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信是怎样建立的?

来源 :母婴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健从幼儿园回家之后一直闷闷不乐,妈妈问他是不是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闹别扭了,他又说不是。妈妈有点担心,于是就让爸爸跟小健好好沟通。
  在爸爸的耐心询问下,小健终于说出了实情。下个月幼儿园有个汇报演出,老师让他在童话剧《聪明的小小阿凡提》里面扮演阿凡提。“你平时不是很喜欢看阿凡提的故事,喜欢阿凡提吗?现在要扮演阿凡提,为什么你反而不开心了呢?”爸爸细心地问。“我是喜欢阿凡提。但是……我会演不好的。”“为什么你觉得自己会演不好呢?”爸爸又问道。“嗯,这个……总之,我会演不好的。阿凡提那么聪明,我怎么能演好呢?”
  孩子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做不到?
  
  “能做”与“不能做”——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来解释孩子拿什么来判断自己“能做”还是“不能做”某事。
  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去做某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功的主观判断,在上述例子中,小健就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当老师把表演任务交给他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会演不好”。这极可能是小健把自己判断为“能力不足”的原因。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针对自己的能力而作出的判断,这个判断会使孩子们在遇到困难的极端情况下表现截然不同。
  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通常更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任务,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加倍地努力。他们心中常有“一定会成功”的信念,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策略,及时放弃无效的做法,而去尝试可能引向成功的方法,最终取得更好的成绩。
  自我效能感低的孩子面对挑战时,更倾向于逃避,能避免则避免。面对困难时会更多地强调问题的难度,付出的努力较少,并以难度为借口,说服自己放弃。遇到阻碍时。经常抱怨自己能力低下,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并表现出僵化,不愿意放弃无效的方法,不敢于尝试新方法的特征,最后很可能得到较差的成绩。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一、直接经验
  孩子亲身体验的成功或失败,对于他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影响最大。
  一般而言,持续成功。或成功的次数远多于失败,都能使孩子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持续的失败,或失败远多于成功,则会让孩子陷入习惯性无助的困扰之中,最终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在孩子把失败归因于外界不利因素,而非自我稳定的能力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则不会受到什么伤害。同样,要是孩子总是把成功归于运气,而决非自己能力所致,那么多次的成功也未必就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让孩子更多地体验成功以及恰当地对成败进行归因,都是建立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二、替代经验
  替代经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榜样的作用。“他能成功,我也能成功”当孩子这样相信的时候,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有所提高。榜样的反复成功,则能起到巩固效能感的作用。
  不过,真正能起到促进自我效能感作用的榜样,通常是与孩子水平相当的人。如果榜样的水平明显高于孩子,孩子可能会在心里面嘀咕“他那么厉害才能做好”,因而产生能力不如,难以完成任务的焦虑。要是榜样的水平明显低于孩子,孩子可能会得到激励,但也极有可能因为认为自己比榜样厉害,必须成功而产生过大压力,最后影响表现。
  
  三、言语说服
  这是一种他人给予的力量感与信心。他人的反复劝说、引导,会使孩子得到暗示,暂时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在孩子真正承认他人所说的,并内化为自我的体验与信念之前,这样的劝说只能起到一时的效果。
  把他人的劝说内化为自身的信念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可能在成人引导劝说的时候真的相信了,但一旦遭遇困难和阻碍,却有可能一下子打回原形。因此,言语说服的效果往往是脆弱的,难以持久。
  
  四、情绪状态
  情绪会影响人的表现,也会影响人对自己的认识。比如人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常常会低估自己的水平;在烦燥、疲劳的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即使面对非常容易的任务,都有可能感觉困难,无力胜任。当人处于亢奋中时,则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眼中一切都是小事,很容易摆平。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成功,成功,再成功
  正如前所述,成功的经验是孩子建立自我效能感的基础。让孩子成功,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这个成功的经验不能“孤军作战”,它必须要是规模化的。每一次成功都只是一个小水滴,而自我效能感是能下雨的云,只有成功的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对形成稳定的自我效能感作出贡献。
  二是关注成败比。成与败对于孩子都是有意义的,但对于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言,成功的体验通常需要多于失败的体验。至于这个成败的比例是没有标准的。孩子的情况不同,需要的比例也就不同。
  一个已经显得非常没有自信的孩子,那么成败比最好能达到9:1的水平,而一个有一定自信心的孩子,6:4可能已经够了,如果能达到7:3,很可能就已经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了。
  
  成功是怎样得到的
  成功的体验重要,归因也同样重要。
  有时候成功并不能增加自我效能感,失败也不会伤害自我效能感,这是因为归因起了影响的作用。引导孩子作出有利其成长的归因,并教导孩子掌握全面归因的方法,自然能正面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小链接:关于归因的培养,本刊在2011年10期杂志里已有论述)
  
  选择恰当的榜样
  我们习惯于用比孩子差的人的成功来鞭策孩子进步,并一个劲地强调:他比你差,他都行!对于部分孩子而言,鞭策的作用是存在的,但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来说,这相当于一种批评:你看别人比你差,都做到了……因为“我们的人都能成功,我们也一定能成功,这样的逻辑并不是唯一的解释,特别是对于有外归因倾向的孩子,他们会解释为“他运气好”,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多地是去联想大家之间的不同,找不同来解释,榜样也就起不到榜样的作用。
  切记,和孩子水平相当的人的成功,最具榜样的作用。最好的榜样引导,当然是孩子看到,自己能体会到别人成功,自己也能成功。但孩子有时候并没有这种意识,特别是孩子很小的时候,那么父母的引导就非常的重要。父母在引导的时候,强调榜样与孩子的同质性非常有效。“他们跑步只比你快一点”,或者“他成绩只比你差”。这样的话大可不必说了,很小的差距都可以忽略,没有必要提醒孩子去关注这些。因为孩子最需要关注的是他们之间能够一致的东西——成功。那就让孩子集中精力去关注与体验吧!
其他文献
我是O型血,我的宝宝出生就一定会得新生儿溶血病吗?可不可以预防?新生儿溶血与新生儿黄疸有区别吗?万一发生了,要如何治疗?  新生儿溶血病又被称做“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指由于夫妻双方的血型不同,胎宝宝遗传了父亲的血型,而发生与孕妈咪血型不合的现象,最终导致胎宝宝及新生儿溶血的疾病。  在我国汉族人口中,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最高,并且临床上90%以上发生在孕妈咪是O型血,丈夫是A
期刊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通常是3-6天。发热是手足口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到目前为止无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因此小儿患了手足口病,家长应配合医生,做好护理工作:  1.消毒隔离  首先应将患儿与健康儿隔离。患儿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
期刊
一、缺铁性贫血    病例回放:6个月的嘟嘟没能像名字一样长得胖嘟嘟的,嘟妈烦恼于嘟嘟的小胃口和大脾气,和同龄的宝宝相比,嘟嘟显得“苗条”很多。去医院做保健,医生说嘟嘟贫血,这可把嘟妈吓了一跳。    医生点评:宝宝在3~6个月时经常出现“生理性贫血”,嘟嘟在4~6个月添加辅食时没有及时添加强化铁的食物,而只是喝点稀粥,加上先天不足,所以出现了生理性贫血。嘟妈此时可以喂宝宝一些强化铁的米粉和配方奶
期刊
LUCY的烦恼:  每到换季的时候,宝宝就要面临一场痒痒大战,脸上、身上经常会出现红点,总是忍不住去抓,而且还有满身皮屑。秋天到了,宝宝的皮肤又开始明显的干燥起来,宝宝每天习惯性的上抓抓下抓抓,很是痛苦,为什么宝宝每到换季时节就会过敏呢?    医生回应:  每年夏末秋初的季节转换时段,皮肤过敏症成为一些过敏性体质孩子的易发症,同时,花粉症患儿除了在春季会有明显症状,秋季也有可能发作性打喷嚏、流鼻
期刊
  
期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例回放  快满2周岁的锋锋“感冒”了,打针吃药一周后就全好了。又过了两周,锋锋妈在给孩子洗澡时发现他双下肢皮肤长出几块青紫斑,手背见到一些淡红色疹子,最近孩子没有摔跤,这是怎么回事?锋锋妈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去医院,经过认真询问病史,做详细体检,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    医生点评  锋锋的验血报告显示:血色素为10克/升,血小板只有6万/立方毫米,
期刊
求助妈咪:朱小姐  下个月好朋友就要生宝宝了,我们所有的朋友似乎都比她本人还紧张。想问一下妈妈们,你们当时刚生完BB,最想收到什么礼物呢?  现在能想到的都是送衣服、纸尿片等实用一点的东西,但是宝宝还没出生,担心送的这些东西反倒不适合,请妈妈们帮忙出些点子吧!    多种选择 总有一款适合TA  sara绮绮    实惠型 乐友或丽家等婴童超市礼品卡大型婴幼儿用品超市的商品质量有保障,种类丰富,朋
期刊
只有我们努力地用我们所有的力量去给予孩子正确的讯号,孩子才能够敏锐地接收到,并灌溉全身,只有我们在孩子最柔软的时期意识到爱的教育多么重要,我们才有可能一直让我们的孩子处于接收爱的教育中,逐步变成那种我们以为不曾存在的人。    有这样两个宝宝,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区,都是家里的宝贝、小太阳。每次去公园玩,A宝宝总会随身带着一块馒头,B宝宝则随身带着一只小杆子,来到公园的池塘边,A宝宝小心翼翼地去喂鱼,
期刊
我家宝宝1岁4个月,爱和别人抢东西、爱破坏东西,拿到纸类的物品就撕,撕不了的,就揉;拿到玩具,就住地上摔或猛咬;衣柜里的衣服、布料什么的都拖出来,扔得满地都是;桌子上的物品只要他能拿到的,也都住地上摔,还用脚踩。如果什么东西被他摔碎了或弄坏了,就很高兴。但是,如果不让他拿,或者说他、揍他,他就很生气,又哭又闹。我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好奇心重,但他这个表现,也太与众不同了。  ——头疼的鸣鸣妈咪  
期刊
我知道飞机,爸爸妈妈带我坐过。飞机像一只大鸟,我们钻进它的肚子里,它就把我们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飞机肚子里能坐好多人,可是人太多了,我觉得有点闷,有点烦。烦起来的时候我就想哭一哭,叫一叫。  妈妈总会在飞机上让我喝奶,喝着喝着,我就睡着了,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睡着了就舒服多了。等我美美地睡上一大觉,外婆家就到啦,我又能见到亲爱的外公外婆了。  一看这题目就牛吧,N次,特别标注N≥6!在豆子目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