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者说: 关于小说,无可隐讳的事实

来源 :星火·中短篇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un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说编辑,你可以评判某篇小说是否符合你的选稿要求,但最好不要对什么是好小说下一个定义。
  在数千个自认为成熟的作者中,选取少數几篇最终刊载的小说,是小说编辑使命所在。正因如此,当你想把手头的小说向刊物投稿,在你敏感的神经所捕获的信息中,刊物的态度,就成了你至高无上的准则。
  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对小说编辑尤其危险。小说编辑可以有心里的一个态度,不管态度有多狭隘,只要不说出来他就可以自救,但只要说出来——除非是万古不变的真理,这几乎不可能——他就要接受审判。
  从有文字以来,文字不止便利,更是一种危险。就像建一座大厦,每一个字就是一块砖头。当我们谈论什么是好小说,无数砖头建立起我们理论的大厦。为了证明好小说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们搜肠刮肚,不惜把我们思维的好钢都用了出来。但事实是,也许我们的出发点就和别人截然不同,我们的大厦愈是建得稳当坚固,愈是华丽排场,在截然不同的眼光里,就愈是个笑话。
  倘是对等的人,还可以互相取笑。一旦拥有话语权,或者拥有更高能量和平台的人,他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因为某一细节生发出对整个世界甚至是整个宇宙的论断,他盖棺定论地说,好小说归根究底是这样的。大家也许立马就噤若寒蝉了。他再沿着他的方向多说几句,他的砖头砌成的大厦立马就成了文学的地标建筑。
  小说编辑的水平确实有高下之分,但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他是至关重要的。也许他的水平只够建一间土坯房,但在热心的投稿者们的心里,只能把他追捧为地标建筑。就像一桶水,水的总量只能屈就于最短那块板子的高度。
  这是荒谬的。
  指望小说写作者们对好小说下一个中肯的定义,更难。因为小说写作者是建设者的同时,更可能是破坏者。
  一个好的小说写作者,具有天然的弑父情结,弑的是文本之父。
  最初他也是忐忑不安小心翼翼,怀着一个隐秘的念头四处张望,寻觅试探。前人的文本像森林般几乎将他淹没,这进一步增添了他的惶恐。从一开始他就必然是个偏激者,因为他选择并跟随一个或几个文本的同时抛弃和背叛的是更多的文本。但他只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喜悦和庆幸——在此之前,他的心一直莫名的不安与躁动,而把自己交给它,心甘情愿地被它指引,让他获得了宁静。不过这是暂时的,从进入和跟随它那刻起,他就为自己的背叛埋下了伏笔。背叛成了一件必然的事,不如此他就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一旦无法抗拒野心生长的诱惑,他必将走上弑父之路。
  越是好的小说写作者,他所前往的路,就越是充满了众叛亲离和大逆不道。
  他的野心,归根到底就是要成为另一个文本,不是这个文本,也不是那个文本,而是专属于他的那个文本。
  如果要他指一条路,他指的必定是他的那条路——姑且不论,是否真有属于他的那条路。
  至少现在终于轮到他来对小说这回事进行判断了。我们不是习惯于向小说写作的成功者追询小说写作的秘诀么?
  他也许表情严肃而凝重,但他的内心在雀跃;不管他的语气如何假装平静,他是一定要把他的野心付诸实施的。
  最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格林厄姆·格林把小说创作过程比喻成挤脓包,弗里德里希·克里斯蒂安把小说创作的动力归结为自己在游泳运动上的弱势,沃莱·索因卡认为小说创作纯属自己受虐狂的表现,尼古拉·布雷班则坚信长篇小说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避免伤风败俗……
  可以有更多。所有简单粗暴野蛮的论断,恰恰建立在小说写作者唯我独尊的自信的基础上。不是每个小说写作者都喜欢信口开河,但哪怕再周正端庄的小说谈,也只是为了实现他的那个野心——建立并捍卫属于他的文本。
  那是他的野心,不是别人的。对于别人来说,他也许一开始就是那个不被选择的文本,又或者他将被新的弑父者膜拜,然后背叛。
  就连小说写作者本人,也无法避免和他的文本之间的割裂。
  杜拉斯说:“一个文本交付——是的——出版之后,活着的作者就受到死亡的打击。我将来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东西死去,因为到那时,说明我特点的主要的东西已经离我而去。一个作家在生命的每一行都在杀死自己,除非他不写东西。”
  造成这种割裂的最大的罪魁祸首,是时间。
  而小说编辑不仅要承受时间的割裂,还要承受空间的割裂。因为他对千里之外的作者可能一无所知。
  小说编辑当然有自己的态度,但这种态度和评论家截然不同。评论家可以究其一点,不顾其余;或者站在前人词汇和各种流派的基础上,使小说成为高高在上的守成者。简而言之,评论家更多的是面对过去与现在。
  而小说编辑既是守成者,更应该敞开面向未来的大门,这种未来就是无所不在的可能性。
  倘非如此,卡夫卡就不可能在他去世多年以后广为人知。
  卡夫卡在他的同时代肯定是个不受待见的异类,他的小说编辑可以承受没有给他更高赞美的苛责,但显然不愿承担扼杀某种可能性的风险。他甚至可能喜欢这种风险;又或者说,一个好的小说编辑,他敏锐的鼻子,穷其一生都在寻觅这种带有某种风险的可能性。
  单纯建立在过往基础之上的定义和评判,有可能扼杀这种可能性。
  鉴于此,本期我们选择的本省作者的几个小说——温燕霞的《琉璃樽》、江华明的《上个世纪的月季》、白勺的《琼花辞》、田宁的《我以为你知道》——无论是语言风格、叙述技巧还是主题,都呈现出尽可能的多样性。
  为什么选择这几个而不是那几个?这是一种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对好小说的认定,其界限应该一直延伸到一切可能之外。
  评论家强调的是掘井之深,小说编辑需要的是大河之广。
  把更多对文本的锱铢必较留给评论家吧,除非你已打算要抢评论家的饭碗。
  这挽救了我,使我得以从文字危险的丛林间抽身而出,并在某个周末的午后,像个最终守住了贞洁的人那样,呼出一口气。
其他文献
亚楠,本名王亚楠。祖籍浙江。新疆作协副主席、伊犁州作协主席。已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花城》《钟山》《上海文学》《作家》《作品》《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150余万字。已出版诗集、散文诗集12部。每年均有作品入选各类诗歌、散文诗年度选本。多次获得全国诗歌、散文诗奖。   有时湍急。有时在  拐弯处歇把劲  就像漂浮的
彭荆风,1929年11月出生,1946年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70余年来出版文学作品32部。影響较大的作品有短篇小说《驿路梨花》(选入中学课本),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获全国第二届(1954——1979)少年儿童文学三等奖,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获中国作协第八届(1985——1986)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红指甲》1988年获首届金盾奖,长
“我们这老楼道灯终于亮了,真是太感謝你了,小明!”家住武汉市洪山区广八路社区的孙奶奶感慨道。孙奶奶口中的“电工”小明,其实是下沉社区的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明志新。  广八路社区是个老旧社区。疫情期间,明志新就曾下沉该社区服务50多天。期间,他组织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并担任队长,承担起值守、消杀、送餐等任务。“有事别着急,找小明。”这句话给了封城时期的居民很大的安慰与鼓励。  2020年6月
1月5日下午,2020年度市(州)和部分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议举行。省委书记应勇主持会议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大抓党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坚强
祝福吧!她还能说出:吃了很多阳光  那么美的话。走累了,還能  找一棵好看的树,仰头静看  祝福她活着,继续  迷恋露珠与叶子的蜜语  遇到黑暗,还有要摇落星星  点亮人间的善良  祝福她,还能在一张纸上安置自己  捧着一棵大白菜也能深爱  那些汗水,养育之恩。
在春天,我愿意浑身长满乳房  喂养这些原野里的小花  我要像她们的妈妈一样  张开神性的天堂  恋爱的恋爱,结婚的结婚  让她们尽可能地绵延成一片苍茫  如果这些还不可以  我愿意倒在这里  让身体里的乳汁流淌成一条河  喂养成群的马匹,牛羊  让它们的眼睛里都长着一棵苜蓿  在苍茫的原野中弹奏自己  其实,在春天  我更愿意脱掉所有的衣服  做它们的女儿  再出生一回  邂 逅  我喜欢在你面前
“户户通”实现百分百硬化、信访满意度百分百、公益雕塑安置百分百、安全生产“零事故”……如今,基层安排事项流行所谓事事“百分百完成”“百分百达标”,给基层带来很大困扰。“百分百”“零事故”“全部完成”……看似光鲜,实则成了压在基层身上的包袱。某县多名村支书甚至因为“户户通”须达“百分百”而压力太大主动辞职。对此,您怎么看?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把“百分百”要求变成动力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十
麦子黄了  橘子红了  我就能和你在一起了  每到这时候  我就念,念大雪和小麦要生春天了  念淮南的橘子  不会到淮北  这个时候蒲团上的云朵  就围着我  我就对着山野喊  喊一寸,麦子就黄一寸  喊疼了,橘子就笑我  笑我依然结霜的眼眸  带着小情绪  一日日  怀揣烈火与五谷丰登的喜讯  锁上最后一粒纽扣  掏出饥饿一样的等待  麦子也黄了  橘子也红了  花轎也抬过码头  梳子也断了几齿
陈杰敏,1966年10月生人,祖籍江西湖口,就职于中国银行九江分行。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2000年以来,在《创作评谭》《青年作家》《滇池》《雨花》《安徽文学》等刊发表小说、散文约8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归去来兮》《家国天下义门陈》,中篇小说《浔阳诗人》《谣歌》《悬浮》等,短篇小说《兰子,一起走吧》《玩家》《少年母亲》等。  刘大明从银行里走出来,走上街头,突然发现自己的行
2018年11月26日,对于多年在外打工的掌墨师官昌明来说,有着特别的记忆,“真没想到,在老母亲生日这天,我会到县里披着绶带领一回大奖。”  当天,咸丰县召开命名表彰大会,37名“优秀人才”和25名“唐崖工匠”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命名表彰,官昌明被命名为“唐崖工匠”。  传统的老手艺正面临失传  今年57岁的官昌明是咸丰县黄金洞乡金洞司村的一位木匠,年轻时在家乡修建吊脚楼,后来加入打工大军,在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