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和天性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育不应该摒弃天性而独立存在,需要接受天性的引领,和天性之间保持同向性。在幼兒教育当中我们应该做到的是用天性去引领教育目的,从而使得幼儿能够具有更高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在幼儿教育当中体验、体认、体会及体悟是其最基本的路径,而教育过程只有以天行为根本,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首先对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天性在教育中的缺位现象进行了论述,最后给出了以天性引领幼儿教育变革的路径。
【关键词】天性 幼儿教育 改革 路径
天性从根本来讲属于人性的范畴,天性是人性的基础。而教育属于一种人类活动,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位置演变,实际上是随着人在教育当中的主体性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一、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1.幼儿天性能够促进幼儿教育的创造性实现
创造性是不能在教育中进行单独培养的,其在人格创造当中属于副产品,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创造性的人格是基于人的天性而创生出来的。只有在天性的基础上去进行生活体验才能够实现创造性的生活,才能够催生出创造性的事业。人在发挥天性的时候不仅能够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会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只有遵循幼儿天性培养的规律,去进行天性教育路径的发展,才能够让儿童实现创造性的天性更深程度的实现。
2.幼儿天性能够引领幼儿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育首先是没有任何的功利性,所以其必须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和本真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则是最体现教育灵魂的,故其主要的任务是育人;第二,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幼儿尚处于理性认知的萌芽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是无法胜任理性知识学习的,所以该阶段的教育应该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开展,相反的若教育沿着理想教育的方向发展,则会出现教育本末倒置的现象;第三,幼儿阶段的幼儿主要处于人性成长和自我建设的阶段。从上面的三点我们可知幼儿教育并不适合理性知识的传授,那么教育则应该找到根本,而这一根本就是幼儿天性,只有充分考虑了幼儿天性的幼儿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才是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天性在教育中的缺位现象分析
洛克的“白班说”即人性定义的完全一样的,这时候每个人都成为了可以通过教育去任意进行填充的容器。这种理念过分的强调了后天教育的意义,而忽视了人性,忽视掉了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人本来的内在天赋摒弃掉了,人的发展被简化成了输入式的单向纬度。纵观如今的幼儿教育似乎陷入到了机械、超量灌输的循环当中,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幼儿成为了灌输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说教法,而不是幼儿的经验生成。虽然有时候灌输式的教育可能会存在和幼儿天性相符合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时候都会和幼儿天性之间出现严重的摩擦,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幼儿天性的瓦解,有的甚至会使得幼儿天性发展的停顿。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人性发展的时候,灌输式的教育显然和社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随着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幼儿天性将会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天性去引领幼儿教育也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以天性引领幼儿教育变革的路径分析
儿童是具有可塑性的个体,但是幼儿天性却是不可塑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性解放,那么如何通过不可塑的天性去对可塑的儿童个体去进行教育则是幼儿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以及上述有关内容的分析,将天性引领幼儿教育变革的路径分为下面几点:
第一,秉持自然法来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所认识的世界是天真的世界,和经验世界是相对的,这时候的儿童不懂任何的法则,有着天性的本能。秉承自然法则的幼儿教育是以不违背文化为根本,对儿童的自然天性价值的激发,通过文化来实现儿童的本真教育。
第二,通过游戏教育去激发幼儿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那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幼儿园,则应该向着“游戏之园”的方向去改革,不仅应该重视游戏的空间扩展,还应该重视幼儿园游戏的精神层面的扩展。
第三,幼儿教育应该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来:幼儿教育不能被当成是普通教育的低层次,不应该去效仿和追随普通教育,而应该有自己的品性,从根本上从普通教育当中分离出来,其教育的中心应该侧重在“性智”而不应该和普通教育一样侧重在“心智”方面,使得幼儿教育的“教育性”和“学前性”能够得到同步发展,将幼儿教育向着艺术形态的方向发展。
教育不应该是幼儿的义务,而应该成为一种为幼儿发展和成长进行有效保护的过程。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功利性、知识性等问题,忽视了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作用,面对着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幼儿教育的变革逐渐引入到幼儿天性的利用方面。幼儿天性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教育的创造性实现、另外一方面还能够引领幼儿教育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以幼儿天性去引领幼儿教育则应该从秉持自然法、实施游戏教育、和普通教育进行区分三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毕世响.教育的根本:“自然”与“人的天性”—教育有没有进化江苏教育研究,2009.2.
[2]刘铁芳.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关键词】天性 幼儿教育 改革 路径
天性从根本来讲属于人性的范畴,天性是人性的基础。而教育属于一种人类活动,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位置演变,实际上是随着人在教育当中的主体性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一、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1.幼儿天性能够促进幼儿教育的创造性实现
创造性是不能在教育中进行单独培养的,其在人格创造当中属于副产品,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创造性的人格是基于人的天性而创生出来的。只有在天性的基础上去进行生活体验才能够实现创造性的生活,才能够催生出创造性的事业。人在发挥天性的时候不仅能够很强的适应性,同时还会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只有遵循幼儿天性培养的规律,去进行天性教育路径的发展,才能够让儿童实现创造性的天性更深程度的实现。
2.幼儿天性能够引领幼儿教育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幼儿教育首先是没有任何的功利性,所以其必须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和本真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则是最体现教育灵魂的,故其主要的任务是育人;第二,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幼儿尚处于理性认知的萌芽阶段,该阶段的幼儿是无法胜任理性知识学习的,所以该阶段的教育应该从幼儿的天性出发开展,相反的若教育沿着理想教育的方向发展,则会出现教育本末倒置的现象;第三,幼儿阶段的幼儿主要处于人性成长和自我建设的阶段。从上面的三点我们可知幼儿教育并不适合理性知识的传授,那么教育则应该找到根本,而这一根本就是幼儿天性,只有充分考虑了幼儿天性的幼儿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才是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二、当前幼儿教育中幼儿天性在教育中的缺位现象分析
洛克的“白班说”即人性定义的完全一样的,这时候每个人都成为了可以通过教育去任意进行填充的容器。这种理念过分的强调了后天教育的意义,而忽视了人性,忽视掉了幼儿教育在幼儿教育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人本来的内在天赋摒弃掉了,人的发展被简化成了输入式的单向纬度。纵观如今的幼儿教育似乎陷入到了机械、超量灌输的循环当中,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幼儿成为了灌输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说教法,而不是幼儿的经验生成。虽然有时候灌输式的教育可能会存在和幼儿天性相符合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时候都会和幼儿天性之间出现严重的摩擦,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幼儿天性的瓦解,有的甚至会使得幼儿天性发展的停顿。
在教育越来越强调人性发展的时候,灌输式的教育显然和社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随着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幼儿天性将会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以天性去引领幼儿教育也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三、以天性引领幼儿教育变革的路径分析
儿童是具有可塑性的个体,但是幼儿天性却是不可塑的,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性解放,那么如何通过不可塑的天性去对可塑的儿童个体去进行教育则是幼儿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以及上述有关内容的分析,将天性引领幼儿教育变革的路径分为下面几点:
第一,秉持自然法来开展幼儿教育:幼儿所认识的世界是天真的世界,和经验世界是相对的,这时候的儿童不懂任何的法则,有着天性的本能。秉承自然法则的幼儿教育是以不违背文化为根本,对儿童的自然天性价值的激发,通过文化来实现儿童的本真教育。
第二,通过游戏教育去激发幼儿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那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幼儿园,则应该向着“游戏之园”的方向去改革,不仅应该重视游戏的空间扩展,还应该重视幼儿园游戏的精神层面的扩展。
第三,幼儿教育应该和普通教育区分开来:幼儿教育不能被当成是普通教育的低层次,不应该去效仿和追随普通教育,而应该有自己的品性,从根本上从普通教育当中分离出来,其教育的中心应该侧重在“性智”而不应该和普通教育一样侧重在“心智”方面,使得幼儿教育的“教育性”和“学前性”能够得到同步发展,将幼儿教育向着艺术形态的方向发展。
教育不应该是幼儿的义务,而应该成为一种为幼儿发展和成长进行有效保护的过程。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存在着功利性、知识性等问题,忽视了幼儿天性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作用,面对着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幼儿教育的变革逐渐引入到幼儿天性的利用方面。幼儿天性一方面能够促进幼儿教育的创造性实现、另外一方面还能够引领幼儿教育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以幼儿天性去引领幼儿教育则应该从秉持自然法、实施游戏教育、和普通教育进行区分三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毕世响.教育的根本:“自然”与“人的天性”—教育有没有进化江苏教育研究,2009.2.
[2]刘铁芳.从自然人到社会人:教育人性基础的现代转向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