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感教学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e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教学;能力;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Q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167-0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最要紧”的“首要任务”是培养语感,更新语文教育观念,将“语文教学由面向作为物的工具转而面向作为人的学生,旨在使学生获得一种工具转而以语感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个文化心理素质,从而真正地直接面向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而语文教学必须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培养語感是语文教学的特点,它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从六年制小学语文《狐狸和乌鸦》这课,谈谈如何优化语感的教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语感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字里行间,处处都体现作者字斟句酌之匠心,因此,单从字词含义的表面去理解,是不能培养学生“深切的语感的”。叶老先生说:“应结合学生对生活感受的密切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敏锐语感。”如文章的开关写“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句子中的“大树上……大树下”字面上容易理解,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笔者引导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哪些关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们是邻居关系。而后笔者又让学生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处理邻居之间的关系,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邻居之间要互相照应。”有的说:“邻居之间要和睦相处。”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就能透过词句的表面,从敏锐的语感中深刻理解课文中蕴含着的内容。作为与乌鸦为邻的狐狸,理应关照乌鸦,可是狐狸仅仅为了一块肉,就不择手段骗取乌鸦上当,真可恶。兔子不吃窝边草,狐狸偏偏欺骗自己的邻居,充分暴露了狐狸狡诈可憎的嘴脸。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理解文章开头的内容,能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合理想象,培养语感
  发展想象力是语言的需要,一般课文内容不限于小学生直接见闻的范围,应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根据语言文字对某种事物的描述,通过再造想象,再现储存在脑子里的现象。必要时,要通过创造性想象,扩充丰富文章的内容。《狐狸和乌鸦》课文中写狐狸开头向乌鸦问好,乌鸦不动声色。进而问她的孩子好吗时,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这中间的看了“一眼,”说明乌鸦有些动心。乌鸦为什么一听到狐狸问起孩子就动心呢?这中间语感的质量,不仅关系到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这句话的内涵,让学生围绕“母爱”去领会狐狸的问话是别有用心的。同学中有的说:“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用孩子打动乌鸦的心再巧妙不过了。”有的说:“母亲很疼爱孩子,狐狸向乌鸦孩子问好,这话问到了乌鸦的心眼。”有的说:“乌鸦正为孩子找到吃的而高兴。
  三、比较揣摩,培养语感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教学中,通过比较有利于培养语感。《狐狸和乌鸦》这课中,心怀叵测的狐狸赞扬乌鸦的羽毛,说什么:“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夸奖乌鸦的羽毛赞美乌鸦的嗓子,狐狸居心何在呢?要学生通过语感去理解,困难较大。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乌鸦的羽毛怎么样?麻雀呢?2、狐狸为什么专拿麻雀的羽毛和乌鸦相比呢?3、乌鸦的噪音怎么样?狐狸为什么不把乌鸦的嗓子和百灵鸟相比呢?然后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就领会了狐狸“好话”背后的奸诈用心:乌鸦的羽毛乌里发亮,麻雀的羽毛缺乏光泽,参差不齐,它们相比,当然乌鸦的羽毛漂亮,狐狸这样比言之有据,就是用来奉承乌鸦的,一是掩盖其不良居心,二是使乌鸦容易上当受骗。至于乌鸦的嗓音,众所周知,难听极了,倘若和百灵鸟一比,不就是露马脚了吗?狐狸处心积虑,都是经过煞费苦心挑选的。
  为了赞美对方羽毛美是陪衬,是为了撬开他的口,赞美对方噪音好,令被吹捧者心晃神摇,要求它唱几句,这才是本意所在。学生通过这样比较揣摩,充分看透了狐狸尽其所能以伪装的亲密,显示其“善意”,用甜言蜜语,投其所好来博得对方的好感,实际为了骗取他人的劳动成果的险恶用心。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但绝非就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能包容一切。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这还有待于教师今后不断地研究、探索、提高、升华,它对于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很多老师只重视课后作业中的学情反馈,教学中容易受原有预案影响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学情反馈信息,或对学生反馈的作息捕捉不及时,这样就影响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情反馈;小学数学;优化教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051-02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理解并根據学情反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或教学评价,真正实现反馈,优化课堂
摘要 语文的本质是语言表达,所以,教育家们一致主张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表达为本位,让学生进行言语实践,提高语用能力,以彰显语文的学科价值。为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言语实践视角,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言语实践;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7-0122-01  
摘 要正如“指南”中所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环境的营造和创设,从而发挥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与启发作用,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在本文中,笔者以幼儿园科学区域环境创设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区域环境,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区域;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0
摘 要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语文教育方法带来了创新,即微课的诞生昭示着现代科技与教学事业的有机融合,促使语文教学课堂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又实现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不仅可以开展线下教学,借助微课还可以实现线上教学、在线辅导答疑,促进了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打破了教学在空间上局限性,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服务质量,帮助学生在汉语词汇量、阅读理解技巧掌握、语文写作方面得以提升。 
摘 要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活泼性较强,在课堂喜欢做一些小动作。他们对课堂纪律认识的不够,喜欢在课堂上自由自在的聊天,但有少部分的孩子比较内向,不敢与他人交流,甚至是大声的讲话。要如何才能使这部分孩子不再胆怯,从而敢于与他们交流呢?在我看来,作为低年级的教师,一定要尝试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愿意在这个氛围中产生交流。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如何培养低年级孩子的口语交际能
摘 要语文教学中阅读属于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阅读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走入文本,与文本之间展开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良好方式。随着主题阅读教学方法的出现,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将会带来很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175-01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个人终身教育的基础,它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从幼儿时期就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最大地发挥个人的潜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步,因为幼儿年龄小,是非判断能力差,所以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无疑应首先要从他们良好品德抓起,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他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让幼儿更好更快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良好品德;从小;抓起;  中图分类号:G616,A
摘 要深度学习其实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名词,它就是让机器能够模仿人的大脑进行思维。在这里教师要把深度学习的概念引入到教学之中,简单说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发展学生的思维永远是第一位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16-0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综合实
摘 要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融合数学文化的讲述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开拓他们的视野,帮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知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8,A,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9-0113-01  数学是一门拥有悠长历史的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和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
摘 要课堂对话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教师针对性地设计,让学生张开口,进行课堂交流对话,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学生在多元互动对话中形成鲜活的、深刻的学习认知。为此,教师需要立足文本,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对话方式,拓宽对话训练域度,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在“动口”中成才。  关键词丰富对话方式;对话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