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型仿生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在纳米水平上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其是否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及生长,并显示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评价新型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7-03/2007-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取10只4周龄雌性SD大鼠,SPF级,体质量200 g,由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为SCXK(粤)2003-0002).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由理工学院生物材料研究室提供.方法:①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细胞表面抗原进行检测.②聚电解质共凝聚技术制作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③取生长良好的P3代,与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体外联合诱导培养,以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材料为对照,通过细胞贴壁率、生长曲线、细胞活力及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综合评价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表面抗原标志鉴定.②纳米材料及细胞复合2,4,8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的测定.④细胞与材料复合5 d检测细胞周期及活力.结果:①细胞表面抗原标志检测结果:CD29表达为90.86%,CD106表达为73.38%,CD44表达为82.61%,CD34表达为0.76%,CD45表达为0.60%.②细胞与材料相容情况:扫描电镜可见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为多孔的三维立体结构,材料内部形成大小不一的大孔和互连的小孔,彼此相互交通.应用质量法测得的孔隙率为85%~90%,孔径为50~300 μm,平均150 μm.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到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后2 d,细胞呈球形散在分布;4 d后细胞呈梭形,延展爬行且有伪足与材料表面锚靠;8 d时细胞增殖,相互间融合,并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分泌,大部分材料颗粒被覆盖.③细胞对材料黏附率:细胞-支架复合物共培养2及6 h,骨髓基质干细胞在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的黏附率均高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④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与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的细胞、细胞周期特点比较:纳米壳聚糖-胶原纤维支架细胞活力为96.67%,细胞周期G0-G1为90.81%,G2-M为0.52%,S为8.66%,G2/G1为1.81.单纯纳米壳聚糖支架细胞活力为95.27%,细胞周期G0-G1为87.14%,G2-M为9.69%,S为4.16%,G2/G1为1.80.结论:纳米壳聚糖-胶原支架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来做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其他文献
为了培养技术好、素质高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高职高专院校不仅仅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技术水平的教育,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修
以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与四乙氧基硅烷为有机一无机复合前驱体,番红花红为敏感指示剂,利用溶胶-凝胶法研制出有机改性传感膜.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传感膜与亚硝酸根作用,
采用传统溶胶-凝胶法和改进的柠檬酸盐溶胶-凝胶法制得了钦酸钡,并对其进行了比较.采用柠檬酸-EDTA的联合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得了针状纳米锶铁氧体磁性微粒,并将钛酸钡和锶铁
证明了经典的加权残值法和新成立的归一化加权残值法是解决结构动力学数值收敛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归一加权残值也延伸到解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数值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实施小班级病理学理论教学,从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结构、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角度,探讨了提高病理学理论教学效果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
以2,3-二甲氧基苯甲醛和联苯胺为原料,在无水甲醇溶剂中合成了一种新的Schiff碱,收率为86.0%。反应的最佳条件是2,3-二甲氧基苯甲醛与联苯胺的比例为3∶1,反应时间为1h,反应
自从1893年瑞士化学家维尔纳创立配位化学已来,配位化学理论得到不断发展,逐渐完善.经过化学家们100多年的努力,由传统经典的配合物,发展到今天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并显示出
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FI-CL)联用技术研究了己烯雌酚、硫酸特布他林对纳米金-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化学发光的影响,发现该2种激素化合物能增强体系化学发光强度,并且增强化学发
以组氨酸、N3-为配体合成了单核结构的配合物[Co(C6H8N3O2)2(N3)].2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