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学校它的办学宗旨和性质决定其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上必然不同于中小学和普通高中。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借鉴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心理学知识、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如何恢复自信,学会用制度约束自己,善于与他人沟通、协作,最终成为一个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以供读者参考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多种手段;人才
从实际出发,用一套先进的经营理念,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学知识,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具备社会责任感。学校培养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许多理念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而用工的要求和生源素质的差异必须由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
面对这一现状,中职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进行培养与管理。
一、利用“人才盘点”法来激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锻炼学生的才能,来恢复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接手一群新生时,先从往届毕业生的生活现状资料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因为我们学校每年的优秀毕业生在当地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毕竟笔者是在国家级重点学校任教,在当地属龙头老大)。这里笔者利用“人才盘点”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采用一种自由配合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即同学自愿组合形成班干部队伍,进行管理,进行评价。班主任在此其中只执行董事长权力:任命某同学为总经理即班长,其他部门经理(班干部成员)的选择下放,让他们自己组成一个团队来管理班级。然后每月一次进行评价考核,配合学校的三项竞赛和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来考核这个团队的管理能力。当然这里面我们有许多框架来约束他们也有许多奖励制度来激励他们。比如后面说的班规,每周起码一次的课外活动或比赛(必须鼓动多少人参与其中才算数)的组织等。这种每月一次的“人才盘点”一方面强调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适应不同的岗位,并经受磨炼;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对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当然在管理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又要求班主任做好信息沟通工作,起幕僚作用。每次的活动和比赛中,最大限度地使每个人参与到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优胜者,给以不同程度的鼓励,反正让学生觉得没有空闲。每次比赛后总有许多家长打电话或留言给教师:认为自己的“丑小鸭”正慢慢转变成“白天鹅”。再配合学校的大小牵小手活动,从而进一步拉近家校联系,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沟通。例如曾有位同学轮滑很不错,但在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中是一个“硬碴”。为教育他,笔者到学生处、团委提议:在全校举行一次轮滑比赛,那一次的比赛让他出尽风头,同学对他投以敬佩的目光、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家长亲自跑到学校来道谢。而且笔者在这之后,每隔几天给他一封信或鼓励或指出其不足之处,当然都是他能改正的范围之内如及时上交作业、及时做好值日工作、及时换洗衣服等。这位同学后来毕业后,自己创办了一个轮滑培训基地,收入挺不错的。最后在给每个团队的考核中应有效控制晕轮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适当加压采用弹性管理加强技能和学业的管理
“书非借不能读也”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学习。只不过中职学校强调的还有一项是技能。我们学校的口号就是“不求个个升大学,但求人人有特长”。在技能训练中一定要谨慎运用马太效应,巧妙运用海潮效应。马太效应意思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在技能中,如果常是同几个人参加技能比赛,肯定会使较弱的同学放松其训练,打击其积极性。因此在每一次的技能比赛中,笔者一般不重复叫同几个人参赛,而是以自己自愿参加为主。或者在校比赛中同时,在班里也举行比赛,目的就是全员参加,同样地有机会进行奖惩。因为在财经的技能比赛中,尤其是珠算和点钞比赛中。平常训练好的,比赛时并不一定肯定就好,有时比赛更多的是比心理素质。尤其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千万不能凭感觉做事、作判断。学业上、生活上笔者采用“邻桌原则”即自主选择同桌,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这种原则也正是财会专业教改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容易让学生有一种“生活在不断进步中”的感觉。因此适度的压力再进行弹性管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建立适当的保密制度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
老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当他们遇到压力或问题时,会更多地寻找组织的管理与支持,而不会擅自采取过激行动。现代学生,都以独生子女较多,个性强、易冲动是最大的特点,因此如何保证信息的通畅是阻止学生发生冲突的重要途径。一开学笔者就公开自己的QQ号,帮学生建立QQ群,做网站,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一开始笔者每天都要在QQ上发表一点言论供学生讨论。以便让学生有个能随时发泄情绪的地方,同时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有一位学生在QQ上留下这样一句话,走容易,留容易,面对现实的无奈,不如当即立断……笔者联想这段时间他的表现,又与他私下交流后得知他家父母正在闹矛盾,他觉得很烦。于是笔者及时地与他家长沟通,同时给他几本书如:杨红樱写得《非常系列》,从中让他自己学会思考和选择,帮助他成长。当然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谈话技巧。特殊学生、特色谈;班级干部、指导谈;后进学生、夸着谈。在这里,笔者一直坚持在做的就是每天要写二封信给不同的同学,这既给自己加压,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又能给学生一种关注度、成就感。职校生有许多的课外活动,有效利用多媒体这辅助工具能凝结学生的团结力如在点钞学习中,看“状元360”,让学生大开眼界。元旦联欢等文体演出中,许多精彩的瞬间我们都利用多媒体保存下来,让学生百看不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些活动,一方面释放了学生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和谐,分享集体的快乐,品位书本之外更深刻的道理。
四、言传身教,明确奖罚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的能力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教师的教学功底越深厚,越能博得学生好感,越能感染学生。身为人师,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来自制度的约束和制约,但关键是制度的明确性和可执行的力度,能否让学生满意。因此明确的奖罚制度应随着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而改变的,应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改变。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在学校的常规三项竞赛中,教师应联系实际专业特点,增设许多加分和扣分的条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学都认为在校期间的分数,就是将来工作时的工资与奖金,因此对操行分是很看重的。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操行分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和建议其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对照其自身制定的目标进行职业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总之,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应将就业观贯穿于日常的教育之中。有效利用各种心理学知识、奖罚制度和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恢复自信,帮助学生营造合作竞争氛围,加强学生制度规范,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好各项工作,保障我们的学生毕业后都有用武之地。
参 考 文 献
[1]万纬.《班主任兵法2》.长江文艺出版社
[2]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旭.《经营班级》.四川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企业管理;多种手段;人才
从实际出发,用一套先进的经营理念,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和行为学知识,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具备社会责任感。学校培养的核心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许多理念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而用工的要求和生源素质的差异必须由教师承担更多的责任。
面对这一现状,中职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地进行培养与管理。
一、利用“人才盘点”法来激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锻炼学生的才能,来恢复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笔者接手一群新生时,先从往届毕业生的生活现状资料入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因为我们学校每年的优秀毕业生在当地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毕竟笔者是在国家级重点学校任教,在当地属龙头老大)。这里笔者利用“人才盘点”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采用一种自由配合的组织管理机制进行管理,即同学自愿组合形成班干部队伍,进行管理,进行评价。班主任在此其中只执行董事长权力:任命某同学为总经理即班长,其他部门经理(班干部成员)的选择下放,让他们自己组成一个团队来管理班级。然后每月一次进行评价考核,配合学校的三项竞赛和各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映来考核这个团队的管理能力。当然这里面我们有许多框架来约束他们也有许多奖励制度来激励他们。比如后面说的班规,每周起码一次的课外活动或比赛(必须鼓动多少人参与其中才算数)的组织等。这种每月一次的“人才盘点”一方面强调的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适应不同的岗位,并经受磨炼;另一方面,强调的是对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当然在管理中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又要求班主任做好信息沟通工作,起幕僚作用。每次的活动和比赛中,最大限度地使每个人参与到班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优胜者,给以不同程度的鼓励,反正让学生觉得没有空闲。每次比赛后总有许多家长打电话或留言给教师:认为自己的“丑小鸭”正慢慢转变成“白天鹅”。再配合学校的大小牵小手活动,从而进一步拉近家校联系,保证了信息的有效沟通。例如曾有位同学轮滑很不错,但在其他方面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在同学和老师的影响中是一个“硬碴”。为教育他,笔者到学生处、团委提议:在全校举行一次轮滑比赛,那一次的比赛让他出尽风头,同学对他投以敬佩的目光、老师对他刮目相看,家长亲自跑到学校来道谢。而且笔者在这之后,每隔几天给他一封信或鼓励或指出其不足之处,当然都是他能改正的范围之内如及时上交作业、及时做好值日工作、及时换洗衣服等。这位同学后来毕业后,自己创办了一个轮滑培训基地,收入挺不错的。最后在给每个团队的考核中应有效控制晕轮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适当加压采用弹性管理加强技能和学业的管理
“书非借不能读也”适当的压力是必要的。学生的角色定位是学习。只不过中职学校强调的还有一项是技能。我们学校的口号就是“不求个个升大学,但求人人有特长”。在技能训练中一定要谨慎运用马太效应,巧妙运用海潮效应。马太效应意思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在技能中,如果常是同几个人参加技能比赛,肯定会使较弱的同学放松其训练,打击其积极性。因此在每一次的技能比赛中,笔者一般不重复叫同几个人参赛,而是以自己自愿参加为主。或者在校比赛中同时,在班里也举行比赛,目的就是全员参加,同样地有机会进行奖惩。因为在财经的技能比赛中,尤其是珠算和点钞比赛中。平常训练好的,比赛时并不一定肯定就好,有时比赛更多的是比心理素质。尤其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是很强的。教师千万不能凭感觉做事、作判断。学业上、生活上笔者采用“邻桌原则”即自主选择同桌,自主制定学习目标,这种原则也正是财会专业教改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容易让学生有一种“生活在不断进步中”的感觉。因此适度的压力再进行弹性管理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建立适当的保密制度营造和谐的沟通环境
老师对学生的一视同仁,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当他们遇到压力或问题时,会更多地寻找组织的管理与支持,而不会擅自采取过激行动。现代学生,都以独生子女较多,个性强、易冲动是最大的特点,因此如何保证信息的通畅是阻止学生发生冲突的重要途径。一开学笔者就公开自己的QQ号,帮学生建立QQ群,做网站,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一开始笔者每天都要在QQ上发表一点言论供学生讨论。以便让学生有个能随时发泄情绪的地方,同时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如有一位学生在QQ上留下这样一句话,走容易,留容易,面对现实的无奈,不如当即立断……笔者联想这段时间他的表现,又与他私下交流后得知他家父母正在闹矛盾,他觉得很烦。于是笔者及时地与他家长沟通,同时给他几本书如:杨红樱写得《非常系列》,从中让他自己学会思考和选择,帮助他成长。当然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谈话技巧。特殊学生、特色谈;班级干部、指导谈;后进学生、夸着谈。在这里,笔者一直坚持在做的就是每天要写二封信给不同的同学,这既给自己加压,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又能给学生一种关注度、成就感。职校生有许多的课外活动,有效利用多媒体这辅助工具能凝结学生的团结力如在点钞学习中,看“状元360”,让学生大开眼界。元旦联欢等文体演出中,许多精彩的瞬间我们都利用多媒体保存下来,让学生百看不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些活动,一方面释放了学生多余的精力;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和谐,分享集体的快乐,品位书本之外更深刻的道理。
四、言传身教,明确奖罚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把学生造就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的能力形象越完美,越能吸引学生,越具有感召力。教师的教学功底越深厚,越能博得学生好感,越能感染学生。身为人师,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来自制度的约束和制约,但关键是制度的明确性和可执行的力度,能否让学生满意。因此明确的奖罚制度应随着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而改变的,应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改变。为了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在学校的常规三项竞赛中,教师应联系实际专业特点,增设许多加分和扣分的条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同学都认为在校期间的分数,就是将来工作时的工资与奖金,因此对操行分是很看重的。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操行分适时地给学生指导和建议其以后职业生涯规划。对照其自身制定的目标进行职业规划的可行性分析。
总之,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应将就业观贯穿于日常的教育之中。有效利用各种心理学知识、奖罚制度和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恢复自信,帮助学生营造合作竞争氛围,加强学生制度规范,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好各项工作,保障我们的学生毕业后都有用武之地。
参 考 文 献
[1]万纬.《班主任兵法2》.长江文艺出版社
[2]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
[3]刘旭.《经营班级》.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