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哪吒重生》对传统视觉符号的颠覆性解构

来源 :视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ahnig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即便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这些文化符号仍然不可或缺,尤其在国产动漫创作中,与之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向世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国产动漫《新神榜:哪吒重生》在封神IP背景下创造性地通过李云祥和哪吒元神的不断磨合,表达人性战胜神性的时代寓意。重构与解读传统文化是跨文化传播的基础,因此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才能在跨文化传播中提升国产动漫话语权的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刺杀小说家》改编自双雪涛短篇小说集《飞行员》中的同名小说,试图以视觉特效凸现出奇观式的图像符号来吸引观众。与此同时,叙事上却存在着线索交代未清、故事之间缺乏联系性以及虎头蛇尾等问题,并强行通过奇观影像的呈现来弥合叙事上的硬伤。奇观与叙事之间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画面表达可以帮助叙事的完成,故而从多个角度把握整个电影的感官呈现,使叙事与奇观之间保持平衡关系,帮助观众自然地缝合进电影的叙事链中是很有必要的。
戏曲电影作为中国艺术片的滥觞,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沉淀后,保留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戏曲电影将戏曲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借助电影现代视听技术置换,实现了戏曲与电影的共话共守。本文从时空呈现、场景转换、镜头设计等方面就戏曲电影的内部融合展开分析,在缝合“影”“戏”矛盾的同时,为今后戏曲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波兰二战题材电影形成了独特的“加密”表现形式,将敏感题材按照合乎规范的方式“加密”后呈现给观众,观众再对电影语言“解密”以获得影片所暗含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波兰电影人不断复述并强调能够给予他们存在感的象征性符号,形成波兰的民族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