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然辩证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界围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提供了条件。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自然人;实践
一、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对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解,通常认为它是一本关于“辩证法”的教科书,这主要是受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影响。“教科书哲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以‘物质’作为基本范畴的唯物论部分;二是以‘矛盾’作为基本范畴的辩证法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论述物质运动规律;三是以‘反映’为基本范畴的认识论部分;四是以‘社会存在’为基本范畴的唯物史观部分。”依据于这种方式,所选择的实例要从一切可能的观点上,从它的一切可知的方面,在它所有的环节上加以分析,并且在这种分析中所应用的不是任何一个的规律、原理或范畴,而是一切同这个实例有联系的辩证法的规律、原理或范畴。
二、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自然科学家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那种态度,他们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并没有在一般意义上终结哲学,我们当然可以在一般意义上说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恩格斯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哲学上的指导原则是没有问题,一切都在相互联系之中,一切都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静止的东西,如果说这是一种哲学原则,那么它也是一种最一般的哲学原则,不是专为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上,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哲学原则这样的话。他要做的,只是“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
三、关于“辩证法”的阐述
从写作背景看,恩格斯论述自然辩证法的重点不在于自然,而在于辩证法。这部论著的主旨在于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对当时自然科学重大发现的总结和对自然科学领域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进行批评。而当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之下的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日渐嚴重,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科技能力进行哲学的审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原则和体系。除了通过联系来对自然科学进行分析,并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外,就不会有自然辩证法。这说明,自然辩证法只是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一般的共同的规律,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分析方法。
四、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系
1987年有关部门将自然辩证法改成科学技术哲学,并在后面加上括号,即“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特意说明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做出的决定。改动理由中最主要的有三点:其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趋上升。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重提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再到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记录了科学技术在中国地位上升的轨迹,同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了大量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概括、总结和回答。其二,学科自身的需要。从学理上说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这一研究重心的转移是遵循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本意的。其三,自然辩证法界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国际上,除了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绝大部分国家没有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
五、总结
恩格斯对自然问题的研究融于对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及其规律的探索之中,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的研究互相衔接,形成整体。人类历史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即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的,人类历史的进步要依赖于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在于维护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真正摆脱自然界对人的奴役提供理论指引。只有承认并尊重自然辩证法,并在其指导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才能对自然和历史有统一的理解和把握,推动历史前进,实现人类解放。科技哲学研究也有一个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特色的问题,这项工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号召所有的研究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步伐。总之,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学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究竟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范畅)
[2]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辨析(马来平),2013年3月
[3]《自然辩证法》的真旨及其意义(赵江飞),2012年8月
作者简介:
张久娟(1988.1.20~ ),女,陕西省临潼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哲学。
关键词: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自然人;实践
一、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对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解,通常认为它是一本关于“辩证法”的教科书,这主要是受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影响。“教科书哲学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以‘物质’作为基本范畴的唯物论部分;二是以‘矛盾’作为基本范畴的辩证法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论述物质运动规律;三是以‘反映’为基本范畴的认识论部分;四是以‘社会存在’为基本范畴的唯物史观部分。”依据于这种方式,所选择的实例要从一切可能的观点上,从它的一切可知的方面,在它所有的环节上加以分析,并且在这种分析中所应用的不是任何一个的规律、原理或范畴,而是一切同这个实例有联系的辩证法的规律、原理或范畴。
二、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自然科学家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那种态度,他们受哲学的支配。恩格斯并没有在一般意义上终结哲学,我们当然可以在一般意义上说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认为恩格斯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哲学上的指导原则是没有问题,一切都在相互联系之中,一切都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静止的东西,如果说这是一种哲学原则,那么它也是一种最一般的哲学原则,不是专为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上,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哲学原则这样的话。他要做的,只是“确立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在自然界里,正是那些在历史上支配着似乎是偶然事变的辩证法运动规律,也在无数错综复杂的变化中发生作用,这些规律也同样地贯穿于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中,它们逐渐被思维着的人所意识到。
三、关于“辩证法”的阐述
从写作背景看,恩格斯论述自然辩证法的重点不在于自然,而在于辩证法。这部论著的主旨在于创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而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对当时自然科学重大发现的总结和对自然科学领域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进行批评。而当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之下的工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日渐嚴重,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科技能力进行哲学的审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指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而不是原则和体系。除了通过联系来对自然科学进行分析,并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外,就不会有自然辩证法。这说明,自然辩证法只是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一般的共同的规律,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分析方法。
四、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系
1987年有关部门将自然辩证法改成科学技术哲学,并在后面加上括号,即“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特意说明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做出的决定。改动理由中最主要的有三点:其一,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后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日趋上升。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重提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到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再到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等,记录了科学技术在中国地位上升的轨迹,同时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了大量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亟待概括、总结和回答。其二,学科自身的需要。从学理上说自然辩证法工作者这一研究重心的转移是遵循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本意的。其三,自然辩证法界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国际上,除了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绝大部分国家没有自然辩证法这个名称。
五、总结
恩格斯对自然问题的研究融于对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及其规律的探索之中,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的研究互相衔接,形成整体。人类历史是在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即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得到发展的,人类历史的进步要依赖于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利用和改造。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在于维护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为人类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真正摆脱自然界对人的奴役提供理论指引。只有承认并尊重自然辩证法,并在其指导下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才能对自然和历史有统一的理解和把握,推动历史前进,实现人类解放。科技哲学研究也有一个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特色的问题,这项工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号召所有的研究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二是加快建设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步伐。总之,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学科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究竟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范畅)
[2]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辨析(马来平),2013年3月
[3]《自然辩证法》的真旨及其意义(赵江飞),2012年8月
作者简介:
张久娟(1988.1.20~ ),女,陕西省临潼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