞。我赞赏把教材当作“起跳板”的认识与理
还记得昨天,昨天恍惚就在眼前,就我而言,昨天分明就是你们的今天。常常有人问,假如再有一回人生青春路,你怎么走过?  不懈读书。我在文化沙漠的时代完成了基础教育,正是最想读书的年岁却无书可读。等到高考恢复,进入大学,读书和背书成为我主要的生活,直至今天。那么,究竟“读”什么?我的体会是,既重专精,又求广博,关键是自己喜欢。  总在想事。做了教师便总是斟酌和琢磨,想怎么教,又让孩子怎么学;想语文课程的
1 跨文化意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近几年的外语教学却只注重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这种忽视文化内容,孤立地教授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