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强化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教育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及责任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就如何发挥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学生 责任意识 、活化教材 扩展教育平台 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责任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又能促使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既有利于培养完善人的个性,又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情感,进而促进人們道德行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明确地阐明了加强青少年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初中教育正处于学生身心迅速发展,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责任教育的最佳时段。为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的平台,逐步培养家庭责任意识,班级集体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为他们建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1. 当下中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分析
  当前的初中学生思想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是值得教师因势利导积极培育发扬的。但是,由于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单纯追求学习成绩,对孩子娇惯,忽视了对孩子责任意识的教育。使学生产生了贪图享受,不想奉献,只想索取,而导致自我责任意识的缺失。他们喜欢赞扬,承受挫折能力差,唯我獨尊的性格,导致集体责任的缺失。出现讲究吃穿,不爱学习;追求享受,不爱劳动;唯我独尊,不能融入群体的现象。对家长孝顺、他人关爱、社会的奉献已经淡化,这种错误的倾向是我们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引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从初中生心理特点出发,把握大纲,扩展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对学生的凝聚力,使责任意识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2. 把握教材,扩展活化内容,加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力度
  责任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责任涵盖家庭、集体、社会各个方面。一个人具备高度责任心就会拥有较强的自信心与使命感,成为敢于担当的人。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为此培养初中生责任意识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任务。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
  家庭责任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安全、伦理、情感等多种形式,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代家庭中的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的“中心地位”越来越突出,导致孩子家庭意识淡薄,更缺乏责任行为。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这一教学平台,开展家庭责任意识教育。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单元教学中,两篇课文的各个章节都是以培养学生家庭责任为重点的。《爱在屋檐下》:教师要课前提出问题,自己在家帮助父母做了哪些家务?父母为自己付出的事例?你怎样去报答父母之恩?在教师主导点拨下,在学生的讨论中,使学生感悟到;世间无论家庭贫富,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父母是最伟大的。努力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珍惜父母的劳动,主动压缩零用钱,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心目中自然就形成了家庭责任意识。为此,一个人有家庭责任不只是对家庭有益,对其一生的成长也是一笔更大的财富。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必定是有学习责任感,工作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是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的前提
  初中教学都具有责任教育的渗透潜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实施责任教育最好的优势。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把责任教育融入教学内容,科学的处理好教学的延伸扩展,做好责任教育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要创新,教案构思要新颖,对学生要具有吸引力。教育要有计划,做到由浅入深,步步递进按层次进行责任教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责任教育的培养思路。如:《新学校 ,新同学》的教学,是学生步入初中思想品德的第一课教学。在课上,教师要以典型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努力学习,团结友善,爱校爱班级的教育。如:课堂讨论题目:我能为班级做点什么?怎样做到以班为“家”?观看突出集体主义精神主题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雷锋》等教学课件。围绕龙梅玉荣的集体主义精神,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开展讨论式教学。把自己为与草原英雄小姐妹相比,我能为学校做什么?自己与雷锋相比,我能为别人奉献什么?学生在观看中对英雄的事迹感到震撼,在讨论中被英雄的事迹所感染。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去感化学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在课堂上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会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甘于奉献,为班级的团结和谐发展,去履行自己的责任,为他们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他们未来融入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
  社会责任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以及其他人所承担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初中生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学平台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引导作用。如:做自尊自信的人的教学,教师要把握主题,突出难点,经典导入,可以选用《中日甲午战争》,《开国大典》,《铁人王进喜》 《宇宙飞船对接》等电子课件,开展今昔之比的讨论式教学,使他们懂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作为国家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自信才能自强,自强才能自立。自立才敢于担当。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敢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 所以,责任是人在社会的立足之本。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加强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二字做起。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的系统工程。要全方位重视初中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强化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事业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履行自己的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朝义 加强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学生道德养成,《课程教育研究》2015.04.122
  [2]何观玉 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07
  [3]吴风环 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活化教学 《中国校外教育》2013.08.66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学习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重要科目,不仅是我国最基础的国语教学,而且是未来儿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对于儿童来说,不管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有很大局限性,小学语文在不断改革中虽然越来越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但对于儿童来说依然有一定难度;参与式教学的提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
本研究将扩增得到的PPV SC-1株VP2基因产物克隆到pMD18-T Simple载体上,得到了重组质粒pMD-VP2。再将扩增得到的PCV2 SC株ORF2基因插入PPV SC-1株VP2基因的HindⅢ和SacⅠ两个
摘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造型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写生、创作方法,就离不开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小学美术欣赏课,对于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美术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培养审美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课标以"培养审美"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追求的意识,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目的:泡球蚴病(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中间宿主,以狗、狐为终末宿主之间传播的威胁人类生命的寄生虫病。多房棘球绦虫在整个北半球分布有30余种啮齿动物作为
摘要: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中小学篮球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本文分析课程改革后的中小学篮球教学现状,针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提出篮球教学的游戏化、兴趣化、优美化和幽默化的中小学篮球特色教育课堂,促进中小学篮球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篮球运动自1895年传入中国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大家关注和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体育教学质量,是小学的体育教师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创新教学模式,注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调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堂教学 提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  小学体育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科目,对学生来说,能够从小学体育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作品,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热爱生活,身心和谐的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诉诸于人的听觉,打动人的内心。教学中,它表现为教师通过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
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课程,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其具体走向和可拓展的空间,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大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大学体育课程走向与拓展进一步剖析,供教学管理与教育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走向;拓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近几年,大学课程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体育课程也直接毫无例外的纳入了改革的范围当中。然而,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推进,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置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之中,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将先进的德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引发了人们的思考,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德育政策进行引领。本文结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主要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中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