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是实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就如何依据新课标来实施中学音乐教学改革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音乐改革;现状;路径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2-085-01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注重情感、态度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方面,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获得。但是,现行的中学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育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老师对音乐教育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致使音乐教育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音乐课被视为一门“副课”。个别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部分音乐老师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采取应付式教学。
(二)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中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比如学生追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流行歌星盲目崇拜,只知刘德华而不知刘天华,只知阿牛不知道阿炳。(三)家庭因素的非理性导向
由于受“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而视孩子学习音乐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中学音乐教育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音乐教育改革途径
加快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重视和加强音乐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已不仅仅是音乐爱好者的专利。现在国际上已有许多发达国家组成专门研究团探讨音乐教育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美国艺术课程被法定为国家教育目标“核心教学”内容之一(核心学科是英语、数学、历史和地理),可见艺术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是教材的老化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所造成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和材料的束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陈旧、满堂灌的现象,一堂课下来老师十分疲劳,但却收效甚微。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厌倦,存在着抵触情绪。因此,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音乐新课标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把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成启发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地学习模式。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改变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理论课堂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模式,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我们要把自己的东西渗透给学生,同样也要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生的资源。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如在教歌唱中,电教媒体能够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等,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更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更加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祖国的文化。如在教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我们就搜集了许多青藏高原的美丽图片和一些风土人情短片作为介绍。在器乐欣赏教学中,电教媒体更是不可缺少。如在学习江南丝竹乐课时,要介绍古筝、扬琴等乐器。我们教学设备中很少有这些乐器,那么为了获得更佳的效果,就必须放影像资料。录象可以把乐队的阵容、指挥风格、手势,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道具表现得更生动,同时还可以观赏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大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瑰宝。如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家名曲,让学生多唱、多欣赏名家演唱,像宋祖英悉尼个人音乐演唱会,阿炳的《二泉映月》,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树立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还可结合第二课堂,组织民乐队、合唱团等兴趣小组,定期在班上组织开展“民歌演唱会”,使学生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反思,积极进取,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改革任务。
新课标是实施基础教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就如何依据新课标来实施中学音乐教学改革进行粗浅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音乐改革;现状;路径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2-085-01
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更多地注重情感、态度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方面,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和方法获得。但是,现行的中学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育理念滞后
长期以来,部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老师对音乐教育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致使音乐教育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音乐课被视为一门“副课”。个别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部分音乐老师对音乐教学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采取应付式教学。
(二)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
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不良文化环境,严重地冲击着学校正常的、健康的艺术教育,对中学生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学生审美素质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比如学生追星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流行歌星盲目崇拜,只知刘德华而不知刘天华,只知阿牛不知道阿炳。(三)家庭因素的非理性导向
由于受“望子成龙”思想的影响,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而视孩子学习音乐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为“不务正业”,这也对中学音乐教育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音乐教育改革途径
加快发展音乐教育事业,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重视和加强音乐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音乐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已不仅仅是音乐爱好者的专利。现在国际上已有许多发达国家组成专门研究团探讨音乐教育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在美国艺术课程被法定为国家教育目标“核心教学”内容之一(核心学科是英语、数学、历史和地理),可见艺术教育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二)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普遍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主要是教材的老化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所造成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和材料的束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学生没有音乐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所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兴趣做基础,包括传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就难以完成。
(三)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教法单一、陈旧、满堂灌的现象,一堂课下来老师十分疲劳,但却收效甚微。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厌倦,存在着抵触情绪。因此,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1.音乐新课标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把过去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改成启发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地学习模式。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问题,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改变传统的“唱歌课”,音乐理论课堂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模式,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习音乐。我们要把自己的东西渗透给学生,同样也要充分的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学生的资源。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如在教歌唱中,电教媒体能够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等,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和美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更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更加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祖国的文化。如在教唱《青藏高原》这首歌时,我们就搜集了许多青藏高原的美丽图片和一些风土人情短片作为介绍。在器乐欣赏教学中,电教媒体更是不可缺少。如在学习江南丝竹乐课时,要介绍古筝、扬琴等乐器。我们教学设备中很少有这些乐器,那么为了获得更佳的效果,就必须放影像资料。录象可以把乐队的阵容、指挥风格、手势,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道具表现得更生动,同时还可以观赏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大力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瑰宝。如在欣赏教学中,选择古今的优秀名家名曲,让学生多唱、多欣赏名家演唱,像宋祖英悉尼个人音乐演唱会,阿炳的《二泉映月》,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树立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还可结合第二课堂,组织民乐队、合唱团等兴趣小组,定期在班上组织开展“民歌演唱会”,使学生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音乐教师只有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标准、理念,在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反思,积极进取,才能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学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