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内分泌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共53例,经数字法分两组。研究组有27例,选用左甲状腺素钠。对照组有25例,选用甲状腺片。对比疗效。结果:两组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率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左甲状腺素钠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效果佳,用药较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内分泌治疗 左甲状腺素钠 甲状腺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较为常见,属内分泌疾病,是由甲状腺病变导致促甲状腺素水平增高,而血清甲状腺素大大降低,可引起病患记忆力下降和认知轻度障碍等[1]。此病患病率高,以内分泌治疗为主,传统用药是甲状腺片,但用药副反应多,效果不佳。此文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共53例,总结左甲状腺素钠应用疗效,以下回顾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共53例,经数字法分两组。研究组有27例,选用左甲状腺素钠,共有17例女患者,男患者有10例,均龄(56.48±2.56)岁,最大者年龄是83岁,最小者是40岁,病程平均(6.16±1.21)年,范围是1-9年。对照组有25例,选用甲状腺片,共有16例女患者,男患者有9例,均龄(56.41±2.74)岁,最大者年龄是82岁,最小者是41岁,病程平均(6.23±1.24)年,范围是1-9.5年。排除条件:①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高脂血症;②降脂药及激素服用史。组间资料有均衡性,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治疗
  选用左甲状腺素钠,每日1次,用量为25.0ug,用药2周后视情况调整到每日1次,用量为50.0ug,治疗时间6个月。
  1.2.2 对照组治疗
  选用甲状腺片,每日1次,用量为20.0mg,用药2周后视情况调整到每日1次,用量为40.0mg,治疗时间6个月。
  观察评定疗效,予以比较。记录两组胸闷、食管刺激感等不良反应情况,组间对比。
  1.3 疗效标准
  治疗无效:经治疗,少汗、嗜睡及纳差等无变化;治疗有效:经治疗,少汗、嗜睡及纳差等明显改善;治疗显效:经治疗,少汗、嗜睡及纳差等基本消失,甚或完全消失。显效+有效=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对照组获得治疗显效11例,占比44%;10例治疗有效,占比40%;治疗无效4例,占比16%。研究组获得治疗显效17例,占比62.96%;9例治疗有效,占比33.33%;治疗无效1例,占比3.70%。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84%(21/25)、96.30%(26/27),两组中研究组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不良反应率12%(3/25),2例胸闷,食管刺激感1例。研究组有1例,不良反应率3.70%(1/27),表现胸闷。两组中研究组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左甲状腺素钠为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钠盐,属人工合成药,作用类似传统用药,口服吸收率高,约为50%,起效缓慢而平稳,通过转变为T3,促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发育及生长,并促进交感肾上腺系统感受性。报道发现,患者甲状腺素明显不足,易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并伴血液成分异常,而应用此药物后,症状有效改善,效果佳[2]。本品药效浓度高,可达99.0%,血液浓度稳定,体内可转变为T3,与特定受体紧密结合后,调节脂代谢能力,改善指标水平;在体内脱碘酶转成T3,对机体T4进行快速补充。另有资料显示,血清FT4和TSH二者呈对数线性关系,应用本品后,TSH能快速恢复,并有效调节甲状腺垂体反馈轴,显著改善CHO、FT3、TG、FT4和TSH等指标[3]。在此文里,研究组治疗采用左甲状腺素钠,将其疗效与甲状腺片组(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获得96.30%,而对照组84%,前者较高,证实左甲状腺素钠疗效显著。研究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70%,而对照组12%,前者较低,证实左甲状腺素钠应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综上分析,左甲状腺素钠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治疗效果优,不良反应少,建议运用。
  参考文献
  [1] 李合玲.左甲状腺素钠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2):1006-1008.
  [2] 廖学权,胡彩珍,黄增祥.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04-205.
  [3] 刘鸿滨.左旋甲状腺素钠治疗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4(05):136+138.
  [4] 许宏飞.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内分泌治疗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1,12(15):6-7.
  [5] 汤旭磊.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替代治疗并非简单问题[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04(01):52-53.
  [6] 李新华; 郝重耀; 冀来喜.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 新中医,2009,10(05):78-8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摘 要】 目的 对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作比较。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2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2组冠心病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其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和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
【摘 要】 目的:对比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4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1.25%)明显高于实验组(9.38%);且术后排气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
【摘 要】 目的 了解硫酸镁、硝苯地平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3例妊高症患者作研究组,给予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治疗,另选取23例作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的最终效果。结果 采用硫酸镁、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4%,而仅采用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3%,
【摘 要】 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乳房美容效果好,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  1.2 方
【摘 要】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诊治的118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NIHSS与B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在两组治疗后NIHSS与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的基础上,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摘 要】 目的 研究比较分析盐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对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高龄产妇86例,均行剖宫产手术。将这些产妇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产妇均43例。对研究组产妇予以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对参照组产妇予以盐酸布比卡因麻醉,观察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 对两组产妇予以不同的方法进行麻醉治疗,研究组产妇的最大运动阻滞恢复指
【摘 要】 目的 通过与盐酸布比卡因对照, 对左布比卡蛛网膜下腔阻滞行老年下肢手术的临床效能进行试验观察。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左布比卡因组,B组为布比卡因组。采用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 经L2-3间隙穿刺。随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肌松达标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持续观察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等的变化情况;随访术后头痛、头晕以及尿潴
【摘 要】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经超早期联合清除血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8例,病例收集时间在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间,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于发病后7h内单纯给予血肿抽吸治疗,发病7至72h内联合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54例)于发病7h内联合清除血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治疗前血肿量、抽出血量。结果 ①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