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与真理——柏拉图《理想国》的问题、方法和思路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23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无法回避的问题。人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事是否合适,涉及行为准则、如何理解准则、谁做判断等问题,并最后归结为真理问题。就思想史而言,正义问题在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中就已经被广泛涉及,并让赫西俄德深深地感到困惑。柏拉图的《理想国》企图在辩证法中界定正义概念,展示了正义概念中的真理问题,并追求在真理意识中理解正义,给正义困境指出一条出路。这样,正义困境就成了真理困境。走不出真理困境就无法走出正义困境。通过分析《工作与时日》的正义困境,并追踪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可以展示柏拉图的真理情结和真理困境。
其他文献
十年前,初出茅庐的我做过一件错事,在任教初中数学两个月后,认为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有不同的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状况,我迅速把学生分成了三个层次,并在班上宣布了分层结果,A层、B层、C层学生分别布置了不同的作业。我为自己的想法感到很高兴,没想到,一下课,就有学生过来,很委屈地问我为什么把他分到C层,我做了适当解释,但没料到,学生并不理解,C层的部分学生认为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有自暴自弃的倾向,A
【摘 要】隐性课程实际上就是校园环境。它以人为的调控式,创造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隐性课程 环境教育 学生素质  学校的课程有三种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人们习惯把前两种课程统称为显性课程,把后一类叫做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教学课程中的环境因素,它包括物态环境和精神环境。
【摘 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想象发展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上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课下给学生以创造想象的空间。  【关键词】思想政治 创造想象 培养 训练  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想象力、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创造想象的培养。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的。比如:作家
【摘 要】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做到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真正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当前有不少老师有这样的苦恼:学生运动量大,难组织,上课小动作多,难管理,好提问,难回答。总之,认为现在学生小,难教。的确,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儿童也在变化。这些变化虽然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但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如:孩子们接触事情多了,知识面也宽了。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知识,锻炼能力,激发兴趣,就能有效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