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减负与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p172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贫富不均”(以分数而论)现象突出,即使得高分的学生也没能得到理想的发展。不少学校存在着教材教不完、学生负担较重的现象,长此以往,挫伤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消减了学生的读书欲望,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于数学课程是基础教育中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所占课时多,对学习其他课程影响较大,因此,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关系重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鉴于此,我们应做好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
  一、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
  (一)减法,即数学教学要“瘦身”“减负”。
  裴斯泰洛奇曾经说过:“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上讲,要求简化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他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因素,这样的教学就符合心理学原则,简便易行,效果很好。”那么如何减呢?我以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缩短。
  即将冗长的教学过程予以合理剪裁,使之变成一条捷径。无论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还是练习过程,都要尽量简化思维过程和操作演练过程。缩短数学过程能够使课时目标相对集中,内容明确单一,方法简易有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要平坡削坝。
  即减少原有的坡度,使学生既可攀援,又有一定难度,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爬上去。
  3.学会舍弃。
  课堂追求简单而有效,就必须考虑“成本”,关注“投入与产出”。课“瘦”不下来,往往是因为教师备课太充分,预设得太完美,不能忍痛割爱,以致成本投入越来越高,结果消耗了大量资源,还侵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课“瘦”下来,就要求教师学会做“减法”,学会取舍,因此教师只有居高临下地抓住课的认知冲突主线,即学什么—怎么学—有何用,才能追求到深刻的简单。
  就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就是减去课堂上的“非教学现象”,减去那些多余的、无用的空话、大话和套话,还要减去那些重复多次的“正确的废话”,减去那些琐碎、繁杂和无效的“议论纷纷”,减去那些和数学教学无关的冗长的活动过程。如在某些公开课上,教师用五六分钟时间才将探究的内容“千呼万唤始出来”,实在没有必要。“减法”的宗旨,即简化,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二)加法,即数学教学要“增强”“增加”。
  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减正是为了增,在数学教学中的“减”正是为了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已形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那么数学课堂教学还要“增加”些什么?我认为要增加以下几点。
  1.增加学生预习情况检测。
  许多老师布置学生预习,但如果没有检测,效果甚微。
  2.增加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时间。
  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学会主动去完善、改进、探求和创新。
  3.增加学生动手书写的时间。
  有许多学生反映,上课一听就懂,作业一做就错。针对这种情况,课上教师要多给学生练笔的时间,做到精讲多练。
  4.增加学生自我揣摩和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减负”“增效”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教学主线追求简约明晰。
  有人说,好的数学课堂就像演唱一首优美的歌,要唱响主旋律;又犹如开掘一湾清清的泉,要奔向主渠道。其意一方面表达了对数学课堂的诗意追求,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整体的、结构的、层递的、流动的。
  就数学课堂的知识教学任务相对而言,并不十分复杂,重要的是要分清“主线”,也就是教学的重点和主干脉络。例如,教师教学“指数函数”时,就应将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作为全课学习的知识主线,将指数函数图像、性质的简单应用作为解题能力主线,将观察、分析、归纳作为学习能力培养的主线,而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作为数学思想的主线,始终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可使教学流畅、轻快,效果很好。
  “主线”明了,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取舍教学内容、考虑教学进程,有效组织教学时就有了根本出发点和终极指向,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层次就容易清晰起来,起转承接、轻重缓急就能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动感和韵律也就能自然显现出来。
  (二)教学素材追求精选妙用。
  要让课“瘦”下来,教师还要经济用材。首先,选材要“少而精”。“少”不是单纯地减少教学的知识容量,而是选择“核心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精简浓缩。当然,所选题材还是要有典型性和扩张力,能以一当十,题材的包装也要适可而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其次,用材要“单而丰”,努力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变、一“材”多效,以此引导学生体会素材的内在联系,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每一个教材在课堂上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最后,组材要“整而优”,切忌随意组拼、杂乱无序,力求将材料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学简洁明快,整体感强。经济用材,不仅可以去除臃肿,走向凝练,去除繁琐,走向精干,而且可以给师生对话和动态生成留出更多的时间。
  (三)教学调控追求恰当有效。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然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控制能力提出高要求,而再完美的教学预案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调适、智慧的引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和自主建构,课堂实施也只会变得一盘散沙,不可能实现有效地教学。
  教师的教学调控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精确把握,教学内容一定要有主有次,有取有舍,教师适时点拨提示,要用力得当,恰到好处;其次,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起到很好的调控作用,“语言之外无教学”;最后,教学方法应力求“活”,教学时要灵活应变、深入浅出。
  (四)教学目的追求凸显到位。
  教师的教需要智慧地教,需要删繁就简、去粗取精;课堂教学要善于做“减法”,“减法”不是简单、草率、机械地割舍,而是科学、艺术地进行整合、提炼,合理地除去那些多余的环节、无效的程序、负效的形式,勇敢地把那些“华丽的装扮”和“无意义的问题”赶出课堂。如,当我们在讲解概念、公式、定理时,能否让学生亲身经历其来龙去脉,并启发学生去领悟其有什么用,哪里最有用?在讲数据、公式、定理、概念的记忆时,怎样记才能记得又快又牢固?在讲例题、习题时,应讲清怎样解才是最简,其解法又是怎样想到的?
  总之,数学课堂要想真正做到“减负”与“增效”,是数学教学之路上并不容易的发展过程。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成长的不只是学生、教师,还有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20.7.
  [2]夏玉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五大要领[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0.5.
  [3]郑英.让课堂教学回归简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师生教与学特别是教师教的观念大转变,但许多教师在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时,出现了“过度”现象,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笔者现就课堂讨论、师生角色定位和多媒体使用的适度控制方面谈点看法,望能给读者在提高课堂有效性方面一些启发。    一、课堂探究性讨论的适度控制  
摘 要: 建构主义的出现,使得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展。影响学习语言的因素有很多,如性别、年龄、动机、情境、学习策略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访谈法旨在描述男女是否在词汇学习策略上有差异,对差异的原因作出分析,以便学习者和教师熟悉,更好地运用策略来进行学习及因材施教。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学习策略 性别差异  
“窥一斑而识全豹”。课堂上的偶拾,对一些细节的关注,你可能会发现些许值得教师注意的地方。  【细节一】学生说:“做这么多作业累死了。”老师回答道:“就这么办,我看能累死吧!”  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上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切莫把应试教育再提到教学日程上来。这么看来学生的话似乎能看出“应试教育”、“唯多做作业才提高成绩
摘 要: 近年来,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话语的多模式性日益凸显出来,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基础,以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 社会符号学 多模态话语 话语构建 北京奥运会会徽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语篇研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就必须着眼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所以,我认为口语交际不能只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而应当贯穿在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在识字中口语交际  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与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相结合。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学,交流自学的方法和结果,以提高
摘要: 论文通过柳宗元《江雪》的两个翻译版本的比较,结合谐音、结构张力在诗歌翻译诗意综合里的作用,比较分析了“独钓寒江雪”在翻译上应处理为“fishing in the snow”而不是“fishing snow”。  关键词: “fishing snow”“fishing in the snow”《江雪》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
摘 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很注重作文前的指导,而疏于作文后的讲评,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好作文其实是评出来的。要上好作文讲评课,教师必须在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就感,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讲评中来,以师生互动的方式,通过专题的讲评等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作文就不是一个难题了。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作文讲评课 方法    每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实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学生解题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辅的陈旧教学
21世纪呼唤有丰富的个性特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能动的创新思维的主体性、创新型人才。学生作为具有内在能动特性的独立存在体,自身具有强烈的探知现实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欲望,但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受到自身情感因素和社会不良习气的熏染和影响,因此能动特性的发展和提升受到一定影响。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和提升作为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注重学生作为学习个体内在能动
踏歌是从汉代起就有记载的歌舞相合的民间自娱舞蹈形式,舞者踏地为节,边歌边舞,那是何等悠闲、愉悦的美好画面。如果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也能达到如此美妙的心境,踏歌而起舞,那么他们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现实状况中,老师们也试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帮助孩子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时达到审美共鸣。然而一旦忽略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将情境创设等同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忽略幼儿内在的情感需要,那么,往往达不到预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