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大鼠胚胎盆底肌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乙烯硫脲致畸的肛门直肠畸形大鼠模型横纹肌复合体(SMC)胚胎发育规律及演变过程,为探讨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术后排便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乙烯硫脲制作肛门直肠畸形大鼠模型,取不同胎龄(16、18、20、21 d)的畸形组和对照组胚胎,行矢状面、冠状面及横断面连续切片,HE染色和Myogen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及肛门直肠畸形(ARMs)大鼠胚胎SMC的发生及演变过程.结果 16d时SMC较为松散地环绕直肠末端,畸形组的SMC的位置、形态及走行与正常组非常相似.从18d开始正常组肌结构明显增粗,与直肠关系渐紧密,畸形组SMC明显向头侧、腹侧及中线移位,形成一聚集于尿道后方,向头侧、腹侧和中线移位的紧缩环结构,SMC肌束间充填大量的脂肪组织,结构紊乱.这一形态改变在此后的胚胎发育过程中(18~21 d)持续存在.结论 在正常及ARMs的大鼠胚胎中,SMC最初于16 d可以观察到.ARMs大鼠胚胎的SMC在16 d时位置、形态及走行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从18d起开始出现异常,表现为向腹侧、头侧及中线移位,以后延续上述改变,最终表现为SMC位置、形态异常,肌束间脂肪组织增多.SMC的形态改变晚于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

其他文献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被描述为心脏或胸腔内大血管出现或有潜在异常的一组疾病,因诊断标准、诊断时间、诊断工具的不同导致了长期以来在先心病的发病率的报道上存在差异。
目的 建立新生猪气腹模型,观察CO2气腹中初生乳猪呼吸和循环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 乳猪共14头,年龄7~14d,体重2~4kg.分为2组:CO2气腹组7头,对照组7头.麻醉后监测心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左心室内压变化速度、动脉血气.监测时间为麻醉稳定后手术开始前5min,手术开始后15min、60min、120min,关腹后60min.结果 与对照组相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是指不能随意控制大便.按病因可分为功能性大便失禁和器质性大便失禁.根据失禁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污粪、污粪、部分失禁和完全失禁[1]。
关于腹腔镜手术(LA)和传统开腹手术(OA)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报道很多,但大多为单中心或多中心联合临床研究或病例分析,而此领域的系统评价则几乎空白。
9月11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新一批拟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品种名单,涉及15个品种, 9个品种为仿制药,占比超过60%.rn江苏恒瑞的格隆溴铵注射液申请理由为“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