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的空间分隔设计

来源 :创意设计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中有许多空间往往要求既要有联系又有分隔,这时利用建筑物的梁柱、隔屏、透空式的高柜、矮柜、绿色植物、透空式的墙面来分隔空间就成为一种理想的手段,在分隔空间的同时保持空间的沟通和渗透,不但能使空间过渡自然流畅,还起到空间组织的作用。空间分隔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形态方面的塑造和人文内涵的启发。无论利用自然素材还是人工素材,空间分隔设计都是为了实现陶冶情操、舒心畅体的目标。
  【关键词】:博物馆 空间分隔
  博物馆空间的分隔设计可以说是空间的组合艺术,是把各种造型元素按一定形式进行组合的过程。从人的行为心理要素分析,人总在空间的开合之中寻找自身适宜的空间。由于人们对空间总是有不同的感受,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需要创造各种空间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参观人群的需要。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来加以改造和调整。
  一、博物馆空间分隔的方式
  空间是一个摸不着的虚体,它只有通过特定的实体,才能使视觉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隔,人们才会感受到空间的形态。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是由于人们对空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现实空间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人们运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按照功能需求对空间做出种种处理。
  1.柱体式分隔
  柱子的设置是出于结构的需要,利用建筑物直立起支撑作用的构建,既承担空间框架压力又对空间进行分隔,但有时也用柱子来分隔空间,丰富空间的层次与变化。柱距愈近,柱身越细,分隔感越强,柱体式分隔往往有非常强的视觉中心感。它可以使主次分明,空间完整性较好。
  2.墙体式分隔
  空间横向拓展和延伸的面,可以清晰明确地划分出空间界面。墙体式分隔有3种类型:第一种是封闭式分隔,这种墙体分隔通常使用不透明的板材构建而成,形成独立的空间。这样相邻空间之间互不干扰,具有较好的私密性,但是流动性较差。第二种是半封闭式分隔,墙体对空间不完全分隔,其视线可相互透视,强调与相邻空间之间的连续性与流动性。第三种通透式分隔,其空间的分隔性不明确、视线上没有有形物的阻隔,在心理层面上仍是区隔的两个空间。这种墙体“围而不隔”更多情况下用于空间的动线。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元素才能对空间进行有效的分隔。
  3.局部分隔
  采用局部分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视线上的相互干扰,对于声音、温度等没有分隔。这种分隔的强弱因分隔体的大小、形状、材质等方面的不同可利用展柜、展箱、展板进行局部分隔。局部划分的形势有4种,即一字形垂直划分、 L形垂直划分、U形垂直划分、平行垂直面划分等,局部分隔多用于大空间内划分小空间的情况。
  4.运用照明方式进行分隔
  采用照明强、弱、冷、暖的变化,产生区域划分和不同空间相互联系的潜在感知,赋予人一种意念上的围合空间感。在空间分隔设计中照明和色彩、质地、形体的巧妙组合,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使得空间环境更加的丰富活跃。
  5.利用基面或顶面的高差变化分隔
  利用高差变化分隔空间的形式限定性较弱,只靠部分形体的变化来给人以启示、联想划定空间。空间的形状装饰简单,却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空间感。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将室内地面局部提高;二是将室内地面局部降低。也可以在同一空间内通过看台、悬板等方式将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层次,既可扩大实际空间领域,又丰富了室内空间的造型效果,多用于公共空间环境。
  6.利用软隔断分隔
  通过小品、围栏、花架等建筑小品对空间划分,不但保持了大空间的特性,而且这种方式既能活跃气氛,又能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二、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的重点
  博物馆空间设计的分隔主要体现在光环境、色彩与材质上。它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1. 色彩与光
  在进行空间分隔设计的时候,色彩和光照明是必须考虑的两个因素。没有光就没有一切。空间通过光得以体现,没有光则无空间。在空间环境中,光不仅能满足人们心理和情感、美化和丰富空间,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美学因素。光可以形成空间、改变空间或破坏空间,它直接影响到物体、空间的大小、形状、质地和色彩的感知。光环境是由光(照度和布置)与(色调、饱和度及显色性)在室内空间中建立的与空间形状有关的生理和心理环境,是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中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良好的采光设计也并非意味着灯具多少,而是恰当的布置方式,即恰当的数量与质量。影响采光设计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照度、色彩、环境等,另外不仅要考虑直射光,而且还有慢射光和地面的反射光。同时,采光控制也是应该考虑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室内过分的照度,影响室内空间的功能和层次。
  光和色不能分离,这一点已不言而喻。色彩设计作为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中的一种手段,当它与空间、采光、展品等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时,色彩设计才可算是有效的。因此,博物馆陈列空间的整体性不但不排斥反而需要色彩系统的整体性。可以这样认为,色彩既然与室内环境的其它因素相依附(如色彩在陈列环境中主要依附空间界面、展柜、展墙、展品、装饰、绿化等物体),那么对色彩的处理就要依据建筑的形态、博物馆的功能、观众停留时间长短等因素,进行协调或对比,使之趋于统一。
  2.材质
  艺术材质的选用,是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中直接关系到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于陈列空间的饰面材料,同时具有使用功能和人们的心理感受两方面要求。对材质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室内的视觉效果,还应注意人通过触摸而产生的感受和美感,例如坚硬平滑的大理石、花岗岩、金属、轻柔、细软的室内织物,以及自然亲切木制材料等等。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室内空间材质要求逐渐把目光移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成为室内设计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一些天然材料开始受到设计师和大众的宠爱。
  空间是固定的,而光线,色彩与材质上是可以灵活运用的。通过光线,色彩与材质上的灵活运用可以更体现出空间分隔的妙处。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中的光、色、质最终融为一体,赋予人们以综合的心理感受。
  三、小结
  总之,博物馆空间分隔设计,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而言有其自身的规律,它并不完全与艺术本身的发展相同步,必须依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也需要设计者深入的分析设计运作和策划,进而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思考探索,更需要设计师敏捷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结构来总结空间、诠释空间。
  参考文献:
  [1]张福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张绮曼.中国室内装饰发展的新台阶[J].《装饰》 1993(1)
  [3]张绮曼,郑曙阳,编.室内设计资料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顾煜磊,中国航海博物馆会展设计师。
其他文献
转战飞利浦电子(北京)有限公司,Mr.Felix Grossbointner从“心”带领团队,让员工在内部调查满意度的11项指标从2001年36%飙升到2005年79%。
所谓房子,并非只是一个将人的肉体放进去的空间,在里面伴随我们过生活的电器,也必须是个能够让我们的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花一点小小的改变,将各种科技产品
根据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2X300MW机组UPS电源系统事故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UPS电源事故案例做了较为详细的故障分析,提出了提高UPS可靠性的
怎样的环境才能有助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认为,文化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发展前提。文化开放——文创产业繁荣的前提春秋、战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