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顶替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末僖宗年间,宋州有位书生叫赵颍泉,出生在医师世家。可他不愿行医,一心想要考科举、走仕途。无奈年过四十依然屡试不第,这年他还是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下决定打点行李回家去。
  这天,他刚出店房,迎面遇到年轻的蔡州书生孙道同,因二人住在隔壁,比较熟稔,孙道同见状便提出为他饯行。等几杯酒下肚,赵颍泉酒入愁肠愁更愁,不禁大吐苦水,说到动情处竟伤心落泪。
  孙道同静静地听完,安慰道:“兄台不要神伤,人各有苦衷。我亲戚是刺史王畹的管家,我来长安,本想找他帮忙谋个差事,谁知道最近王刺史因剿灭黄巢不利,忽遭弹劾,要流放岭南。我也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两人相对无言,都叹了口气。忽然,孙道同话锋一转:“兄台,可能有一条险路你可试着一走……”接着,他说出了今天去拜访亲戚得知的消息。那王畹体弱多病,恐怕不到岭南就已经殒命了,所以他愿出五千两纹银想找个人替自己走一趟,赵颍泉与王刺史年纪相仿,正是不二人选。
  赵颍泉连说不可,孙道同说:“放心,王畹把上下都打点好了,他本人也从此藏在家中绝不露面,并且还会继续打点官司,说不定一两年就会得到赦免。兄台年龄与之相仿,又有心入仕,这可是个机会,事成之后若想继续为官,也不愁没有本钱呀。”
  赵颍泉想了想,咬咬牙答应了。孙道同便带他去见王畹和管家,谈定了此事,赵颍泉给家中写了封信说自己外出游学,差人将信和王家预付的二千两银子一起送回家中,然后他跟着孙道同赶往王畹老家蔡州,这里离长安较远,不易被察觉,等王畹被押至此,二人再交换。
  一切很顺利,赵颍泉顶着王畹的名字到了岭南。因为地处瘴疠之地,赵颍泉吃了不少苦,但好在两年之后,朝廷终于下了赦旨,随后又任命王畹为岩州刺史,还把任命的诏书和刺史的官凭送到了假冒王畹的赵颍泉手中。
  看到官凭文书,赵颍泉再也不淡定了,他想到替人流放受了这么多的苦,终于盼来出头日,难道就这么打道回府?他越想越难受,最后心一横,一不做二不休,决定铤而走险、顶替到底,便拿了官凭文书自己到岩州赴任。
  上任没一个月,王畹就差孙道同找上门来。孙道同一见面就斥责赵颍泉背信弃义,让他赶紧让出刺史之位,否则告他冒名顶替之罪。
  赵颍泉起初有点心虚,听到孙道同的威胁后,恶向胆边生,他恶狠狠地说:“现如今,岩州人都知道我是岩州刺史王畹,你叫我怎么让出刺史之位?你要想去告状就去告啊!不过,你得想想看,当初让我去冒名顶替的是谁?朝廷怪罪下来,难道只会杀我一人吗?”
  孙道同有些惊讶,他不知道赵颍泉流放期间经历了什么,竟变得判若两人。正当他愣神的工夫,就听赵颍泉继续说道:“孙贤弟,我念在你曾帮我的分上,今天放你走。要是你还不依不饶的话……”
  赵颍泉说到这儿,走到孙道同身边,意味深长地说:“现如今,普天之下,黄巢叛军此起彼伏,若哪天你背上了通敌的罪名,莫怪我爱莫能助!”孙道同见状,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转眼过了十多天。这天,岩州城被一队人马团团围住,那些人自称黄巢义军,让赵颍泉开城投降。赵颍泉一听慌了手脚,虽说之前自己恫吓孙道同时提及黄巢叛军,但岩州城一带尚无发现黄巢军队踪迹,难道一语成谶?现在兵临城下,城里却兵少将寡,不能硬拼,所以赵颍泉思量再三,保命要紧,便开城投降。
  义军首领见到他,笑着说:“好,你既弃暗投明堪称首功,岩州就暂由你等代管,现在你快快筹集粮草好让我们赶路。”赵潁泉听到自己仍能为官,不禁喜不自胜,忙道:“好……”
  谁知话音未落,突然从义军中走出一人,大叫:“大人,他并非岩州刺史王畹,他的言语岂可作数?”
  义军首领一愣,问此话当真。赵颍泉并不慌张,反正岩州已经归顺了义军,索性大大方方承认了,正要讲出来龙去脉,包括代王畹流放的事,突然有人怒斥道:“住口,你这卑鄙小人!”赵颍泉回头一看,发现喊话者竟是王畹!
  原来,王畹和孙道同一起来找赵颍泉,因安全起见,他让孙道同只身探路,发现赵颍泉的真面目后,王畹只好另想办法。路上,他们不慎被一队人马抓了,后来才知道是一队前去剿匪的官军。孙道同便献计,让王畹交出家财,收买官军帮自己征讨赵颍泉。
  那官军首领拿了人家的好处,又听说王畹才是真正的岩州刺史,竟然答应了王畹的请求。孙道同又献计道:“将军,适才小的在岩州探知,城内兵少,将军可假冒黄巢军队让赵颍泉投降,待取了城,王刺史回到岩州,再报效将军。”
  那官军首领连声说好,结果,赵颍泉果然贪生怕死,开城投降,并被诱导说出自己是冒人之名。王畹见状,一声怒喝,示意孙道同杀人灭口。
  孙道同便拿刀一指赵颍泉,对首领说:“将军,他自己都招了,留着还有什么用?”随即,他不由分说砍下了赵颍泉的项上人头。
  王畹见赵颍泉死了,得意地朝首领一拱手:“多谢将军让小人官复原职,请诸位赏光到府衙饮宴。”
  哪知那官军首领听罢突然哈哈大笑,他笑了一阵后正色道:“二位,其实我等就是义军,奉将令假扮官军混入岩州城,好里应外合,哪知半路遇到你们,竟事半功倍,真是天助我也!不过,既然岩州已破,我留你们二人还有何用?”
  就这样,王畹和孙道同也做了刀下之鬼,他们和赵颍泉的首级被一同悬挂在高高的岩州城上……
  (发稿编辑:田芳)
  (题图:刘为民)
其他文献
【摘要】加强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对于行政机关有着重要意义。精细化行政管理在提升公共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加强了公共管理效率,明确公共管理目标,树立正确的公共管理意识。本文研究了目前行政机关办公室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对于其精细化管理的思维进行分析,希望为有关行政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管理对策  办公室的工作任务繁重,细节颇多,办公室行政管理是各个政府机关必做的工作。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第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对知识产权领域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作出特别规定,具体内容为:“知识产权领域的违法案件,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调查收集的证据和查明的案件事实,认为存在犯罪的合理嫌疑,需要公安机关采取措施进一步获取证据以判断是否达到刑事案件
【摘要】文章通过对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的了解,分析我院档案现状,认识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处理好档案移交后利用不便的问题,破解了合并院校档案鉴定整理工作难度大的问题,并以此次移交工作为契机,提高基层单位档案移交率和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了短期档案的处置问题,推动了学院档案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档案;移交进馆;整理;鉴定  档案移交进馆是指被列入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
【摘要】“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的价值标准,是图书馆组织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图书馆精神”体现在办馆宗旨、服务规范、馆训等方面,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美化、协调等作用。本文在分析“图书馆精神”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绍兴图书馆为例,阐述了开展弘扬“图书馆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图书馆精神;教育;思考  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
【摘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民情民意,启用内网论坛, 在方便职工交流、听取职工心声、解决职工困难方面取得不小的成绩。  【关键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网络;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民情民意,
【摘要】现代社会中商务谈判作为组织之间交往合作的一类外部公关活动愈发频繁,秘书人员的作用也愈发重要。结合《人性的弱点》中人际交往原则,以奥康与健乐士公司之间的合作谈判为例,对谈判前的准备、谈判过程中氛围的营造及面对谈判僵局时的对策加以分析,为现代秘书人员谈判技能的提升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秘书;人性的弱点;合作谈判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为了组织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各种合作交流,商务谈判
【摘要】随着高校志愿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志愿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志愿组织在运行和发展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志愿组织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志愿组织的运行及可持续发展进行合理的路径分析。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者;高校志愿组织  一、大学生志愿组织的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志愿团队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招募。我校志愿组织
【摘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的编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四力”教育,结合工作实践,本文总结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举措和经验。  【关键词】“四力”;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  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是一项国家基础性文化工程。自2011年11月,由国务院批准立项以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始终将其作为首要任
【摘要】本文以国家博物馆为例,论述了筹备展览开幕式的注意事项与要求。  【关键词】展览开幕式;筹备;注意事项;要求  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弘扬优秀历史文化艺术、传播科学知识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博物馆展现科学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举办展览开幕式是展览宣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博物馆的重要活动,也是办公室的重要工作之一。筹备好开幕式,做好对展览开幕式的宣传报道,对提升展览的知名度、影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
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的县令。一天,乡绅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抓到县衙,告他们二人私通,伤风败俗。  郑板桥听闻,耐心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脈。后来得知,原来这二人在未出家时,本是同村人,还是青梅竹马,早已私定了终身。可惜女方父母却要把女儿许配给邻村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离家去桃花庵削发为尼,而那痴情男子知情后也愤然出家。谁知在第二年三月三的潍县风筝会上,这对苦命鸳鸯竟又碰了面,二人含泪互诉衷肠,不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