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温泉资源开发历史悠久,其中以石阡城南温泉为最早,于明万历34年(公元1606年)由知府江大锟首辟为浴池,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石阡县志》中對石阡温泉就有这样的记载:“此泉颇奇,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之则体轻而凉生;夜浴则睡眠安稳;疲浴则精神复振;感冒者浴至汗出而霍然病去;饱食者浴后则腹胀立消……”短短的58个字就将石阡温泉的独特之处刻划得淋漓尽致,并道出了石阡人长寿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石阡被授予为“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在2012年被评为中国首个“营养健康示范基地”。
近年来,贵州省启动了地热资源整装勘查,2012年贵州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中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精神,结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矿产资源整装勘查的要求,于2017年启动“打造中国温泉省”的战略部署,商业性地热勘查和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截止2016年底,贵州省新增地热深井149处,温泉和地热井的数量从原来的91处天然温泉增加到了240处。温泉开发利用63处,包括自然涌出温泉20处、人工钻井温泉43处。全省有11家温泉旅游景区纳入A级景区名录,其中4A级4家,3A级7家。
在这240处温泉中,水质达到理疗热矿水水质标准的有174处(含既适宜饮用又适宜理疗的47处),达到标准的指标成分有氟、锶、锂、偏硅酸、氡、硫化氢、矿化度、偏硼酸等。目前,部分地区充分利用温泉特色,以旅游开发为目的,挖掘温泉文化,丰富产业业态,提升旅游吸引力,初步形成了“食、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不仅如此,其开发模式也逐渐多样化、特色化。比如,息烽温泉“温泉 健康养生”、乌当保利温泉“温泉 综合体”、金沙安底温泉“温泉 会议”、剑河温泉“温泉 民族文化”等经营模式都逐渐受到游客青睐。
温泉养生是以自然、人文环境为平台,以感受温泉文化为主题,把旅游、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全方位、全身心的放松,将精、气、神三者合一,从而形成一种健康文化、休闲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为一体的平台。温泉养生已衍生出许多新型休闲场所,成为多种产业,并逐渐升华成为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一个健康娱乐的元素,融入到都市生活中。
目前,温泉养生基本上以温泉沐汤为核心,结合了健康旅游、休闲娱乐、膳食调养、心理调摄、推拿按摩、睡眠调整、健身活动等内容,初步形成了综合立体的温泉养生体系。
温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全省934个贫困乡(镇),特别是其中的20个极贫乡(镇),是贵州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决战点”。这些极贫乡(镇)大多位于或相邻于贵州四、五级旅游资源分布区,部分区域具有一定的温泉(地热)资源成矿地质条件。未来的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温泉(地热)资源,用温泉旅游点亮极贫乡镇脱贫希望,利用旅游产业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拓展温泉在现代高效农业、供热采暖领域的应用,也是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温泉农业的创新开发体现在利用温泉的热能营造温室,提高种养殖项目的附加值,提高现代农业项目的休闲观光价值,减少温室对化石能源的消费。强化地热能供暖利用的同时,亦要强化地热能资源的综合利用,随着贵州“五个100工程”中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的持续、快速推进,对地热能供暖(温室供暖)及综合开发利用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近年来,贵州省启动了地热资源整装勘查,2012年贵州省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中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的精神,结合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矿产资源整装勘查的要求,于2017年启动“打造中国温泉省”的战略部署,商业性地热勘查和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截止2016年底,贵州省新增地热深井149处,温泉和地热井的数量从原来的91处天然温泉增加到了240处。温泉开发利用63处,包括自然涌出温泉20处、人工钻井温泉43处。全省有11家温泉旅游景区纳入A级景区名录,其中4A级4家,3A级7家。
在这240处温泉中,水质达到理疗热矿水水质标准的有174处(含既适宜饮用又适宜理疗的47处),达到标准的指标成分有氟、锶、锂、偏硅酸、氡、硫化氢、矿化度、偏硼酸等。目前,部分地区充分利用温泉特色,以旅游开发为目的,挖掘温泉文化,丰富产业业态,提升旅游吸引力,初步形成了“食、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链。不仅如此,其开发模式也逐渐多样化、特色化。比如,息烽温泉“温泉 健康养生”、乌当保利温泉“温泉 综合体”、金沙安底温泉“温泉 会议”、剑河温泉“温泉 民族文化”等经营模式都逐渐受到游客青睐。

温泉养生是以自然、人文环境为平台,以感受温泉文化为主题,把旅游、养生、保健、休闲、度假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全方位、全身心的放松,将精、气、神三者合一,从而形成一种健康文化、休闲文化、饮食文化、茶文化等为一体的平台。温泉养生已衍生出许多新型休闲场所,成为多种产业,并逐渐升华成为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一个健康娱乐的元素,融入到都市生活中。
目前,温泉养生基本上以温泉沐汤为核心,结合了健康旅游、休闲娱乐、膳食调养、心理调摄、推拿按摩、睡眠调整、健身活动等内容,初步形成了综合立体的温泉养生体系。

温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贵州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区,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全省934个贫困乡(镇),特别是其中的20个极贫乡(镇),是贵州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决战点”。这些极贫乡(镇)大多位于或相邻于贵州四、五级旅游资源分布区,部分区域具有一定的温泉(地热)资源成矿地质条件。未来的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温泉(地热)资源,用温泉旅游点亮极贫乡镇脱贫希望,利用旅游产业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拓展温泉在现代高效农业、供热采暖领域的应用,也是温泉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温泉农业的创新开发体现在利用温泉的热能营造温室,提高种养殖项目的附加值,提高现代农业项目的休闲观光价值,减少温室对化石能源的消费。强化地热能供暖利用的同时,亦要强化地热能资源的综合利用,随着贵州“五个100工程”中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等项目建设的持续、快速推进,对地热能供暖(温室供暖)及综合开发利用需求将进一步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