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ji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表明,有效的语文学习必然伴随着学习者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在师生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鼓舞,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的交流讨论、作业与练习等各个过程中要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心理上、行动上的自由,使他们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有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有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都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教师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热情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好语文的热情。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变,可适当运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另外,评价者还可以是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中来,让其感受到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优化学习过程
  
  在学习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课前,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去发现问题,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激活其自身的潜能,使他们获得体验探求新知、解决困难的乐趣。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读书、体会、感悟、体验,让学生主动融入学习情境,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理解内容的丰富多彩、意味深长,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获得美的感受及情感的熏陶。课后,还要放手让学生去扩展、想象、积累、升华,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四、鼓励学生互助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把全班学生组织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当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这样,即使学生通过小组互助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应该注意,小组围坐仅仅是形式,不能简单地就与合作学习画上等号。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切实地使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他们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怎样组织讨论,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于全体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使小组合作这种形式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有效形式。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