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家曾被称做“中国地产航母”的民营地产企业,因何被甩出一线地产商的方阵?
《财经》记者 张杰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0754.HK,下称合生创展)前任行政总裁辞职至今已一个多月,该职位依旧悬虚,未有公告宣布确定新总裁。
1月21日,合生创展发布公告称,行政总裁陈长缨即日起辞去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职务。辞职理由据称是陈长缨希望有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而2003年初加入合生创展的陈长缨,系该公司“重要功臣”。
接近公司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去年年初,合生创展董事长朱孟依身陷“调查门”,时间长达九个月。其间,有关商业银行一度停止对合生创展放贷,行政总裁陈长缨帮助合生创展渡过此次难关。
但是,调查风波散去之后,一直身在日本的朱孟依却与陈长缨之间出现信任危机,“老板的不信任也挑战了职业经理人的自尊”,辞职事件旋即发生。
而辞职事件背后,是一家风头正劲的民营地产公司面临的种种关于成长的烦恼。
高层频换
现年51岁的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出身建筑承包业,是一位低调的广东商人,与同行交游甚少。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朱孟依工作勤奋,办公室、餐厅和卧室长年三点一线,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不打高尔夫,但他个人意志非常强,对企业前景有大思维,虽然实际运营与心中境界尚有差距。
陈长缨是七年来在合生创展高层职位上中途离任的第五位高管。陈的前任武捷思,曾任深圳市副市长及广东省省长助理,协助处理过广东国投破产和粤海重组事宜。
2005年4月,武捷思加盟合生创展后,协助朱孟依将这家公司带入新发展阶段。2008年1月,在离合同到期还差三个月时,武捷思辞职,一度令业界疑惑。
武捷思的前任是谢世东。2003年9月谢辞职,之后合生创展总裁职位悬置一年半。
2005年随武捷思一起加盟合生创展并任财务总监的谭礼宁,于2007年底挂印而去。
2009年1月,出任合生创展董事局副主席刚满一年的赵海,也以主动离职终结了在合生创展的职业生涯。
其间,还有多位地区副总裁级别人士离职。有观察人士认为,在地产行业,这样频繁的高管离职现象,其实并不多见。
知情者称,武捷思和朱孟依都是在管理上很强势的人,两人多次在公司会议上因经营思路不同而发生正面争执。而谭礼宁和赵海都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在民营背景的合生创展工作,常有不太适应的地方。
合生创展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民营地产企业,1998年它最早打开资本通道,以红筹方式在香港完成IPO,2004年又率先进入“地产公司百亿元俱乐部”, 与富力地产、雅居乐、碧桂园、恒大地产一道被业内称做“广东地产五虎”,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称其为“中国地产航母”。
但近几年中国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合生创展却徘徊不前,与三年前尚处同一阵营的诸多同行相比,合生创展的销售业绩明显落后,大有滑向二线地产商的趋势。
《财经》记者获悉,合生创展2009年销售额为152亿元,而“广东地产五虎”其余四虎中合约销售额最低者雅居乐,2009年销售额也达226亿元。
业绩徘徊与人事频繁变动显示,合生创展这家老资格地产民营企业遇到了成长瓶颈。
多位离任高管及接近合生创展决策层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合生创展多年来的土地策略、财务策略、企业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导致合生创展未能在高台发力。
一位知情者对《财经》记者透露,陈长缨用了八个字归纳自己的离任:激流勇退,亢龙有悔。在《易经》中,“亢龙有悔”含盛极而衰之意。
《财经》记者在春节前后曾多次联系合生创展公司及朱孟依本人,试图求证上述说法。该公司公关部门以“老板低调不愿接受采访,目前行政总裁空缺,无人能够接受采访”为由,予以暂拒,只透露说在3月底即将发布的公司年报中,会对一些情况给予解释。
土地难题
据《财经》记者了解,相比同行,合生创展近年来在土地市场上的动作不大。
以北京市场为例,2008年合生创展曾在北京拿下三幅地块,曾一度引起高度关注;但进入2009年,在房地产业拿地最火爆的一年,合生创展却鲜有大动作。
该公司一位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近几年合生创展在拿地方面不够积极,是因为它握有大量以前用协议方式获得的廉价土地。
这在朱孟依早年干将那里得到印证。谢强1999年出任朱孟依另一家地产公司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江投资)北京地区总经理。他在最近出版的自传中披露,当时他曾在两年时间内,为珠江投资协议拿下五个项目、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时至今日,这五大项目仍是朱孟依在北京楼市的主要资产。但这五个项目中有三个后来被转让给合生创展,谢强因不满意这种操作而辞职。
珠江投资一直未能上市,扮演着合生创展辅助者的角色,帮合生创展拿到很多便宜土地。
一位要求匿名的摩根大通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外界对合生創展的普遍印象是:拿地能力强,地价便宜,关联交易多且透明度较低。
瑞银证券地产分析员王震宇对《财经》记者表示,透明度不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继而影响到融资。“对于关联交易,大家还是希望越少越好。”王震宇说。
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合生创展的土地储备达到了规划建筑面积2910万平方米,位居国内房地产企业前五强,高于万科和保利地产。
协议拿地的最大好处是地价便宜,这是合生创展早年腾飞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早期协议拿下的地块有瑕疵,如征地拆迁、用途变更以及土地手续的完善,与政府方面沟通协调起来会比较复杂,这些均会影响地块的周转开发速度。
“在合生创展,谁拿到了便宜的地,谁就有价值,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指标,职业经理人的价值难以体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另外,朱孟依对于拿到的土地,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开工,至于其中涉及的土地规划条件修改、拆迁等各种问题,就由职业经理人去想办法解决,个中风险,也主要由职业经理人来承担。这样一来,开发及销售速度不言而喻。
据称,武捷思对合生创展的部分做法不太认同,在项目手续是否齐全、法律风险是否存在等环节,一直严格把关。
2004年8月,中国土地市场游戏规则发生重大调整,土地实行公开“招拍挂”出让。此后,土地协议出让虽未绝迹,但逐渐在舆论和实践层面退出。
以此为起点,房地产企业的座次渐次分化。一些此前专门靠倒买倒卖土地生存的公司逐渐萎缩、消失,有着较高声望的房地产企业则迅速适应了新规则,并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进行规模扩张。
万科被公认是业内公开拿地的典型。在2004年之前,万科在多个城市开发的土地处于城市远郊,万科甚至被认为“只擅长在城郊结合部开发住宅”。多位万科明星职业经理人由于拿不到地而去职。
2004年土地新政以后,万科开始一骑绝尘:2005年销售额139.5亿元,一年后突破200亿元大关,三年后突破500亿元,2009年销售额达634.2亿元。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其做大秘诀是,公开拿地,提高周转率,并在资本市场配以大宗融资。
合生创展的步调则要慢得多。
2004年合生创展合约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港元,但次年又跌至63.58亿港元,2006年重新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3.68亿港元,此后在百亿关口连续徘徊两年后,2009年才有所突破。
作为成立稍晚、上市更迟的同城兄弟,富力地产2004年销售额为64.3亿元人民币, 2006年首次入围百亿元俱乐部,当年销售额115亿元,2009年富力地产合约销售额为241.97亿元,远超过合生创展。
转型挑战
数据差距不可否认,但接近陈长缨的人士表示,陈在任时提出合生创展将打造高端产品,不必追求规模。陈认为,合生创展目前的销售利润相当于同行300亿元销售额的水平。
《财经》记者查询合生创展近年财务资料发现,其毛利润率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的确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物业销售均价也跟随行业大势,上升轨迹明显。
但是,贝塔策略工作室合伙人杜丽虹对《财经》记者表示,合生创展目前尚不是向高端地产转型最典型的公司,其产品线还是混合型,战略转型尚处于讨论阶段,未有实质落实。
向高端地产发展商、追求高利润率转型,意味着周转率会有所下降,加之如今地产周期性受政策影响波动更大,合生创展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财务策略。
“在去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我们认为,合生创展虽然毛利率提高,但是,快速下降的周转率制约着公司的套利空间。要想维持安全套利,就必须将净借贷资本比(公司的净借贷与资本金之比)控制在35%-40%的水平,低于当时63%的水平”,杜丽虹说,“这一判断仍然适用于现在。”
她同时称,合生创展虽然账面负债率低,但存在很多表外负债,比如一些承诺性的资本承担,包括带有阶段性付款条件、签署了协议的土地出让款,以及分期支付的工程款等。
另外,随着合生创展打算进军高端地产领域,它也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土地增值税。
以合生创展2008年年报为例,其年度純利同比下滑44%,合生创展公告称,净利润大跌的主要原因是经营及财务成本高企,以及年度内收取的土地增值税增加所致。
融资考验
在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资金是公司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几乎任何一家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都有着漂亮的融资记录。
1998年5月,合生创展在香港主板上市,筹资6.7亿元港币,朱孟依个人持股63.75%。当时,地产行业门槛较低,相关法规并不健全,少许资金即可发挥巨大杠杆作用。
2000年,有媒体统计,合生当年销售额约占广州市场的5%。
但直到2005年4月,合生创展并无重要融资行动。其间,合生创展董事总经理兼总裁谢世东于2003年9月离任,他原是朱孟依从恒基地产挖角而来。2005年4月,武捷思出任行政总裁,年薪500万港元,外加2000万股认股权证,跟随其一同入职的谭礼宁出任财务总监。
深具金融运作能力的武捷思和谭礼宁的加盟,令合生创展融资视野迅速打开。
2005年8月9日,在武捷思的推动和直接运作下,朱孟依向淡马锡、老虎基金配售2.06亿股旧股,每股4.875港元,共计9.57亿港元,朱孟依股权减至52.97%。两家基金在一年多后逐步退出,获利10余亿港元。
两家明星机构入股重新燃起资本市场对合生创展的信心。仅仅三个月后,合生创展宣布发行3亿美元7年期优先票据,票息及收益率为8.125厘,此番融得资金约2.91亿美元。
2006年11月,合生创展再次配股融资,在市场上发行6000万股新股,每股作价16.6港元,融资10亿港元。
两次配股期间,合生创展股价升幅惊人,各方均获益巨大。
2007年1月,合生创展宣布,向瑞信售出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8.304亿元的三年期零息可换股债券,是次融资,净额达14.5亿元。
当时的主要操作者、现任卓越置业财务总监的谭礼宁对《财经》记者表示,发行这样的人民币债券,既可锁定公司的成本与风险,又可满足投资者把人民币升值当做投资工具的要求, “市场反应很好,当天晚上18亿元就全卖掉了。” 谭礼宁说。
但紧随其后,武捷思、谭礼宁先后去职,这对合生创展的融资产生了一定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月以后,合生创展仅仅在2009年6月做过一次配股,融资15.96亿港元,此外再无新的公开融资动作。
2007年至今,是中国大型房企海外上市新的高潮期,国内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也重新开启了IPO与再融资的大门,这为大型地产军团起飞奠定了资本基础。
前述摩根大通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合生创展的资本通道构建很早,但是逐渐掉队,业务徘徊与融资能力衰退有正相关关系。
他同时称,合生创展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并不高,保持在60%上下, “一个地产公司银行贷款很少并不是什么好事。一些公司负债率很高,使用银行贷款较多,但发展速度也较快,如富力地产和绿城中国。”
在债务重组上,合生创展也因动作迟缓失去时机。
2007年,合生创展曾发售的18.304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其市场交易价格一度在2009年3月6日跌至每股53元,远低于每股104.59元的到期赎回价格。倘若当时赎回,对其财务将是一大改善。但是,合生创展并没有向市场发出任何动作,这笔债务在2010年2月2日到期。
谭礼宁表示,合生创展没有提前赎回,或与市场预期有关。
他解释说,假如合生创展向市场上发出一个提前赎回文件,这些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合生创展的报价会成为一个底线。
但在2009年上半年,国内多家地产公司如绿城中国、中新地产等,都以较低折扣赎回尚未到期的债券,一举改善了资产负债表。
《财经》记者 张杰
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0754.HK,下称合生创展)前任行政总裁辞职至今已一个多月,该职位依旧悬虚,未有公告宣布确定新总裁。
1月21日,合生创展发布公告称,行政总裁陈长缨即日起辞去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职务。辞职理由据称是陈长缨希望有更多时间处理个人事务。而2003年初加入合生创展的陈长缨,系该公司“重要功臣”。
接近公司决策层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去年年初,合生创展董事长朱孟依身陷“调查门”,时间长达九个月。其间,有关商业银行一度停止对合生创展放贷,行政总裁陈长缨帮助合生创展渡过此次难关。
但是,调查风波散去之后,一直身在日本的朱孟依却与陈长缨之间出现信任危机,“老板的不信任也挑战了职业经理人的自尊”,辞职事件旋即发生。
而辞职事件背后,是一家风头正劲的民营地产公司面临的种种关于成长的烦恼。
高层频换
现年51岁的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出身建筑承包业,是一位低调的广东商人,与同行交游甚少。知情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朱孟依工作勤奋,办公室、餐厅和卧室长年三点一线,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不打高尔夫,但他个人意志非常强,对企业前景有大思维,虽然实际运营与心中境界尚有差距。
陈长缨是七年来在合生创展高层职位上中途离任的第五位高管。陈的前任武捷思,曾任深圳市副市长及广东省省长助理,协助处理过广东国投破产和粤海重组事宜。
2005年4月,武捷思加盟合生创展后,协助朱孟依将这家公司带入新发展阶段。2008年1月,在离合同到期还差三个月时,武捷思辞职,一度令业界疑惑。
武捷思的前任是谢世东。2003年9月谢辞职,之后合生创展总裁职位悬置一年半。
2005年随武捷思一起加盟合生创展并任财务总监的谭礼宁,于2007年底挂印而去。
2009年1月,出任合生创展董事局副主席刚满一年的赵海,也以主动离职终结了在合生创展的职业生涯。
其间,还有多位地区副总裁级别人士离职。有观察人士认为,在地产行业,这样频繁的高管离职现象,其实并不多见。
知情者称,武捷思和朱孟依都是在管理上很强势的人,两人多次在公司会议上因经营思路不同而发生正面争执。而谭礼宁和赵海都有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历,在民营背景的合生创展工作,常有不太适应的地方。
合生创展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民营地产企业,1998年它最早打开资本通道,以红筹方式在香港完成IPO,2004年又率先进入“地产公司百亿元俱乐部”, 与富力地产、雅居乐、碧桂园、恒大地产一道被业内称做“广东地产五虎”,万科董事长王石曾称其为“中国地产航母”。
但近几年中国地产行业蓬勃发展,合生创展却徘徊不前,与三年前尚处同一阵营的诸多同行相比,合生创展的销售业绩明显落后,大有滑向二线地产商的趋势。
《财经》记者获悉,合生创展2009年销售额为152亿元,而“广东地产五虎”其余四虎中合约销售额最低者雅居乐,2009年销售额也达226亿元。
业绩徘徊与人事频繁变动显示,合生创展这家老资格地产民营企业遇到了成长瓶颈。
多位离任高管及接近合生创展决策层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合生创展多年来的土地策略、财务策略、企业领导者的个人风格,导致合生创展未能在高台发力。
一位知情者对《财经》记者透露,陈长缨用了八个字归纳自己的离任:激流勇退,亢龙有悔。在《易经》中,“亢龙有悔”含盛极而衰之意。
《财经》记者在春节前后曾多次联系合生创展公司及朱孟依本人,试图求证上述说法。该公司公关部门以“老板低调不愿接受采访,目前行政总裁空缺,无人能够接受采访”为由,予以暂拒,只透露说在3月底即将发布的公司年报中,会对一些情况给予解释。
土地难题
据《财经》记者了解,相比同行,合生创展近年来在土地市场上的动作不大。
以北京市场为例,2008年合生创展曾在北京拿下三幅地块,曾一度引起高度关注;但进入2009年,在房地产业拿地最火爆的一年,合生创展却鲜有大动作。
该公司一位前高管告诉《财经》记者,近几年合生创展在拿地方面不够积极,是因为它握有大量以前用协议方式获得的廉价土地。
这在朱孟依早年干将那里得到印证。谢强1999年出任朱孟依另一家地产公司广东珠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珠江投资)北京地区总经理。他在最近出版的自传中披露,当时他曾在两年时间内,为珠江投资协议拿下五个项目、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时至今日,这五大项目仍是朱孟依在北京楼市的主要资产。但这五个项目中有三个后来被转让给合生创展,谢强因不满意这种操作而辞职。
珠江投资一直未能上市,扮演着合生创展辅助者的角色,帮合生创展拿到很多便宜土地。
一位要求匿名的摩根大通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外界对合生創展的普遍印象是:拿地能力强,地价便宜,关联交易多且透明度较低。
瑞银证券地产分析员王震宇对《财经》记者表示,透明度不够,会影响到投资者的判断,继而影响到融资。“对于关联交易,大家还是希望越少越好。”王震宇说。
据相关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合生创展的土地储备达到了规划建筑面积2910万平方米,位居国内房地产企业前五强,高于万科和保利地产。
协议拿地的最大好处是地价便宜,这是合生创展早年腾飞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早期协议拿下的地块有瑕疵,如征地拆迁、用途变更以及土地手续的完善,与政府方面沟通协调起来会比较复杂,这些均会影响地块的周转开发速度。
“在合生创展,谁拿到了便宜的地,谁就有价值,这是一个非理性的指标,职业经理人的价值难以体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另外,朱孟依对于拿到的土地,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开工,至于其中涉及的土地规划条件修改、拆迁等各种问题,就由职业经理人去想办法解决,个中风险,也主要由职业经理人来承担。这样一来,开发及销售速度不言而喻。
据称,武捷思对合生创展的部分做法不太认同,在项目手续是否齐全、法律风险是否存在等环节,一直严格把关。
2004年8月,中国土地市场游戏规则发生重大调整,土地实行公开“招拍挂”出让。此后,土地协议出让虽未绝迹,但逐渐在舆论和实践层面退出。
以此为起点,房地产企业的座次渐次分化。一些此前专门靠倒买倒卖土地生存的公司逐渐萎缩、消失,有着较高声望的房地产企业则迅速适应了新规则,并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进行规模扩张。
万科被公认是业内公开拿地的典型。在2004年之前,万科在多个城市开发的土地处于城市远郊,万科甚至被认为“只擅长在城郊结合部开发住宅”。多位万科明星职业经理人由于拿不到地而去职。
2004年土地新政以后,万科开始一骑绝尘:2005年销售额139.5亿元,一年后突破200亿元大关,三年后突破500亿元,2009年销售额达634.2亿元。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其做大秘诀是,公开拿地,提高周转率,并在资本市场配以大宗融资。
合生创展的步调则要慢得多。
2004年合生创展合约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港元,但次年又跌至63.58亿港元,2006年重新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3.68亿港元,此后在百亿关口连续徘徊两年后,2009年才有所突破。
作为成立稍晚、上市更迟的同城兄弟,富力地产2004年销售额为64.3亿元人民币, 2006年首次入围百亿元俱乐部,当年销售额115亿元,2009年富力地产合约销售额为241.97亿元,远超过合生创展。
转型挑战
数据差距不可否认,但接近陈长缨的人士表示,陈在任时提出合生创展将打造高端产品,不必追求规模。陈认为,合生创展目前的销售利润相当于同行300亿元销售额的水平。
《财经》记者查询合生创展近年财务资料发现,其毛利润率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通道,的确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物业销售均价也跟随行业大势,上升轨迹明显。
但是,贝塔策略工作室合伙人杜丽虹对《财经》记者表示,合生创展目前尚不是向高端地产转型最典型的公司,其产品线还是混合型,战略转型尚处于讨论阶段,未有实质落实。
向高端地产发展商、追求高利润率转型,意味着周转率会有所下降,加之如今地产周期性受政策影响波动更大,合生创展不得不采取相对保守的财务策略。
“在去年7月的一份报告中,我们认为,合生创展虽然毛利率提高,但是,快速下降的周转率制约着公司的套利空间。要想维持安全套利,就必须将净借贷资本比(公司的净借贷与资本金之比)控制在35%-40%的水平,低于当时63%的水平”,杜丽虹说,“这一判断仍然适用于现在。”
她同时称,合生创展虽然账面负债率低,但存在很多表外负债,比如一些承诺性的资本承担,包括带有阶段性付款条件、签署了协议的土地出让款,以及分期支付的工程款等。
另外,随着合生创展打算进军高端地产领域,它也不得不面对更高的土地增值税。
以合生创展2008年年报为例,其年度純利同比下滑44%,合生创展公告称,净利润大跌的主要原因是经营及财务成本高企,以及年度内收取的土地增值税增加所致。
融资考验
在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资金是公司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几乎任何一家高速发展的房地产企业,都有着漂亮的融资记录。
1998年5月,合生创展在香港主板上市,筹资6.7亿元港币,朱孟依个人持股63.75%。当时,地产行业门槛较低,相关法规并不健全,少许资金即可发挥巨大杠杆作用。
2000年,有媒体统计,合生当年销售额约占广州市场的5%。
但直到2005年4月,合生创展并无重要融资行动。其间,合生创展董事总经理兼总裁谢世东于2003年9月离任,他原是朱孟依从恒基地产挖角而来。2005年4月,武捷思出任行政总裁,年薪500万港元,外加2000万股认股权证,跟随其一同入职的谭礼宁出任财务总监。
深具金融运作能力的武捷思和谭礼宁的加盟,令合生创展融资视野迅速打开。
2005年8月9日,在武捷思的推动和直接运作下,朱孟依向淡马锡、老虎基金配售2.06亿股旧股,每股4.875港元,共计9.57亿港元,朱孟依股权减至52.97%。两家基金在一年多后逐步退出,获利10余亿港元。
两家明星机构入股重新燃起资本市场对合生创展的信心。仅仅三个月后,合生创展宣布发行3亿美元7年期优先票据,票息及收益率为8.125厘,此番融得资金约2.91亿美元。
2006年11月,合生创展再次配股融资,在市场上发行6000万股新股,每股作价16.6港元,融资10亿港元。
两次配股期间,合生创展股价升幅惊人,各方均获益巨大。
2007年1月,合生创展宣布,向瑞信售出本金总额为人民币18.304亿元的三年期零息可换股债券,是次融资,净额达14.5亿元。
当时的主要操作者、现任卓越置业财务总监的谭礼宁对《财经》记者表示,发行这样的人民币债券,既可锁定公司的成本与风险,又可满足投资者把人民币升值当做投资工具的要求, “市场反应很好,当天晚上18亿元就全卖掉了。” 谭礼宁说。
但紧随其后,武捷思、谭礼宁先后去职,这对合生创展的融资产生了一定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1月以后,合生创展仅仅在2009年6月做过一次配股,融资15.96亿港元,此外再无新的公开融资动作。
2007年至今,是中国大型房企海外上市新的高潮期,国内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也重新开启了IPO与再融资的大门,这为大型地产军团起飞奠定了资本基础。
前述摩根大通分析师对《财经》记者表示,合生创展的资本通道构建很早,但是逐渐掉队,业务徘徊与融资能力衰退有正相关关系。
他同时称,合生创展近年来资产负债率并不高,保持在60%上下, “一个地产公司银行贷款很少并不是什么好事。一些公司负债率很高,使用银行贷款较多,但发展速度也较快,如富力地产和绿城中国。”
在债务重组上,合生创展也因动作迟缓失去时机。
2007年,合生创展曾发售的18.304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其市场交易价格一度在2009年3月6日跌至每股53元,远低于每股104.59元的到期赎回价格。倘若当时赎回,对其财务将是一大改善。但是,合生创展并没有向市场发出任何动作,这笔债务在2010年2月2日到期。
谭礼宁表示,合生创展没有提前赎回,或与市场预期有关。
他解释说,假如合生创展向市场上发出一个提前赎回文件,这些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合生创展的报价会成为一个底线。
但在2009年上半年,国内多家地产公司如绿城中国、中新地产等,都以较低折扣赎回尚未到期的债券,一举改善了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