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统整中的渗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整课程是全面发展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结构调整中的反映,关注的焦点在于整合以儿童经验为代表的生活世界和以学科知识为代表的科学世界,让学生完整地认识和把握世界,实现和谐发展。统整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关键词〕统整课程;心理健康教育; 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5-0069-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课程统整的理念越来越被认同与提倡,是学校课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板块。在统整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助于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以幼小衔接统整课程“我上学啦”为例,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统整中的渗透。
  一、确定主题,富有张力
  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极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不但在短期内是一个促进儿童适应小学阶段学习生活的良好开端,从长远看也是一个让儿童终身受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举措。统整课程第一步:确定主题,并不像贴个标签那么易如反掌,而是经过学科代表相互碰撞、适应、对话,从而走向明确的过程。笔者作为幼小衔接统整课程的项目负责人,参与了主题确立的全过程。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方式,根据一年级各学科单元主题和教学内容,确定“我上学啦”为主题,以便从每个学科挖掘、捕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与张力。
  二、着眼知识融通,设计课程框架
  幼小衔接的心理学理论中,以德国哈克教授提出的“断层理论”最具代表性。根据哈克教授的观察和研究,将幼小衔接的断层问题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關系人的断层。幼儿进入小学后,离开了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对自己照顾无微不至的幼儿园教师,与要求相对严格、学习期望更高的小学教师相处,面对如此巨大的改变幼儿会感到压力和负担。
  第二,学习方式断层。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方式通常以自主游戏、探索学习和发现学习为主,与小学中正规的科目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幼儿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适应。
  第三,行为规范断层。小学的集体生活学习方式,使幼儿的个人要求不再被重视。幼儿进入小学以后,必须首先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更好地融入集体,所以他们以往的感性认识将渐渐为理性认识和规则所取代。
  第四,社会结构断层。幼儿进入小学后,与幼儿园的同伴分离,需要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并为团体所认同。
  第五,期望水平断层。在小学阶段,家长和教师会给幼儿新的压力和期望,为了增加学习时间而减少游戏活动时间。
  第六,学习环境断层。幼儿园阶段的自由、快乐、自发的学习环境转变为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分科学习环境,使儿童容易产生学习障碍。
  根据学校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我们提出了幼小衔接统整课程的“三自理”课程框架,以帮助新生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生活自理能力启蒙
  培养学生能够自己承担或料理生活,使日常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从整理书包、文明着装、文明如厕、文明课间活动等方面,利用活动体验、习惯训练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学校行为规范。
  (二)学习自理能力启蒙
  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好自己学习事务的能力,例如课前预习、准备学习用具、上课认真听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按时按质量地完成作业、课后及时复习等。帮助学生完成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换到以学习为主的校园生活。
  (三)交往自理能力启蒙
  培养学生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中开展人际交往活动时,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能力。在课堂中通过体验式活动让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主动与同伴与教师交往,提高心理安全感,适应新环境和新关系。
  顶层设计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不同学科之间、学科内部不同知识单元之间,以及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之间整合的过程提供了可行路径。
  三、依靠自主增能,提高教师素养
  统整课程的顺利实施,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意愿及素养。有心、有力的教师,遇上肯支持、肯协助的主管者和相应组织,必能开发出多元优质课程。因此,实施上述统整课程之前,学校从各学科招募骨干代表,成立“幼小衔接工作室”,主动探索学科内外相关的知识及能力。
  针对“幼小衔接”课程,教师依照项目学习的主题“我上学啦”,考虑所在年级所任学科的教育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罗列教材中与“我上学啦”有关的内容:例如语文教材中的“我上学了”,以我爱语文、我爱学习为单元教学目标,可着重结合学习自理能力启蒙。数学教材中“比较”“分类”,体育教学中的规则训练,这些着重结合生活自理能力启蒙。英语、音乐、美术教材主要是激发学生对上学、对校园的热爱,培养同伴与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注重结合交往自理能力启蒙。
  各学科根据课程框架,改造“给定的知识”,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或充实、或替换、或增删、或拓展、或提炼,把幼小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巧妙无痕地融合、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这一环节,有效地激活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教师明确、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在课程统整过程中,不再仅仅是学科课程的执行者,还充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者。
  四、关注过程,推动课程可持续发展
  课程统整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教师的专业身份自我认定是以他们自己的学科为基础的,让教师进行统整等于让他们重组自己的职业自我概念。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可能会造成教师对课程统整的恐惧。本着“学科整合,内容整合”原则,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形成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整合式评价。幼小衔接课程根据“三自理”课程框架,在过程中评估教师是否在实践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否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学校领导与教学评价部门及时发现教师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亮点,通过 QQ 群、微信群等渠道进行表扬,以保护教师课程统整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总之,基于儿童成长的学校课程统整实践研究才刚刚开始,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关注全人成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将“心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深圳,518000)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其他文献
一、一位怀旧的自由派  托尼·贾特(Tony Judt,1948—2010)是一位对欧洲的福利国家深表怀旧之情的美国自由派知识人。他喜欢十九世纪建造的宏大壮观的火车站,比如一九五六年建造的巴黎东站,或者是现代主义自信的高峰期建造的伦敦圣潘克拉斯火车站(St.Pancras),以及米兰的中央火车站,都是至今既美丽壮观又功能齐全。它们“看上去便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相比之下,一百多年之后造就的飞机场
当柴草被点燃  你打着火把  寻着黑暗  踩着一径  落叶的地毯  被夹在  树和墙之间  只有  巷外探头出来的人  才能看见  被推开的夜
如果你计划去波士顿旅游,也许会在旅游介绍上看到,这座位于新英格兰的城市古朴又现代。身为北美教育水平最高的城市,除了引以为傲的龙虾、精致独特的纽柏丽购物街、全美顶级的波士顿美术馆之外,还拥有享誉全球的哈佛校园,打响自由美国第一枪的莱克星顿小镇等不少景点。同时它也是极少数在橄榄球、棒球、篮球三大联赛中都有主队的城市之一。也许那些旅行指南会说,还有两个“秘密景点”,一个是波士顿公共花园里的长椅,在电影《
喧嚣一时的5年80亿中超版权,执行了不到两个赛季,就有了各种版权方诸多不满,要求降价的说法。合同执行过程中,降价谈判进行得不亦乐乎。体奥动力在执行这80亿元合同的第一个赛季,就发现中超联赛的境况远不如此前想象。虽然早就有过规划,用两三年打基础,做一些投入,在合同后期收回各种成本,可是真正执行起来,不如意事太多。作为版权方,他们依旧不是联赛的主体,各种自以为能提高中超商业价值、扩大收入来源的筹划,真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军事同盟”多已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在亚太地区,日本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却日益热络,令本地区愈来愈多地瞥见冷兵器的寒光。  在10月3日举行的日美安全磋商委员会上,双方表示,为合作应对“21世纪威胁”,将加强日本自卫队和美军的防卫合作,并将于2014年底前制订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此外,从今年12月起,美军将在其驻冲绳嘉手纳基地部署P8反潜侦察机;美方明年春天将向
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给课堂、教师和学生所带来的变化令人喜悦。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实验与实践,是符合新时代学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的,同时也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理解与欢迎。然而,我国的农村学校体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面对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时,却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与态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在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徽州一直以来都是我的一个梦想。远离了都市的嘈杂与烦嚣,用千百年的光阴坚守这份安然与宁静。却不是躲入荒原林宇中的出世,没有那不大真诚的自居与封闭,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刻入徽州的年轮之中,让这里多了一份桃花源式的悠然气息。  徽州的代表便是位于黟县的西递、宏村。即便是小小的村落,也把徽州独特的灵韵发挥得淋漓尽致。走进这里,便是走进了波澜不惊的历史流转,走进了徽州人用心血铸就的难能可贵的平淡,走进了中国文
是更贴近发音的“耶戈”,还是更中国化的名字“叶果”?8月26日晚的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标枪决赛结束之后,如何称呼这位来自肯尼亚的新科世界冠军,成了不少中国记者的难题。男子标枪这个项目历来是欧洲,尤其是北欧选手们的“自留地”,在此前的任何一届世界大赛中,他们几乎从未让金牌旁落他人。然而在“鸟巢”,终结“北欧神话”的人居然是一名来自长跑王国肯尼亚的选手。叶果在取得个人突破的同时,他的这枚金牌也使自己祖国
我们已经知道,夏志清发表于一九五七年的《张爱玲的短篇小说》,首开重评张爱玲并肯定她在文學史上地位之先河,以后的若干年里,其影响一直在发酵中,而只有到水晶评论张爱玲小说的文章在七十年代初期陆续出来,才可以说是将“张爱玲热”真正点燃。  水晶原名杨沂,他自己就是作家,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学养,又受过系统的西方文学批评训练。他下了很大的功夫细读、熟读张爱玲作品,运用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发人之所未发
共享单车遍布街头、无现金支付让人出门不用带钱包、国人在家门口能买到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出境游变得稀松平常……五年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改变,而这样的“中国变化”也让不少外国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每天骑共享单车,感觉很棒”  来自德国的金彩尔如今长期在华工作和生活。和中国打了20多年交道的她告诉记者,这些年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让她印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