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是礼仪的国度,处处讲礼仪,但所谓日本的礼仪的事,纯作为观光客是难以觉察的,还必须和日本人有一些事情的交道,中间细枝末节,那可就学问大了。
这一次,我的同行者专业是印染工艺,到日本是做中日印染交流。因此,不仅带过去中国的印染品做展览,而且也想看看日本当前的印染手工艺。这么一些内容,当然是交流中的应有之义,可是,这也让她受了累——既然是交流,遇到的就不止一个人,而每一个可能遇到的,你都得想着备份礼物,否则就会失礼。日本人喜欢送点心,她准备的也是中国的点心,稻香村的老牌子。接着还有她创业的公司所做的印染丝织品,每份礼物都不大,但架不住见的人多,而且,还要有精美的包装。袋子又添了无数份,但必须这样,因为对方一向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礼尚往来。
礼仪不仅是以礼品显示,还包括着装。别看我们的翻译随行都是休闲打扮,到正式场合一定是西装皮鞋,还要化淡淡的妆。我的同行者身份还有艺术的一面,可以不必如此中规中矩,但显然,她那身着装也很费了一番工夫。说来,这又是中国人的尴尬。日本人是有和服的,到了正式场合,女人穿和服总是会显得庄重,但中国女人就没有这样公认的庄重服装。旗袍也许算一个选择,但是旗袍也非每个人穿了都能显出那份得体与优雅。
活动办得很圆满,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结束后,主办方请我们吃简餐,下午的议程是到岛根一家个人染工坊参观交流。因为是同一天,所以大家都是一套行头去的目的地。
民间艺人的家,驱车几公里就到。门前临一条河,看宣传册叫高濑川,因为册页里是一个印染工低头在水中漂染织品。画面绝对是河上一道风景,但想想若是化学染,那可就污染河流了。后来听介绍说,是植物染,放下心来,看那条河,果真还是清洁透亮。
主人门上就挂着招牌,一看就是手工艺人的家。长田先生脸黑瘦,但动作孔武有力,五十岁许下。他擅长一种筒描蓝染的技艺,家里同时也兼做作坊,墙上挂了一些展品:风吕敷(包袱皮)、手袋之类,还有很多当地政府所给予的印证与奖状之类,是当地的无形文化财,这个概念用中国话说,他就算是当地这方面的非遗传承人了。
一进门右侧区域能看见一口染缸,被设计成地嵌式结构,地上筑台,不用时盖住,整个屋就看起来不乱。筒描是蜡染中防糊染的技艺,那个筒子是用牛皮扎成,前端配针,用力挤出糊,凡是用糊涂抹的地方,就有了一层保护与阻隔,染料侵不进,因此洗掉之后,整个布会形成浸染区与未染区。手工艺人会借此原理,为印染布设计出很美的图案。
我对里面客厅里挂着的“包袱皮”很感兴趣。日本也是大大小小的包袱皮都有讲究,给出嫁女人用的婚嫁包袱皮,长田先生解释说,家纹在中央,外面再加一圈花纹。这样包东西时,图案会露出来。而另一种小包袱皮,家纹则在角落。为的是打结之后也能亮出来。总之包袱皮好看,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纹样,能让人赏心悦目。
气氛不错,我们也觉得自己诚意满满,于是一面倾听一面询问,最后同行者还郑重地给出了谢礼。但回程时总觉得日方工作人员在嘀咕。后来问翻译,她将其中的意思说给我们,原来此行,大家还是有失礼之处。在日本,去拜访一个民间艺人,跟去听大师讲课一样郑重。不仅着装必须有这样的意味,而且要多用耳朵不用嘴。更不能和艺人有探讨技艺的感觉。既然来学习,请必须学着倾听,不要多问,更不能有疑。
天哪,这可真不是有意要问。是有疑问,就习惯性地问出来了。所以,也算失礼了。
这件事,看来也无法挽回了。我们毕竟已经和艺人就此别过了。
这一次,我的同行者专业是印染工艺,到日本是做中日印染交流。因此,不仅带过去中国的印染品做展览,而且也想看看日本当前的印染手工艺。这么一些内容,当然是交流中的应有之义,可是,这也让她受了累——既然是交流,遇到的就不止一个人,而每一个可能遇到的,你都得想着备份礼物,否则就会失礼。日本人喜欢送点心,她准备的也是中国的点心,稻香村的老牌子。接着还有她创业的公司所做的印染丝织品,每份礼物都不大,但架不住见的人多,而且,还要有精美的包装。袋子又添了无数份,但必须这样,因为对方一向也是这么做的。这就叫礼尚往来。
礼仪不仅是以礼品显示,还包括着装。别看我们的翻译随行都是休闲打扮,到正式场合一定是西装皮鞋,还要化淡淡的妆。我的同行者身份还有艺术的一面,可以不必如此中规中矩,但显然,她那身着装也很费了一番工夫。说来,这又是中国人的尴尬。日本人是有和服的,到了正式场合,女人穿和服总是会显得庄重,但中国女人就没有这样公认的庄重服装。旗袍也许算一个选择,但是旗袍也非每个人穿了都能显出那份得体与优雅。
活动办得很圆满,每个环节都无懈可击。结束后,主办方请我们吃简餐,下午的议程是到岛根一家个人染工坊参观交流。因为是同一天,所以大家都是一套行头去的目的地。
民间艺人的家,驱车几公里就到。门前临一条河,看宣传册叫高濑川,因为册页里是一个印染工低头在水中漂染织品。画面绝对是河上一道风景,但想想若是化学染,那可就污染河流了。后来听介绍说,是植物染,放下心来,看那条河,果真还是清洁透亮。
主人门上就挂着招牌,一看就是手工艺人的家。长田先生脸黑瘦,但动作孔武有力,五十岁许下。他擅长一种筒描蓝染的技艺,家里同时也兼做作坊,墙上挂了一些展品:风吕敷(包袱皮)、手袋之类,还有很多当地政府所给予的印证与奖状之类,是当地的无形文化财,这个概念用中国话说,他就算是当地这方面的非遗传承人了。
一进门右侧区域能看见一口染缸,被设计成地嵌式结构,地上筑台,不用时盖住,整个屋就看起来不乱。筒描是蜡染中防糊染的技艺,那个筒子是用牛皮扎成,前端配针,用力挤出糊,凡是用糊涂抹的地方,就有了一层保护与阻隔,染料侵不进,因此洗掉之后,整个布会形成浸染区与未染区。手工艺人会借此原理,为印染布设计出很美的图案。
我对里面客厅里挂着的“包袱皮”很感兴趣。日本也是大大小小的包袱皮都有讲究,给出嫁女人用的婚嫁包袱皮,长田先生解释说,家纹在中央,外面再加一圈花纹。这样包东西时,图案会露出来。而另一种小包袱皮,家纹则在角落。为的是打结之后也能亮出来。总之包袱皮好看,就是有这样那样的纹样,能让人赏心悦目。
气氛不错,我们也觉得自己诚意满满,于是一面倾听一面询问,最后同行者还郑重地给出了谢礼。但回程时总觉得日方工作人员在嘀咕。后来问翻译,她将其中的意思说给我们,原来此行,大家还是有失礼之处。在日本,去拜访一个民间艺人,跟去听大师讲课一样郑重。不仅着装必须有这样的意味,而且要多用耳朵不用嘴。更不能和艺人有探讨技艺的感觉。既然来学习,请必须学着倾听,不要多问,更不能有疑。
天哪,这可真不是有意要问。是有疑问,就习惯性地问出来了。所以,也算失礼了。
这件事,看来也无法挽回了。我们毕竟已经和艺人就此别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