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多媒体不是万能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将多媒体和语文学科有效整合,真正体现多媒体的实效性,让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轻舞飞扬,舞出它的真,舞出它的实,舞出它的美。如何让多媒体和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整合,让它轻舞飞扬呢?
  一、在创设情境中有效整合
  创设情境,这种积累,涉及新的形象、新的情感、新的情节等。有了这些崭新而鲜活的积累,学生的感悟就多了新的触点、新的接口、新的平台。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起到丰富、拓展和渲染的作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我在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一点”“一百多里”“20多年”“6次”“50多岁”“400多万字” 这些充满生命的数字后,借助多媒体展示出《国榷》这本史书,在学生静静地望着《国榷》这本厚厚的史书一分钟后,课件缓缓地出示:《国榷》啊《国榷》,为了你,我。当学生被谈迁撰写这本《国榷》的艰辛而感慨万千时,老师却话锋一转,悲情低缓地絮语:“就是这部来之不易,花费谈迁毕生的心血,比他生命还重要的极其珍贵的《国榷》,却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化为乌有的是一部——”接着教师点击课件隐藏起《国榷》这本史书,随后定格在空空的课件屏幕上,同时配放音乐《江河水》。就是这样的画面,就是这样的音乐,老师没有过多的语言描述,一股愤怒之情从学生的心底升腾:“小偷啊小偷,你盗走的何止是《国榷》这瑰宝啊,你偷走的是谈迁的命啊!”“可恶的小偷,你可知道谈迁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啊!不劳而获让你不会有好下场的……”多媒体形成了前后鲜明的对比,造成了学生心灵上的情感落差,有了多媒体直观的“源头活水”,学生的练笔,情真意切,与作者心心相通相融。
  二、在激活想象中有效整合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还可以通过重组表象,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意境,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刻的。多媒体教学可通过各种手段和特技进行艺术加工,用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感性为理性,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创造,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路搭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诱发这一有利因素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抓住文章中不易觉察的“留白”部分,借助多媒体进行适当的想象训练,既丰富了文本内涵,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执教《少年王冕》一课,我引导学生学习王冕母子的一段对话,在学生领悟“王冕不是真的‘闷得慌’,而是为了让母亲安心”后,再根据王冕母亲的话创设补白情境,让学生深刻明白王冕与母亲相依为命,十分了解家里的艰难生活,因为了解,所以懂事;因为懂事,所以深深理解了母亲,并化为了一颗闪亮的孝心。而这份了解的支撑点在哪呢?我觉得就在母亲说的那句话里:“孩子啊……去放牛。”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母亲话语”的背后这个空白点,运用多媒体再现母亲生活的艰难:一个秋风瑟瑟的清晨,母亲翻箱倒柜,想找一些值钱的东西当了给王冕当学费,却;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王冕母亲艰难地站立在田间;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微弱的烛光下,母亲……通过多媒体展现“补白训练” ,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写话来丰富学生体验王冕的内心活动,学生会“文思泉涌”,又在多媒体音乐的渲染下我们聆听到了那让人心酸和感动的心声:“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微弱的烛光下,王冕母亲手拿针线,细细地缝着王冕那件旧衣裳。那双只剩皮包骨头似的手冻得通红。突然,只听‘哎呀’一声,针扎在了母亲手指头上,那滴滴鲜血不正是母亲辛酸的泪吗”……
  都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以上写话的训练中,学生放飞了想象,拓宽了思维,把人物的生活再现出来,把母亲的艰辛形象化、具体化,把学生对王冕母亲的同情心进行铺排,把满腔的情感倾诉于笔端,在多媒体音乐的渲染下,使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同时让学生有了一个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和发展语言的平台,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走进了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但我想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有效整合,哪来后面淋漓尽致的表达,哪来闪闪孝心的感怀呢?
  三、在拓展资源中有效整合
  学生的背景世界越广阔,对文本的感悟就越深刻。资源的适度拓展,有助于学生的阅读感悟。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拓展同题诗、诗人和友人间的资料,所以学生自然地走进了诗人,走进了他们二人的世界,也才能茅塞顿开——原来诗人是借“莲叶荷花”这意象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恋恋不舍、深切祝福和殷切期盼之情,于是“别样红”的深层理解就能水到渠成,课堂也就呈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美好效果。我想,只有发挥课件的实效性,以课件激发学生去读、去想、去悟,才有它存在的价值。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这片绿叶,才能衬出我们语文教学的别样红!但多媒体的设计与课堂教学不相符合时,我们教师应果断地调节教学环节,不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切不可舍本逐末,偏离了语文教学目的。愿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融相生!
其他文献
孔氏家族至清代已经建立起严密的宗族组织系统,户头、户举是最基层单位。户头、户举任选严格,满足条件者须经族人、族长、举事、衍圣公层层推荐、批准方能任职。户头、户举享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一线教师们在课堂上大胆创新,及时捕捉教学契机,以期生成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那就是一些教师为了生成而生成,最后导致盲目生成,根本不考虑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否有价值。我想说:课堂生成不是信马由缰,需要我们有准备、有引领、有升华的“预约”。  一、有效生成需要课前精心准备  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课堂。教师准确定位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优点是比以往的课间操活动时间长、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既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又有张扬学生个性特点和意志的特色活动,打破了原有广播操的单一形式,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能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无论在健身价值上,还是在教育功能上远远优于传统的课间操,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但由于全校学生在同一时间到操场活动,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捉襟见肘,如果只靠学校的投入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雷同现象俯首可拾。写“母爱”的文章,多数写雨中妈妈背着自己上医院,写“中秋节”的文章,自然就是中秋的来历以及一家人吃团圆饭等等。第二届“想写就写”儿童作文大赛收到4000余篇作文,专家评审发现,“80%以上的作文是同一模式”(上海新闻网)。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世界是丰富的,生命是富有个性的,学生的习作在主题、构思、情节等方面怎么如此缺乏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