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史研究:学术史回顾与思考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w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它对国家的意义逐渐凸显.中国渔业史研究发端于晚清,但近代的渔业著作大多略古详今,具有较强的经世致用色彩.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历史学的介入下,渔业史研究的学理性不断增强,但受产业观视角的影响较为明显.最近十多年来,在环境史、新文化史、历史人类学等的影响或推动下,中国渔业史研究在视角与对象上都得到了显著拓展.相关成果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重视渔民与鱼,并考察渔业生产背后的产权问题.从研究时段上看,对近代与集体化时期渔业史的研究仍十分薄弱;从研究对象来看,目前学界对市场与技术的关注相对较少.结合国际学界的动向,深化中国渔业史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渔业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其他文献
哈贝马斯赋予了交往程序本体论地位,并指出了不同话语类型的交往合理性由交往本身的各种有效性前提的满足来保证.胡塞尔则指出了合理性不过是一种宏大的构想模型,而交往的起
摘要: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就开始学英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现在到了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常经历着学了忘,忘了学的痛苦。语法初中学了一遍,到了高中又学一遍。在听讲的时候觉得自己明明白白,对考试十拿九稳。可是真正一上考场,却又抓耳挠腮。教师也是非常辛苦,夜以继日地伏案备课!课堂上十分卖力,教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课堂上忙于做笔记,课后又挤时间做习题。可是真正的学习效果却又很不好。弄得老师和学生都
期刊
巴赫金善于自由地游弋于各种不同的理论界面,探索那些超越学科所确定的知识域极限的问题.对话思想被巴赫金移置于各种不同学科的“音区”,被运用于多姿多彩的一整套叙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