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话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对于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理解为开展文本、教师和学生三者对话的过程。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会沿袭固有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一味地向学生灌输阅读方面的知识,忽视了师生课堂对话等互动教学,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强化阅读對话教学,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值得初中语文教师深入研究。
  一、以生为本,开展深入对话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自身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并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方式,科学地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初中生的文化素养、水平相对较低,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都有限,这决定了他们无法深入地理解阅读文本。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以自身对阅读文本的解读和认识来指导学生阅读,尤其要以学生感兴趣或创造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如在教学《社戏》时,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情况和思维方式等,在熟练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好科学的对话预设方案制定工作。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展开以下对话:“这篇文章中描述的人物和你们的年龄相仿,你们最喜欢其中的哪个情节或场面呢?”这时,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偷豆!”然后,教师继续问学生:“你们为什么最喜欢这个情节呢?”这样富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接着,教师再趁热打铁,借助对话导入“偷豆”这段文本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二、设疑激趣,巧借追问对话
  学贵有疑,教师通过科学设置问题,不仅可以开展师生对话,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中心思想,语文教师还需立足文本的思想内涵,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了提升对话的有效性,教师可结合某个问题与学生进行对话,并适时加以追问,借此更好地开展话题探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主题、中心思想、创作背景及文本重点等相关知识,最终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教师在设问时要突出问题的有效性、技巧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等,如“听名字,《岳阳楼记》应该是描绘岳阳楼雄伟壮观之景,但范仲淹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内容?作者写了什么呢?”教师借助直接、简洁的激趣设疑等提问方式,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对话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
  三、善于倾听,尊重学生的观点
  对话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理解、尊重,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并且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师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全新的文本知识,学生可能会在阅读期间存在理解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情况。这时,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回答和思考,尊重他们的认知,确保他们可以完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师生对话的有效性,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明确阅读文本的重点,最终获得正确的见解。
  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上个周末去春游了吗?同学们认为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有的学生说:“春天景色很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的学生说:“春天很温暖,给我很舒服的感觉。”教师在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适时地导入《春》这篇散文,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中描述的春天景色和他们看到的春天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阅读知识。
  总而言之,对话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关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设疑激趣、巧借追问、尊重学生等方法开展教学,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借助生生对话来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清华中学)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国耻意识不仅是历史教师的任务,思想政治教师也应该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上,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国耻意识教育。  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人的命运始终与“国耻”意识紧密交织在一起,它既是民族主义思潮的催化剂,又是其重要表征之一。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上,教师既要让学生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刻牢记国耻,具有国耻意识,又要激励学生“以史为鉴”,努力学习,
摘要: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生态平衡、审美情操、道德修养、文化品格等逐渐成为地理课堂的关键词,旨在打造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优质课堂。融合这些关键词,“和美”——和谐化、审美化的地理环境成为地理教师新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高中地理 “和美” 审美教育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的学科,审美教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离不开和谐课堂,所以教师要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调动学生感官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今后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构建的教学环境也与学生的发展特点相符合。深度教学理念的提出,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课堂环境下,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资源的设计方法,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深度教学资源  在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
摘要:在倡导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接受能力,为小学生打好阅读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师探究教学的重点。本文探究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性教学的内容之一。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不能长时间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就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更好地达到工作要求,从而实现个人价值。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和教师就需要重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同时,广大教师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将游戏教学法引入小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串应用于翻转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课前预学、课中共学和课后延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文主要从依据学情设计、启发学生思考、促进深度理解这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问题串在初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 翻转课堂 问题串  翻转课堂能将教学时间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教与学和谐相融。教师可以借助有层次性的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些大城市,数字图书馆已经得到了普遍使用,而在一些县级地区,移动数据服务系统在公共图书馆中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国家大力支持地方发展数字图书馆,通过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了具有完整移动数据服务系统的公共图书馆,使它们能满足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需求。  关键词:移动数据 县级 公共图书馆  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化时代,公共图书馆不再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样,英语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通过文化导入来夯实学生的英语文化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文化导入是一项系统化的改革,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更需要正视文化导入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并以此为起点制订系统化的教学策略。  一、在高中英语教育中进行文化导入的重要意义  第一,文化导入是
摘要:由于刚走上教育的岗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青年数学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在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青年数学教師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评价语言 有效性  在实际授课中,青年数学教师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这类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不足,难以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
摘要: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新型的网络资源、网络技术来改善整体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网络资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介绍了网络资源的概况,阐述了当今高中美术教学应如何开展。  关键词:网络资源 高中美术教学 应用 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发展,在开展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当今信息化新型技术改善教学体系。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