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形成这些困境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
在高校的教师组成队伍中,辅导员是其中的重要组部分,不仅需要承担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工作,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育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面临种种困境,而这种困境也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对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希望能借助这种分析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走出目前困境提出解决思路。
1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分析
1.1自我价值观认知不足
周慧莲的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的辅导员对自己有比较充分的认知,但是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认知相对较差,甚至不了解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还发现,工作年限对辅导员的自我价值观认知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是正相关影响,随着年限的增加,价值观认知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对于一些相对年轻的辅导员,价值观认知比较差,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尽管对于一些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员来说,自我价值观的认识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认知全面性不够,深度不够现象。目前,高校中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以及辅导员的升迁途径,以及其它的培训机会,发展前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并没有广泛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宣传,或者高校辅导员自身并没有积极了解这些与自身相关的政策。因此,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尽管逐渐加深,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对学校的发展和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升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不全。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了高校辅导员认识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一些辅导员甚至仅仅是为了在高校就业,然后以此为跳板,跳到其它的岗位。这种情况的加剧,将会严重影响高校辅导员重要作用的发挥,给高校组织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一情况,详细规定辅导员的晋升管理,帮助辅导员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另外需要将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分配给辅导员,尤其是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1.2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高校辅导员中,大部分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了解,但是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高校辅导员并不了解自身的职业目标。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和提升,以及其它的知识和适合自身的工作方式的获得,这些方面的内容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围绕这些目标积极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很多辅导员在面对困难时,并不愿意主动与同事和领导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意见,这其实还是缺乏职业目标,没有一个系统的发展计划,自身缺乏发展动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素质和方法。
辅导员的工作相对比较特殊,一般都没有在工作岗位待几年时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因此辅导员也被称为青春职业。很多辅导员都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跳到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或者其它部门的过渡,所以很多辅导员不愿意在本职工作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上高校方面也缺乏相應的宣传,缺乏专业的指导帮助辅导员确定职业目标。
1.3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积极性不高
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中存在对自己工作成效不满足的现象,其中对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不满意的占比比较大,这一状态导致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不愿意放手努力工作。也有一部分辅导员认为工作安排不够合理,与负担家庭责任有一定的冲突,使自己无法胜任学生管理工作。
通过调查还发现,由于高校缺乏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高校辅导员来说,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不仅是适应环境的关键时期还是完成职业能力提升的最佳阶段,因此相对来说处于本阶段的辅导员发生倦怠的现象比较少。而工作年限处于6~10年这一阶段的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最常见。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辅导员由于工作了一定的年限,已经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这样就容易出现工作懈怠,滋生不愿意再进取的消极思想。如果这一时期,刚好辅导员面对的工作是一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重复性繁杂工作,加上职称提升比较困难,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这就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积极性。
1.4缺乏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发展易受到限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尤其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较差,这就严重限制了辅导员个人的进一步发展。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博士研究生,但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层次和状态相对较差。大部分的辅导员职称都是讲师,很少一部分是副教授的职称,辅导员的级别发展也相对较慢,一般都是副科和正科,能发展到副处级很少,而且几乎没有正处级。
2相应解决思路
前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解决的思路主要有3个方面:①对辅导员自身来说,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升自己,通过科学定位获得职业认同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积极进行自我激励;②对于高校方面,多给辅导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及晋升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③辅导员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积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的路徑。
3结论
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四个方面。为了使目前的困境能够解决,辅导员自身和高校方面都需要积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步德胜.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构成内容论析[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76-77.
[2]周慧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90-91.
[3]丁晓雯,孙作青,等.职业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再定位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4):105-112.
[4]何登溢,于淼.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31):73-75.
作者简介:
唐喆(1988—),湖北襄阳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
在高校的教师组成队伍中,辅导员是其中的重要组部分,不仅需要承担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工作,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育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面临种种困境,而这种困境也对大学生的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本研究通过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对其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希望能借助这种分析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走出目前困境提出解决思路。
1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困境分析
1.1自我价值观认知不足
周慧莲的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的辅导员对自己有比较充分的认知,但是对于职业价值观的认知相对较差,甚至不了解辅导员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还发现,工作年限对辅导员的自我价值观认知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且是正相关影响,随着年限的增加,价值观认知的情况会越来越好,对于一些相对年轻的辅导员,价值观认知比较差,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尽管对于一些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人员来说,自我价值观的认识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也存在认知全面性不够,深度不够现象。目前,高校中的发展目标,发展前景,以及辅导员的升迁途径,以及其它的培训机会,发展前景、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并没有广泛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宣传,或者高校辅导员自身并没有积极了解这些与自身相关的政策。因此,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知尽管逐渐加深,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辅导员对学校的发展和前景,以及自身的发展和升迁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不全。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了高校辅导员认识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一些辅导员甚至仅仅是为了在高校就业,然后以此为跳板,跳到其它的岗位。这种情况的加剧,将会严重影响高校辅导员重要作用的发挥,给高校组织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这一情况,详细规定辅导员的晋升管理,帮助辅导员做好自身职业规划,另外需要将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分配给辅导员,尤其是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1.2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
高校辅导员中,大部分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比较了解,但是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高校辅导员并不了解自身的职业目标。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技能的获得和提升,以及其它的知识和适合自身的工作方式的获得,这些方面的内容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围绕这些目标积极获取相关知识和技能。但是很多辅导员在面对困难时,并不愿意主动与同事和领导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和意见,这其实还是缺乏职业目标,没有一个系统的发展计划,自身缺乏发展动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素质和方法。
辅导员的工作相对比较特殊,一般都没有在工作岗位待几年时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因此辅导员也被称为青春职业。很多辅导员都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跳到行政管理部门、教师或者其它部门的过渡,所以很多辅导员不愿意在本职工作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加上高校方面也缺乏相應的宣传,缺乏专业的指导帮助辅导员确定职业目标。
1.3激励机制不健全,工作积极性不高
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中存在对自己工作成效不满足的现象,其中对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不满意的占比比较大,这一状态导致很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积极性,不愿意放手努力工作。也有一部分辅导员认为工作安排不够合理,与负担家庭责任有一定的冲突,使自己无法胜任学生管理工作。
通过调查还发现,由于高校缺乏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对于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高校辅导员来说,这一阶段非常重要,不仅是适应环境的关键时期还是完成职业能力提升的最佳阶段,因此相对来说处于本阶段的辅导员发生倦怠的现象比较少。而工作年限处于6~10年这一阶段的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最常见。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辅导员由于工作了一定的年限,已经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这样就容易出现工作懈怠,滋生不愿意再进取的消极思想。如果这一时期,刚好辅导员面对的工作是一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重复性繁杂工作,加上职称提升比较困难,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这就对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和工作积极性。
1.4缺乏较强的工作能力,工作发展易受到限制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不足,尤其是科研方面的能力较差,这就严重限制了辅导员个人的进一步发展。调查数据显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都是硕士研究生,有的甚至是博士研究生,但是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层次和状态相对较差。大部分的辅导员职称都是讲师,很少一部分是副教授的职称,辅导员的级别发展也相对较慢,一般都是副科和正科,能发展到副处级很少,而且几乎没有正处级。
2相应解决思路
前面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针对这些困境,解决的思路主要有3个方面:①对辅导员自身来说,要积极进行自我教育,努力提升自己,通过科学定位获得职业认同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积极进行自我激励;②对于高校方面,多给辅导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及晋升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奖励机制,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③辅导员要保持好良好的心态,积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拓宽职业发展的路徑。
3结论
通过对辅导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四个方面。为了使目前的困境能够解决,辅导员自身和高校方面都需要积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步德胜.高校辅导员职业价值观构成内容论析[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76-77.
[2]周慧莲.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90-91.
[3]丁晓雯,孙作青,等.职业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再定位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4):105-112.
[4]何登溢,于淼.心理资本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5,(31):73-75.
作者简介:
唐喆(1988—),湖北襄阳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