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文章结尾闪现智慧的火花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m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余韵如“撞钟”,有力如“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实,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一、豪壮如“截奔马”式的结尾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
  佛来民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为了那一夜晚会的风光,为了赔偿佛来思节夫人的钻石项链,玛蒂尔德夫妇代价惨重。十年来,他们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十年后,他们终于还上了那挂项链,本该轻松喘息了,可真相不能不令他们惊愕:那一晚借来的项链竟然是假的!这样的结尾,深深激起读者感情的涟漪,让人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命运悲叹:岁月已逝,青春不再,十年来的苦难和煎熬,更不堪回首,欲哭无泪心儿碎!慨叹之余,又不得不掩卷沉思……结尾确实如“截奔马”,戛然而止,虽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可谓是作者智慧的结晶!
  
  二、余韵如“撞钟”式的结尾
  
  再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情节简单:一个十分窄小的病房,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但他热爱生命,凭残剩的精力、赢弱的病体和满腔的热情极力想象,为同室病友描绘出窗外一幅幅优美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图景,以此来激励自己和病友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结果却招来了不靠窗的病友的嫉妒,私心极度膨胀,最终导致采取见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作者结尾是这样写的: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他采用了“欧·亨利式结尾”,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不靠窗的病人用自己的卑鄙手段揭开了窗外之谜时,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实景又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文章虽到此结束了,而留给读者的想象却很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偏偏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是对不靠窗的病人的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结尾确如“撞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引人深思:原来窗外的美景缘何而来?得到靠窗位置的病人该会想些什么?他的命运又将如何?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这样变形想象的结尾,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给人以无限的审美愉悦!
  
  三、有力如“豹尾”式的结尾
  
  又如小仲马的名剧《私生子》,它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一个私生子的苦难经历。剧末:
  父:当我们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的。
  子:是,叔叔!
  结尾私生子明白了自己的叔父就是自己的生父。父亲的最后一句台词,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和伪善;而儿子的“是,叔叔。”三个字,蕴藏着这位资本主义社会中长期遭受冷遇、歧视的私生子的多少悲和愤!它分明是私生子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虚伪、漠视亲情的有力控诉和声讨!这样冷峻的语言结局,也是私生子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如此收束全文,确如“豹尾”,精炼隽永,力透纸背,提升主题。内蕴无穷。这不可谓不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言尽旨远,妙不可言。
  据说,当剧本即将公演时,剧院老板却要求去掉这两句对话,改成父子热烈的拥抱。小仲马不答应,他说:“我就是为这两旬台词,才写这个剧本的。”
  可见,大凡写文章者,没有一个不重视文章结尾的润饰的。同学们,要想使你的文章结尾新颖奇特,充满智慧的色彩,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扣紧原文,展开想象结尾
  教者平时在作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在作文结尾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之上,突发奇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不断产生新的幻象。比如,《凡卡》的结尾就充满了浪漫的想象: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这样的结尾,虽然话不多,但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学生在驰骋想象时候,要以生活为基础,不离开生活的理想方向和本质规定,但又不是受生活的实在图事和表面事象所束缚,而是有所提炼升华,营造崭新的事象。这就要求学生看到生活的本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写出生活原来的样子。展开想象的方法有:无中生有、小中见大、借题发挥、变形想象、变质想象等。
  (二)突破定势,换个角度结尾
  换一个角度结尾,思路可以从一点发散到四面八方,突破思维定势局限,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出许多新的可能的结局。
  比如:钱锺书在《读(伊索寓言)》中曾经重批过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母蛙与牛比大小,结果肚胀而死。钱老在故事的结尾重批道:“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该跟牛比伟大的,她应该跟牛比娇小。”其实,东施叉何尝不是如此呢?东施以西施的标准与西施比美,结局当然是东施惨败,如果东施能换一个角度比美,也许能比出信心,比出强势,比出自我来。写文章也是这样。有时候换个角度结尾,能换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境地。
  (三)化实为虚。诗化恩维结尾
  “画圣”顾恺之的父亲顾悦之,官至尚书右丞,当年和他同岁的简文帝问他:我们同岁,爱卿你为何先白了头发?说自己是因为劳累,有叫苦之嫌,说自己是个“十年白”,又会失去作为文臣的风雅。顾大人最后回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不直说,绕个弯儿,说蒲柳,说松柏,说得有文化,有内涵,不卑不亢。这种思维就是诗化思维。
  文学写作有个原则:是什么,就不是什么。比如,我们看到粉笔,在作文中就会化实为虚,说它是奉献,是牺牲。是燃烧的火种,是知识的躯干。在文章结尾时。如果运用这种诗化思维,将一个对象诗化成了一种精神的存在,这样收束文章,往往能“卒章显志”、提升主旨。
  因此,写文章应精心构思结尾,孔雀之美主要在其色彩斑斓的尾屏。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国传统民居先于中国画,并对中国画的发展流变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的空间架构入手,就其对中国画审美意蕴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居 中国画 空间架构 审美意蕴    中学美术教材中分别有“中国民居”和“中国画”两节欣赏内容,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民居和中国传统水墨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审美关系,中国画的构图、设色、审美意蕴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民居的空间架构的影
旅美柬裔作家梁恩(Loung Ung)创作的小说《他们先杀了我父亲:一个柬埔寨儿女的回忆录》,从儿童的视角讲述了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统治时期一个家庭的命运:作者生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在五岁以前都与家人一同生活在金边,家里一共有七个孩子,父亲是朗诺政府的高级官员,一直生活无忧。1975年,红色高棉进入金边并清空城市,作者一家人被迫放弃所有财产,进入农村干农活。直至越南入侵柬埔寨,击败红色高棉,作者和
在以抖音、快手等为年轻人主要活跃地的今天,竖屏视频逐步影响及改变了受众的观看习惯,从传统的横屏模式转而向竖屏改变,不仅是习惯的改变,更催生了新的影视创作——竖屏微电影。该剧种的诞生,对以往传统影视剧与电影的创作进行了解构与文本建构。因此,本文将从叙事角度来阐释竖屏微电影在该方面的创新与特色。  传统的电影媒介对受众的要求极其苛刻,观众需长时间处在封闭环境,但电视媒介则相对随性不受限制,加之现今社会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本文从视角求新;选材、立意力求创新;构思、手法求新等几方面探讨了作文创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语文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但是学生对于写作,有时感
魏云飞喜欢写生,甚至说酷爱写生也不为过。以我所见,从读本科开始,一直到读研究生,再到留校任教,写生这件事儿始终与其相伴左右。近年来,随着在当代山水画领域的进步与提高,他的作品颇受关注,他变得越来越忙,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写生的热情。因为教学的关系,他不仅把写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还担任着国画系同学外出山水写生的课程。因此,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见不到他,通过电话或微信,得知他又在外地写生呢。  数年的
刘瑞名德满,号夷堂、豫庐,江苏沭阳人。礼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宿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沭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沭阳印社社长、沭阳县政协委员。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昌届“小榄杯”县镇书沾大赛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大赛,全国“羲之杯”书沾大赛,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第三回中韩书法交流展,江苏省50年书法篆刻系列大展,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
一、概念辨析与综述视角选择依据  文化地理是时空相交错而产生的意义在客体世界的投射和体现。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空间和时间是社会构造物。研究者姑且不论时空在先验世界中是否以实体方式存在,只谈在文艺作品中,时空帶有非常明显的建构色彩;它一方面是当下流行的时空观在艺术品中的体现,另一方面又协助当代社会中的人建构和接受新的时空观。  时空观提供了一套共同遵循的标准,我们按照
儿童影片《第一次的离别》由纪录片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大象纪录和腾讯影业联合出品。影片先后摘得2018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奖,并获得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奖、第四节德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荣誉。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讲述的是两个维吾尔族儿童,在经历了一次次猝不及防的离别中成长的故事。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艾萨的妈妈因为生病而失去语言功
摘要:新生代女导演李玉一直坚持着女性题材的创作,其作品选材大胆,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叙事策略以及她的写实主义手段,来简要分析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  关键词:女性意识 边缘女性 观看 写实主义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新生代女性导演,她们以女性作者的身份出现,以其独特的女性视点来书写社会,表达自我,获得社会的认同。她们的作品往往
一、国产动漫传播渠道与表现形式的迭新  媒介更替带给国产动漫最为直接的影像就在于表现形式的变化,国漫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连环画集,逐步向真正动态的艺术形式,即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方向变化,我国大众的动画娱乐方式也随之完成了从阅读到观看的转变过程。媒介变化带动了动漫书籍、长篇动画片、动画电影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适应当下媒介的多元化特征,国产动漫在尝试多方并进的同时,更加着力于生产能够代表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