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民致富是体现农村党员先进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潼南县大力实施每名党员至少掌握一门以上致富技术,每名党员引导发展一个致富项目,每名党员帮助一户贫困户脱贫,每名党员帮助输出一名劳务人员,每名党员发展一名能人党员的“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实践证明,这一活动既是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的有效载体,又是对建立农村党员带民致富长效机制的有益探索。
建立教育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党员带民致富的责任。“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探索建立了“三级联动、干部结对、贴近生活、分层教育”的农村党员正面教育引导模式。县、乡(镇)党委利用党校、农广校,村级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和活动,把解决农村党员中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教育、形象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学习文件与开展各项活动相结合,通过农村典型事例和党员身边的巨大变化,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经常化。根据不同党员的文化水平,在教育内容上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哪方面“先天不足”,就给哪方面增加“营养”,哪方面“欠火”,就给哪方面“加温”,改变“一刀切”和“一锅煮”。这种正面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党员主动站出来,带民致富。
建立培训增才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带民致富的能力。农村党员是否具有过硬的致富本领,是群众评判其先进性的现实标准。“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通过重投入、建基地、兴网络、抓帮扶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起农村党员培训增长才能的长效机制。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我们自编了农村实用培训教材,将农村党员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有机统一。县委、政府制定了党员带头发展种植养殖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党员搞种养、办实体、上项目。农业局、畜牧局等涉农部门通力合作扶持农村党员,定期为他们送科技、送产品、送项目,先后送去近万册科技致富资料,推广100多个致富项目。新胜、宝龙、花岩等镇还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周末大课堂”、“现场观摩”、“巡回辅导”等形式,不定期邀请专家、致富能手讲授技术、传送经验。目前,这一机制已使全县近6000余名农村党员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占55岁以下农村党员总数的66.7%。突出地域优势,先后建立了桂林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永安乡花卉基地等10多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使知识讲授与现场观摩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科技素质。
建立结对帮带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党员带民致富的感召力。群众最盼的是增收致富,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是农村党员先进性的主要实现方式。“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根据党员能力等具体情况,探索建立了不同的结对帮带长效机制。依托先富党员个体优势,建立“1+1”和“1+6”的帮带模式,实现一名先富党员带一户贫困户脱贫,同时帮带6户一般农民户致富。发挥群体优势,构建“先富党员+专业大户”、“先富党员+科技人员”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先富党员”联合体,实行“X+X”帮带,由联合体对农户进行集中帮带,先富党员利用自身优势,争做发展经济的信息员、传授实用技术的指导员、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的销售员、促进劳务输出的联络员,帮助群众找准致富路子。结对帮带长效机制的建立,让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利益收获中真实地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据统计,目前全县共组建帮带对子近5000个,帮带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建立教育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党员带民致富的责任。“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探索建立了“三级联动、干部结对、贴近生活、分层教育”的农村党员正面教育引导模式。县、乡(镇)党委利用党校、农广校,村级党组织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载体和活动,把解决农村党员中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教育、形象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学习文件与开展各项活动相结合,通过农村典型事例和党员身边的巨大变化,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使思想政治教育保持经常化。根据不同党员的文化水平,在教育内容上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哪方面“先天不足”,就给哪方面增加“营养”,哪方面“欠火”,就给哪方面“加温”,改变“一刀切”和“一锅煮”。这种正面教育引导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党员主动站出来,带民致富。
建立培训增才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带民致富的能力。农村党员是否具有过硬的致富本领,是群众评判其先进性的现实标准。“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通过重投入、建基地、兴网络、抓帮扶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起农村党员培训增长才能的长效机制。根据当地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我们自编了农村实用培训教材,将农村党员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有机统一。县委、政府制定了党员带头发展种植养殖项目的优惠政策,鼓励党员搞种养、办实体、上项目。农业局、畜牧局等涉农部门通力合作扶持农村党员,定期为他们送科技、送产品、送项目,先后送去近万册科技致富资料,推广100多个致富项目。新胜、宝龙、花岩等镇还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开展“周末大课堂”、“现场观摩”、“巡回辅导”等形式,不定期邀请专家、致富能手讲授技术、传送经验。目前,这一机制已使全县近6000余名农村党员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占55岁以下农村党员总数的66.7%。突出地域优势,先后建立了桂林镇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永安乡花卉基地等10多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使知识讲授与现场观摩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科技素质。
建立结对帮带长效机制,强化农村党员带民致富的感召力。群众最盼的是增收致富,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利益,是农村党员先进性的主要实现方式。“五个一党员带民致富”工程根据党员能力等具体情况,探索建立了不同的结对帮带长效机制。依托先富党员个体优势,建立“1+1”和“1+6”的帮带模式,实现一名先富党员带一户贫困户脱贫,同时帮带6户一般农民户致富。发挥群体优势,构建“先富党员+专业大户”、“先富党员+科技人员”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先富党员”联合体,实行“X+X”帮带,由联合体对农户进行集中帮带,先富党员利用自身优势,争做发展经济的信息员、传授实用技术的指导员、拓展农副产品市场的销售员、促进劳务输出的联络员,帮助群众找准致富路子。结对帮带长效机制的建立,让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利益收获中真实地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据统计,目前全县共组建帮带对子近5000个,帮带户人均增收2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