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无药良方”

来源 :健身气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快速增长诱发老年性疾病随之猛增,尤其是老年痴呆症患者逐年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超过千万,发病率达5%左右,这种现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和老伴都已年近古稀,而且患有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糖尿病慢性病,并伴有轻度老年痴呆症状。通过8年多来坚持不懈地习练健身气功,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病的发展,而且病情减轻了,老年痴呆症状消失了,生活能自理了。练功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习练健身气功,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无药良方。
  一、有氧运动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有效手段
  从健身气功的功理功法来讲,无论哪一套功法,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它通过肢体活动、呼吸吐纳、新陈代谢、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醒脑宁神可以补充大脑氧气,增加大脑的养分,增强记忆、语言功能,甚至逆转老年人脑萎缩的风险。如习练八段锦、六字诀和导引养生功十二法,通过意守劳宫和意守涌泉后血压明显下降,使大脑皮层和神经血管调节中枢机能恢复,植物性神经系统改善。使人感觉头脑清楚、心旷神怡、气血流通、身强力壮了。它对防治脑血管障碍,预防老年痴呆、抑郁、忧郁症和高血压、脑梗塞、糖尿病的康复治疗都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而且简单易练、安全可靠、经济实惠、科学有效。
  二、肢体运动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新途径
  从健身气功的功法特点来看,肢体运动加调理呼吸,不仅活动身体的每个关节部位,而且刺激人体的重点穴位。通过揉、按、挤、压穴位,刺激大脑神经系统,锻炼大脑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如习练“五禽戏”“易筋经”“导引养生十二法”,通过拳、掌、爪、足、眼的活动和握固、颠足、虎扑、钩手、弹甲、鸣天、掩耳、搓手、浴面等功法的习练,刺激末梢神经,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大脑供血、降低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尤其是通过“五禽戏”的习练,模仿虎的威猛、鹿的轻盈、熊的沉稳、猿的灵巧、鸟的平衡同,使人形、神、意、气融会贯通,使人身临其境,犹如动物一般,机智灵敏、反应敏捷,活跃了大脑的思维功能,既增强了人体的免疫力,又促进了大脑海马区的增大,有效地预防了老年痴呆。所以说健身气功的肢体运动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新途径。
  三、练功口诀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诀窍
  从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医学角度来讲,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要求注意智力训练,勤用脑、多活动手足、多与人交流、多参加社会活动,以延缓大脑老化、反应迟钝的症状。而健身气功的每套练功口诀正是为患者量身定制的,它语言丰富、言简意赅、内涵深刻,既是帮助我们练好气功的号令,又是我们活动脑筋、增强记忆、提高语言功能、感悟健身气功内在魅力的“警钟”。如“六字诀”通过呼吸吐纳、吐字发声、调整脏腑平衡、训练患者的语言功能。“导引养生十二法”则是从起势起,就要求习练者默念练功口诀,调整心态、净化大脑、排除杂念、以静养生、宁神意守、语言诱导、自我暗示。有研究资料表明,练功前默念口诀,可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和灵活性显著挺高,语言暗示或默想对人的心理、思维乃至行为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每一节的口令都非常形象、生动、好记,通过反复背诵记忆、反复练习提高,就会增强大脑记忆力,改善健忘症,促进大脑的记忆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患者身轻如燕、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老年痴呆的症状就会逐步改善。
  四、练功音乐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福音
  健身气功每套音乐都配制的非常优美动听,节奏缓慢、旋律流畅,很适应中老年人练功的节奏,为患者创编了美好的练功氛围,感悟健身气功的活力。同时通过听音乐、找节奏、记口诀、想动作、松紧结合、快慢结合、呼吸结合、刚柔结合,就会提高练功质量和效果,就会改善大脑的思维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使你像健康人一样,心情愉悦地活跃在健身气功的行列里,不再为琐事而烦恼,不再为疾病而忧郁,健康快乐来生活,远离老年痴呆症,幸福美满度晚年。
  五、科学的编创是防治老年痴呆症的健康之道
  纵观健身气功的编创原理,都倾注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是针对强身健体,防治各种疾病,借鉴古人养生之术,经过多年的实验和实践而研制的,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是为人民身体健康、防病治病而编制的行之有效地健康之道。老年痴呆症者更适宜习练健身气功,而且效果明显,只要坚持习练、科学养生、就会起到开阔胸怀、欢娱身心、陶冶情操、增强记忆、流畅语言、敏捷思维的效果,起到“和气血”“养五脏”“平阴阳”“病去安来”的作用,达到“夜来人静万虑抛,神宁体松百病消”的境界。目前我和老伴练功有佳,生活快乐,病态减轻,还积极参加老年大学的各项活动,为文艺演出伴奏,为报刊杂志、征文活动撰稿。是健身气功把我们引上了健康之路,给了我们新的生命动力。
其他文献
7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与健康猫(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官方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常建平、健康猫创始人兼CEO大象、阿里体育副总裁韩立峰等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上,双方进行了合作签约,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为健康猫(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颁发了“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国际培训基地”牌匾。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主任常
期刊
起势  1、抬掌到胸高,两臂过直。纠正方法,两臂放松,肘微屈,微展肩两臂外旋,两掌向前抬起到与肚脐同高,与肩同宽,同时微提踵,  2、提踵过高,站立不稳。纠正方法,向前抬掌的同时,百会上领,脚趾抓地,微微提踵,脚跟离地约1厘米,慢慢起落,保持重心稳定。  3、按掌与抬掌转换时,旋腕不充分。纠正方法,按掌时保持掌心向下,按至两胯旁时,指尖向前。以掌根为轴,两掌坐腕外旋,指尖从向前,转至向侧、向后,然
期刊
“禹步”,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一种健身养生方法,有关它的记述,多扑朔迷离。本文从禹步的起源、传承和发展进行阐述,意在抛砖引玉。  一、原始“禹步”与大禹  “禹步”之“步”,《说文》曰:“步,行也。”其最原始的含义应当是十分简单的,属于运动的性质。“禹步”之所以复杂就在于“步”与大禹建立了联系。李零、王俊华等学者认为,“禹步”就是大禹的特有步子,这则是“禹步”的最原始的含义。  大禹因治水及征伐战
期刊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989年又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已有的资料来分析,健身气功对于健康的这几个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它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健身、健心、健美三大作用,和、补、通三大机理。  三大主要作用——健身、健心、健美  所谓“健身”,这里专指健康躯体,也就是强壮形体。健身气功以动功
期刊
骨质疏松症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异常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系统性骨骼疾病。据我国2006年一项调查估算,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骨量减少。预计至2050年,全世界65岁以上人数将增加到625万,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人数将进一步上升,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医疗费用正以惊人的速度递增,不仅给个人
期刊
我不满周岁时患了小儿肺炎,因没有治疗彻底而落下了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根,至十七、八岁时,病情已发展为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本应是年轻力壮的我,身体却弱不经风,不得不辍学四处求医,大小城市的中医、西医都看过,甚至巫医也求过,都无法治癒,且身体每况愈下,晚上胸闷无法睡觉。1984年春,经友人介绍,我有幸学习了六字诀。经过三个月早晚练功,胸闷气短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了。从此我坚定了练功战胜顽疾的信心。三
期刊
“三调”是健身气功的基本要素,也是习练的核心。这些年来,笔者在日常锻炼中对于“三调”,总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在笔者参与的健身气功功法各类的教学、培训活动中,凡涉及到“三调”的理论都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和知识点。现笔者将所学所想,结合习练实践中的体会,做一些整理与分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分享。  我所理解的“三调”  气功锻炼时,身体的姿态很重要,要练好功法,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按照要领把动作
期刊
调养脾胃、保精护肾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治病、保健、开发智能、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运用健身气功,养好脾胃肾,对养生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健身气功功法中选出对脾胃肾具有积极作用的动作,按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进行适当的编排,为人们活用健身气功,以及学好健身气功、养好脾胃肾服务。  一、认识脾胃肾在养生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先了解脾胃肾在人体生命中的地位:脾和胃皆位于腹腔上部,
期刊
(续上期)  第三层:精进层  一、节分点划分原则、目的、学练建议  第三层为精进层,是利用“动作节分点”学好五禽戏的最高层级,也是分开剖析三调后肢体技术层面的最高层级。在精进层,节分点的划分更为精细,大多单式的节分点出现在动作过程当中,主要为小劲、意念、呼吸的转换。如:虎举的“两手上提至肩前”,上提过程是一个用劲的过程,到肩前时,两拳需逐渐放松,变掌上举;又如:熊运的“向右摩运”是挤压的劲,而摩
期刊
调身、调息、调心,是健身气功锻炼的三个基本要素。笔者就三调在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的运用,略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调身  调身是指练功者对基本身型和肢体运动的调控,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  具体到健身气功功法中是指在意念的引导下进行的全身规律性运动。所谓规律性运动是指将具有特定健身作用的动作组成练功套路,按一定的节奏进行自我锻炼。套路的导引运动不是简单的反射性运动,也不是形式化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