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CL)的疗效。
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肿瘤科行HSCT的TCL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移植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性患者为13例,女性为4例;发病中位年龄为35.0岁(19~67岁);接受自体HSCT(auto-HSCT)治疗为14例,异基因HSCT(allo-HSCT)治疗为3例。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常规化疗而未行HSCT的18例TCL患者,纳入常规化疗组。分析移植组造血干细胞(HSC)采集、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等情况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OS)率与无病生存(DFS)率。
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疾病类型、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及骨髓受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移植组患者造血功能重建均成功,恢复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1.0 d(8~15 d),恢复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 d(8~18 d)。移植组患者CD34+细胞数与血小板植活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0.557,P=0.020),单个核细胞(MNC)计数与粒细胞植入时间、CD34+细胞数与粒细胞植入时间、MNC计数与血小板植活时间差异无相关性(r=0.321,-0.312,0.256;P=0.210,0.224,0.321)。③移植组3例接受allo-HSCT治疗的患者均发生Ⅰ度急性GVHD,经治疗后均好转。④移植组和常规化疗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总有效率、OS率及DFS率分别为36个月(12~96个月)与17个月(2~61个月),70.6%(12/17)与38.9%(7/18),(69.4±9.9)%与(26.1±6.4)%,(61.9±9.1)%与(22.0±6.7)%。两组患者OS率、DF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308,6.157;P=0.007,0.013)。
结论对于TCL患者,HSCT作为强化巩固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OS率。但对于化疗耐药或复发性、难治性TCL患者,需综合评估HSCT治疗的利弊。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HSCT治疗TCL的确切疗效,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