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烧杯实验确定混凝工艺中最佳G和T值
烧杯实验确定混凝工艺中最佳G和T值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摘 要】
:
提出了确定混凝工艺设计G和T值的优化方法.通过烧杯试验得到最优混凝剂和最佳投加量以及最佳设计絮凝时间,并利用正交试验寻求多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的最佳G和T分配方案.该方法可
【作 者】
:
陈威
范跃华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出 处】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发表日期】
:
2006年5期
【关键词】
:
混凝
烧杯试验
优化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确定混凝工艺设计G和T值的优化方法.通过烧杯试验得到最优混凝剂和最佳投加量以及最佳设计絮凝时间,并利用正交试验寻求多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的最佳G和T分配方案.该方法可以为水厂的絮凝池设计提供较为科学的设计数据.
其他文献
绿色环保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已经达到世界前列,但是在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于环境的保护,进而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像雾霾天气,酸雨,土地荒漠化
期刊
绿色环保施工
建筑工程
施工
4-甲基伞形酮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4-甲基伞形酮(4-methylumbelliferone,4MU)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体外培养的原代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分别用浓度为0、0.2、0.4、0.8mM的
期刊
4-甲基伞形酮
瘢痕疙瘩
炎症因子
TLR4
NF-κB1
作用机制
4-methylumbelliferonekeloidinflammatory facto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测度研究——基于全国8城市大样本数据的调查分析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首要任务。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biprobit模型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城意愿和住房情况的影响
期刊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第一代
新生代
biprobit模型
异体真皮替代材料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烧伤瘢痕整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异体真皮替代材料联合自体刃厚皮移植在烧伤瘢痕修复中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8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整
期刊
复合皮移植术
异体真皮替代材料
烧伤
瘢痕修复
血运恢复时间
炎症反应积分
Composite skin graftingallogeneic dermal s
裸斑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和甲烷吸收的影响
研究裸斑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和甲烷通量的影响,对准确评估多年冻土区小流域和区域尺度碳交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风火山高寒草甸中裸斑和高
期刊
碳交换
地形
土壤湿度
方差分解法
青藏高原
carbon exchangeterrainsoil moisturevariation partitioning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与分析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将2 200例健康体检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实行传统预防措施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综合防治措施教育。比
期刊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控制
效果
Viral hepatitis type B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福建省前后汛期最大一日降水量的时空变化
极端降水是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进一步揭示福建省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根据福建省25个气象站点1960-2013年的逐日降水数据,应用平均值、相对值、频次统计等
期刊
极端降水
日最大降水
空间差异
前后汛期
福建省
extreme precipitationmaximum daily precipitationspatial
体育治理结构的域外经验与中国镜鉴
通过分析英国、美国、芬兰、日本体育治理结构,得出域外体育治理结构的经验:厘清结构归属、明确责权利边界、遵循市场优先原则、强化非政府体育组织的公益服务职能、充分发挥
期刊
体育管理
体育治理
体育善治
治理结构
流域源区溪流CO2的来源与扩散过程研究综述
江河水系的源头多由规模小但数量多的溪流构成。溪流是源区生态系统向下游进行碳输出的开端,同时也存在水体CO2向大气扩散的过程。溪流CO2扩散通量(FCO2)取决于水体二氧化碳
期刊
源区溪流
地下水
湍流
CO2扩散
碳循环
headwater streamgroundwaterturbulenceCO2 diffusioncarbon c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
三峡水库落差30 m的反季节水文节律使消落带的地形、植被和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对干湿交替作用极为敏感。为了明确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周期性涨落对土壤团聚体微结构的影响,采集消落带145~155 m、155~165 m、165~175 m的表层土壤,以未淹水高程180 m的土壤为对照,采用同步辐射显微CT及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壤团聚体微结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团聚体孔隙
期刊
团聚体
微结构
同步辐射显微CT
消落带
三峡水库
aggregatemicrostructuresynchrotron-based micro-compute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