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向内地捐款逾6.8亿港元
39年前,曾宪梓踏足香港。 从那一刻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无论将来环境如何恶劣,都必须正直做人,勤俭创业”的训条。在这之后的奋斗生涯中,他用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成功缔造了不同凡响的“金利来”王国。
30年向内地捐资逾6.8亿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曾宪梓便无间断地捐助国家及家乡梅州的教育事业。1992年,曾宪梓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当时他为基金会的成立捐赠1亿港元。
目前,曾宪梓名下有两个较大的基金:教育基金和载人航天基金。教育基金成立15年来,共奖励内地7000多名优秀教师。2000年开始,每年资助北大、清华等35所内地高校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14000名。“我必须无条件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我最快乐。”曾宪梓说。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令曾宪梓兴奋得一夜无眠,“作为中国人,我当然感到骄傲和自豪,告诉你,杨立伟是我的好朋友,呵呵,航天局我有好多好朋友的。”曾宪梓于2004年10月出资1亿港元设立了载人航天基金,并每年拿出500万人民币,奖励航天科技人才。他说:“设立载人航天基金,是为了表达我对国家走向强盛的信心。”
曾宪梓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最近的一次捐赠对象是陕西省教育事业,“此前我已经捐给陕西教育系统500万元,最近我去陕西延安中学参观,又捐出了100万,用于兴建延安中学的图书艺术楼,能为师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我很开心。”
“我曾经说过,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就要报效祖国。现在看来,这句话得改了,金利来看来不会破产,但我会死的,那就让我的儿子继续做基金会,我对我的3个儿子说,你们也要学会怎么回报祖国,不能只在口头上,要用实际行动来爱你们的国家。我把儿子们都培养成了爱国主义者。”
目前,曾宪梓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8亿港元。
参政议政不枉此生
“我在广东做了10年政协委员,这是我参政议政的启蒙阶段,广东是我的政治学校,培养我参政议政的意识、方式、方法。刚开始很紧张,我第一次发言,两手都发汗哪。 我的第一个提案是:华侨返乡如厕难。我就建议广东治理厕所脏乱差问题。”
曾宪梓告诉记者,他在广东做政协委员10年,每次开会,从开幕到闭幕,没请过一次假。“我觉得,无论做什么,商会、社会活动还是参政议政,都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我也是带着回报祖国的一种精神参政议政的。 ”
1992年,曾宪梓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当时他并不知道是谁推举他参选的,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周南。“参加广东政协这么多年,我敢说敢做,而且没有私人的意图,周南知道我的人品、人格、理念,就向中央推荐我。”
“1993年全国人大换届,周南告诉我准备推荐我做常委,我说这不行吧,参政议政我是‘新兵’啊,很多工作正在学习。但他说,你的胆量、智慧,一定是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第二年当选,我又感动又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
“我已经是连续3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企业家,一个普通百姓,我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的重大。很多人问我,下一届是不是还会连任人大常委?我的回答是, 即使不在人大工作,我也不会有失落感,我同样会热心文化、体育、教育及其他公益事业,我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嘛,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我要做个‘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党人’。现在,回顾我走过的路,我想可以说一句话了:不枉此生。 ”
香港发展要靠内地
有些香港媒体在总结回归10周年的时候,打出的标题是:“香港发达靠内地”。
“这说得完全正确。祖国就是香港的‘靠山’。内地的商品,40%都要经过香港转出去,只要背靠祖国,我们就可以面向全世界发展。一直以来,香港的兴衰和祖国的关系很紧密。”
曾宪梓告诉记者, 回归以来,香港遭遇很多挑战,这给新生的特区政府班子带来很多困扰,但是这个队伍很不错,他们处理得很好,没让别人看到热闹,看到乱子,就连美英等国家也认为香港这10年“一国两制”运转得很成功。
“香港市民的人心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是最大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特区政府这个‘小政府’很有优势,蓬勃、健康、活跃。”曾宪梓认为,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香港企业界率先到内地进行投资,这个投资对祖国的改革开放和香港企业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香港是祖国的南大门,有着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政策,想发展必须靠大后方,依靠祖国内地做后盾。我们暂且不说世界市场,单单是拥有内地市场,香港的发展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发展有很多支持,比如零关税等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香港金融、贸易、航运列入其中,香港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将有更大的发展。
夜深了,本来说好30分钟的采访,不觉之间,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小时,而73岁的曾宪梓却没有半点倦意,他一再强调说,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终生报效祖国”。不管干什么,我毕生都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曾宪梓简介
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新中国的奖学金完成学业。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迁往泰国定居。1968年移居香港。后与夫人黄丽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艰苦创业,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享有“领带大王”之美誉。曾宪梓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荣誉院长等。曾经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39年前,曾宪梓踏足香港。 从那一刻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无论将来环境如何恶劣,都必须正直做人,勤俭创业”的训条。在这之后的奋斗生涯中,他用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成功缔造了不同凡响的“金利来”王国。

30年向内地捐资逾6.8亿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曾宪梓便无间断地捐助国家及家乡梅州的教育事业。1992年,曾宪梓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当时他为基金会的成立捐赠1亿港元。
目前,曾宪梓名下有两个较大的基金:教育基金和载人航天基金。教育基金成立15年来,共奖励内地7000多名优秀教师。2000年开始,每年资助北大、清华等35所内地高校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14000名。“我必须无条件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我最快乐。”曾宪梓说。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令曾宪梓兴奋得一夜无眠,“作为中国人,我当然感到骄傲和自豪,告诉你,杨立伟是我的好朋友,呵呵,航天局我有好多好朋友的。”曾宪梓于2004年10月出资1亿港元设立了载人航天基金,并每年拿出500万人民币,奖励航天科技人才。他说:“设立载人航天基金,是为了表达我对国家走向强盛的信心。”
曾宪梓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最近的一次捐赠对象是陕西省教育事业,“此前我已经捐给陕西教育系统500万元,最近我去陕西延安中学参观,又捐出了100万,用于兴建延安中学的图书艺术楼,能为师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我很开心。”
“我曾经说过,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曾宪梓不死,我就要报效祖国。现在看来,这句话得改了,金利来看来不会破产,但我会死的,那就让我的儿子继续做基金会,我对我的3个儿子说,你们也要学会怎么回报祖国,不能只在口头上,要用实际行动来爱你们的国家。我把儿子们都培养成了爱国主义者。”
目前,曾宪梓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总额超过6.8亿港元。
参政议政不枉此生
“我在广东做了10年政协委员,这是我参政议政的启蒙阶段,广东是我的政治学校,培养我参政议政的意识、方式、方法。刚开始很紧张,我第一次发言,两手都发汗哪。 我的第一个提案是:华侨返乡如厕难。我就建议广东治理厕所脏乱差问题。”
曾宪梓告诉记者,他在广东做政协委员10年,每次开会,从开幕到闭幕,没请过一次假。“我觉得,无论做什么,商会、社会活动还是参政议政,都是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我也是带着回报祖国的一种精神参政议政的。 ”
1992年,曾宪梓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当时他并不知道是谁推举他参选的,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时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的周南。“参加广东政协这么多年,我敢说敢做,而且没有私人的意图,周南知道我的人品、人格、理念,就向中央推荐我。”
“1993年全国人大换届,周南告诉我准备推荐我做常委,我说这不行吧,参政议政我是‘新兵’啊,很多工作正在学习。但他说,你的胆量、智慧,一定是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第二年当选,我又感动又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
“我已经是连续3届的全国人大常委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企业家,一个普通百姓,我深感荣幸,也深知责任的重大。很多人问我,下一届是不是还会连任人大常委?我的回答是, 即使不在人大工作,我也不会有失落感,我同样会热心文化、体育、教育及其他公益事业,我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嘛,我用我自己的方式报效祖国,我要做个‘不是共产党员的共产党人’。现在,回顾我走过的路,我想可以说一句话了:不枉此生。 ”
香港发展要靠内地
有些香港媒体在总结回归10周年的时候,打出的标题是:“香港发达靠内地”。
“这说得完全正确。祖国就是香港的‘靠山’。内地的商品,40%都要经过香港转出去,只要背靠祖国,我们就可以面向全世界发展。一直以来,香港的兴衰和祖国的关系很紧密。”
曾宪梓告诉记者, 回归以来,香港遭遇很多挑战,这给新生的特区政府班子带来很多困扰,但是这个队伍很不错,他们处理得很好,没让别人看到热闹,看到乱子,就连美英等国家也认为香港这10年“一国两制”运转得很成功。
“香港市民的人心回归才是真正的回归,是最大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特区政府这个‘小政府’很有优势,蓬勃、健康、活跃。”曾宪梓认为,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香港企业界率先到内地进行投资,这个投资对祖国的改革开放和香港企业自身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香港是祖国的南大门,有着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政策,想发展必须靠大后方,依靠祖国内地做后盾。我们暂且不说世界市场,单单是拥有内地市场,香港的发展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发展有很多支持,比如零关税等很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香港金融、贸易、航运列入其中,香港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将有更大的发展。
夜深了,本来说好30分钟的采访,不觉之间,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小时,而73岁的曾宪梓却没有半点倦意,他一再强调说,我始终有一个信念,就是“终生报效祖国”。不管干什么,我毕生都要尽最大的努力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曾宪梓简介
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新中国的奖学金完成学业。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63年迁往泰国定居。1968年移居香港。后与夫人黄丽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艰苦创业,创立了享誉世界的“金利来”名牌,享有“领带大王”之美誉。曾宪梓现为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荣誉院长等。曾经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