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yunyang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以生活为中心”,这句话已经成为今日学校里的口头禅。但是细考实际,教育自教育,生活自生活,依然渺不相关。这是因为什么缘故·我们先前以“老八股”不适用,所以废科举,兴学堂;但是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气力,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老八股”与民众生活无关,“洋八股”依然与民众生活无关。但是新学校何以变成“洋八股”,何以与民众生活无关·这其中必有道理。
  人的生活,必须是相当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工具充分,才有充分的表现;工具优美,才有优美的表现;工具伟大,才有伟大的表现。“老八股”与“洋八股”虽有新旧之不同,但都是靠着片面的工具来表现的,这片面的工具就是文字与书本。文字与书本只是人生工具之一种,“老八股”与“洋八股”教育拿他当作人生的唯一工具看待,把整个生活都从这个小孔里表现出去,岂不要把生活剥削得皮黄骨瘦吗·文字、书本,倘能用的得当,还不失为人生工具之一;但是“老八股”与“洋八股”的学生们却不用他们来学“生”,偏偏要用他们来学“死”。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没得路走,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我们要想纠正中国教育,使他适应于中国国民全部生活之需要,第一就须承认文字、书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种,此外还有许多工具要运用来透达人生之欲望;第二就须承认我们从前运用文字、书本的方法是错的,以后要把他们用的更加得当些。
  现在有一班人,开口就说:西方的物质文明比东方好,东方的精神文明比西方高。这句话初听似乎有理,我实在是百索不得其解。精神与物质接触必定要靠工具。工具愈巧,则精神愈能向着物质发挥。工具能达到什么地方即精神能达到什么地方。动物以四肢、百体为工具,所以他的精神活动亦以四肢、百体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地方为限。人的特别本领就是不专靠自己的身体为工具。人能发明非身体的工具,制造非身体的工具,应用非身体的工具。文明人与野蛮人的最大分别就是文明人能把这些非身体的工具发明得格外多,制造得格外精巧,运用得格外普遍。有了望远镜,人的精神能到火星里去游览;有了显微镜,人的精神就能认识那叫人生痨病的不是痨病鬼乃是痨病虫。今年五月七日,第一次飞渡大西洋的飞行家林白从德国柏林通电话到美国和他的老母亲谈话,是精神交通破天荒的成功,也是物质文明破天荒的成功。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合而为一的。这合而为一的媒介就是工具。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生活教育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制造生活工具,运用生活工具。空谈生活教育是没有用的。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没有工具则精神不能发挥,生活无由表现。观察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合乎实际生活,只须看他有无生活工具;倘使有了,再进一步看他是否充分运用所有的生活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要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
其他文献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教学日益走向世界。许多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是最令人神往的文字,同时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没有固定的、可以提炼分离出来的字母,也没有固定的排列组合方式,更没有规律准确的表音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汉字特点和造字规律,结合外国学生的知识特点,对汉语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增强汉字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大多在先秦时期就
原材料是经常困扰我们的棘手问题,也往往成为推卸责任,延迟交货期的借口,最终影响到项目的整体进度。那是因为原材料不受我们主观能动性的控制,供货商的排产原因、设计院图纸变更
摘要:本文针对除尘脱硫系统如何节能降耗方面进行深入浅出  分析,主要从输灰、耗水、耗电优化运行方式给出合理解释。  关键词:除尘脱硫 节能降耗 输灰 耗水 耗电  除尘系统大功率耗电设备主要在灰渣泵,为了维持除尘及锅炉的排渣排灰的正常运行,就要消耗大量的厂用电,给发电成本造成很大压力。为此优化运行方式、节能降耗、降低厂用电率成为除尘专业的攻关课题。  1 优化运行方式  1.1 输灰系统的调整  
长期以来,英语是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发展的短板,而"居学课程"的开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差距。然而,农村初中英语"居学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选择
目前,行业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莫过于产业集群,同时为了对应产业集群提出的高端技术难题,只有形成学科集群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产业集群和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应当定位于
摘 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多种释义,无不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观照下的产物,释义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鉴赏的视角就会迥异,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本文以此句释义入手,对《诗经》的解读略作梳理,侧重分析辨驳儒家的释义观,并由此探索一个“自然本真”释义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 释义观    《诗经》的首篇《关雎》是古今称颂的名篇,诗的第一章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摘要:随着规范的逐步健全,在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压实度作为路基填方的主要控制项目。作为施工企业,路基压实度的控制一直是路基施工中的难点。为提高压实效果,笔者通过大量翻阅相
随着企业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在新的时期也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以及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企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