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提出的,是高职院校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以“校企一体化”模式为语境,从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着眼,探讨实践教学的互动性,提出互动机制的构建,以期推动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互动机制“校企一体化”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提出的,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它更加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
目前,各个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传统产业都在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型,高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加快和普及。那么,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该反映各专业领域高新技术应用的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要不断追踪生产一线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高职的实践教学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接近、甚至超前反映生产运用一线的发展状况,为行业的发展储备大批能驾驭高新技术的生产、应用、服务、管理人才。
2.实践性比较强
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有比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产一线的主要设备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并学会基本的使用、维护、保养、拆装及故障处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艺和能力,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实践教学应加大在这方面建设的力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用性和实践性。
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实践教学开放性指的是实训场所全方位开放。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反复实践和提高的机会。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规定基本项目之外,要增加一些设计型、开发创新型的项目供他们进一步发展、提高,使其个性、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实践教学的互动性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科研和生产过程的多方面内容。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和教育模式,其内涵是合作教学、共同育人。学生参加适量的生产实践,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既推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产业部门的发展。显然,有效的实践教学是与多极互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紧密相连的。
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应是多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合作教育,共同为学生和企业服务。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一是学生按照教学要求,通过定点顶岗,参与生产过程;企业通过给学生提供能满足一定教学要求的工作岗位参与教学过程;学校和校外的科研部门,其研究课题紧密结合企业和生产实际;教学内容结合科研和企业生产实际。二是联合培养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由双方共同认定教学计划,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共同对学生完成的生产成果和掌握的实践知识进行考核。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的与专业或职业有关的生产性劳动,均须纳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和评价。三是围绕着“共同育人”这一目标,兼顾学校和企业多个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做到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要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主动为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企业要发挥财力和生产技术优势,努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产劳动环境和教学科研实践条件,以支持促发展,从而实现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四是对学生“教、学、做”的时间安排,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合理的比例,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异。五是在实践教学正常化以后,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五个方面的有机运行,就显示出实践教学的互动性。
三、实践教学互动机制的构建
1.建立互赢互利的效益机制
建立这一机制的目的是解决“互动”的动力问题,也是实践教学的最基本前提。市场经济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高职院校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企业与高职院校结合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要从当地经济发展、企业生产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地鼓励并创造条件帮助师生到企业、行业找项目。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承担项目的师生在技术、研究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通过科研,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教材建设。
2.建立共同促进的合作机制
实践教学的本质特点要求各合作主体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共同促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要树立抓好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观念,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实践教学的统筹和协调;二要逐步建立地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网络,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和平等对话,充分发挥各自的强项,建立有利于供求匹配、高度协调的区域实践教学体系;三要发挥新型经济主体的办学作用,建立合理的投资渠道,弱化管理的条块分割,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而言,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是关键。一是关注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加强市场预测,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二是要以科研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正确定位,突出个性与特色,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人才的不同要求,采取各具特色的办法开展合作;四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推动学校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作为企业,一要增强责任感与积极性。企业的需要是高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和项目研究的动力,通过与高职院校的“订单”,主动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并在技术力量、实习实训、经费支持、就业安排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二要创新观念,克服在用人方面的优越感,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和效益观,把高校作为企业发展的有机体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地,实现“双赢”。
实践教学互动机制“校企一体化”一、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提出的,是直接经验的学习,它更加重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高职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科研训练、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和教学形式,具有如下特征。
1.具有一定的高新技术含量
目前,各个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些传统产业都在向科技化、信息化转型,高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加快和普及。那么,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该反映各专业领域高新技术应用的内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要不断追踪生产一线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使高职的实践教学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接近、甚至超前反映生产运用一线的发展状况,为行业的发展储备大批能驾驭高新技术的生产、应用、服务、管理人才。
2.实践性比较强
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有比较强的实践性,能够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产一线的主要设备要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并学会基本的使用、维护、保养、拆装及故障处理。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行业的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检测、判断和处理高新技术设备故障的技艺和能力,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实践教学应加大在这方面建设的力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应用性和实践性。
3.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实践教学开放性指的是实训场所全方位开放。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接受能力、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反复实践和提高的机会。而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规定基本项目之外,要增加一些设计型、开发创新型的项目供他们进一步发展、提高,使其个性、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开放性正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实践教学的互动性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科研和生产过程的多方面内容。实践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与产业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办学和教育模式,其内涵是合作教学、共同育人。学生参加适量的生产实践,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企业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既推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产业部门的发展。显然,有效的实践教学是与多极互动、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紧密相连的。
实践教学的互动性应是多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调发展,合作教育,共同为学生和企业服务。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一是学生按照教学要求,通过定点顶岗,参与生产过程;企业通过给学生提供能满足一定教学要求的工作岗位参与教学过程;学校和校外的科研部门,其研究课题紧密结合企业和生产实际;教学内容结合科研和企业生产实际。二是联合培养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由双方共同认定教学计划,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共同对学生完成的生产成果和掌握的实践知识进行考核。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的与专业或职业有关的生产性劳动,均须纳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统一安排和评价。三是围绕着“共同育人”这一目标,兼顾学校和企业多个主体的利益和需要,做到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要发挥智力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主动为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企业要发挥财力和生产技术优势,努力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产劳动环境和教学科研实践条件,以支持促发展,从而实现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四是对学生“教、学、做”的时间安排,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合理的比例,要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异。五是在实践教学正常化以后,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五个方面的有机运行,就显示出实践教学的互动性。
三、实践教学互动机制的构建
1.建立互赢互利的效益机制
建立这一机制的目的是解决“互动”的动力问题,也是实践教学的最基本前提。市场经济的一个最突出特点就是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高职院校要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努力寻找合作伙伴。企业与高职院校结合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实践教学。高职院校要从当地经济发展、企业生产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千方百计地鼓励并创造条件帮助师生到企业、行业找项目。这样,既能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又能使承担项目的师生在技术、研究水平上得到提高。同时通过科研,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教材建设。
2.建立共同促进的合作机制
实践教学的本质特点要求各合作主体通力合作、紧密配合、共同促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一要树立抓好教育促进经济发展观念,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实践教学的统筹和协调;二要逐步建立地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网络,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和平等对话,充分发挥各自的强项,建立有利于供求匹配、高度协调的区域实践教学体系;三要发挥新型经济主体的办学作用,建立合理的投资渠道,弱化管理的条块分割,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教育制度。对于学校而言,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是关键。一是关注企业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加强市场预测,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二是要以科研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要正确定位,突出个性与特色,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人才的不同要求,采取各具特色的办法开展合作;四是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推动学校专业改革、课程改革、教学组织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作为企业,一要增强责任感与积极性。企业的需要是高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和项目研究的动力,通过与高职院校的“订单”,主动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并在技术力量、实习实训、经费支持、就业安排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二要创新观念,克服在用人方面的优越感,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和效益观,把高校作为企业发展的有机体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地,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