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地的历史寻根

来源 :青岛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gq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个博物馆是部部物化的史志,也是基于城市对于自身记忆的追溯与整合。那些原本独立存在的、镌刻着时代烙印的物件,在博物馆里被精密、确凿地链接成了时光的脉络,传递出历史的沧桑和厚重。
  正因为如此,每到处的人们,往往是从个城市的博物馆开始简捷地触摸它的过往。同时所获得的还有艺术的熏陶,审美的享受,以及知识的拓展。
  青岛市市南区,目前拥有近20座博物馆,这其中,全国“首家”、“最大”、“特色”几乎是每座博物馆的关键词之一,“博物市南”俨然已成为市南的另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目前市南区拥有常驻人口近60万人,平均3万多人,就拥有座博物馆。这种比例,远远超过西方发达国家10万人至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的比例。
  很多年里,这里一直是亚洲最早也是最大的水族馆。
  1959年4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在市南区大学路7号成立“青岛市地志博物馆”。
  1959年10月8日,经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同意,“青岛市地志博物馆”改建为“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之前称为“青岛市博物馆筹备处”。
  1965年,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早拥有博物馆的城市之。馆内常年展出跨越四千年的“青岛故事”,站在这个青岛历史与现代的链接处,更多人可以更轻易、更直观地循着青岛博物馆的物质性记忆,穿过时空的阻隔,走进三干多年历史。透过那些精美的文物与高科技手段复制的时光片段,与浓缩的青岛往事对话,俯瞰青岛历史的辉煌与久远。
  如今,这里在青岛美术馆的基础上华丽转身为中国水彩画博物馆。这是青岛市首个国家级艺术馆院,为推动青岛水彩画艺术未来的多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也为座城市的艺术氤氲平添了无数华彩。
  经年,浓密的法国梧桐树与大学路7号的红墙琉璃瓦,成为青岛一个厚重而悠远的文化地标。大学路也成为与北京、南京气质最为相似的青岛道路,似乎也只有这样的老街才能承载起青岛的记忆。
  博物馆特色区的前世今生
  马未都说过:“中国人是有博物馆情结的。”市南区这座全个文化高地的博物馆情结也由来已久——
  市南区,当然也是青岛市最早的博物馆,1932年蔡元培先生创办的海产博物馆,这也是青岛的第座博物馆。据史料记载,1930年秋,中国科学社的蔡元培、李石曾、杨杏佛等人来青开会,鉴于青岛景致优美,海产丰富,便倡议在这里建立海洋研究所,此倡议得到与会的各位名流学者的赞同,遂成立筹委会,各方集资。由观象台代办办理。1931年1月开始动工,开工基石上镌有“中国海洋研究所水族馆”一行字,正门有“青岛水族馆”金字匾额。整个建筑于1932年元月竣工。
  博物馆的市南机遇
  据官方的份报告显示,未来10年间,市南区将从历史到现代的城市文脉,有效梳理集聚城市可利用文化资源,突出利用多个方面的资源,做大做强公有博物馆、大力义办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形成市南博物馆群的组团式发展格局。比如在重点景区内利用文化资源辟建博物馆,位于奥帆基地内的奥帆博物馆的建设规划即是范本;利用历史名人故居资源,分批辟建纪念馆、博物馆;利用青岛海洋资源优势及海洋科技优势,在原有海产博物馆基础上新建海洋博物馆,扩建海军博物馆;利用青岛历史文化资源在区内筹建综合类博物馆……不一而足。
  从这份极其美好的博物馆城蓝图中,我们感觉最多的就是“融入”。历史融入现实,时间融入空间,文物融入生活,人文融入旅游。博物馆伴随时代变迁,不断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
  历史,因为时代的久远,与我们游离着。但一个个博物馆,却在有力地体现着历史的递进,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也让一个市南区的城区文化拥有了足够的尊严。当我们回望过去,它们为我们做出了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画面虽然有些泛黄,却是如此清晰、感人……
其他文献
将盘盘罐罐打碎的时候  也把你折磨得要死  腰斩的 斜劈的 剁头的  多像起起伏伏盛盛衰衰的历史  你描述的史书 也许  早已被清风化去  如今的传说 和演绎的谬赞  你都不齿  青黑的肌体  撞击着历朝历代的文明  古道的诗经 仿佛  无时无刻不在招魂  寧可用一行行婀娜的小字  供人复制拓片  也不愿回到腐朽的过去  颐养天年
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利用生物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镇粪便、生活污水及工业有机废液的一种装置,它具有不耗能、占地少、投资省、管理方便的特点。经过净化池处理后的污水
虽然从没做过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英式下午茶这种优雅而美丽的事物却在泰国非常普遍,就好像不少大大小小的酒店都会有殖民风格的房间,将欧式风情和泰国的柚木和丝质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旖旎的风情。  坐在湄南河畔的文华东方酒店作家廊里,面前摆放着三层的茶点架,从甜到咸,热乎乎的斯康,草莓酱和黄油,小巧的三明治,还有一壶用白瓷茶壶装着放在小炉子上温着的大吉岭红茶,色彩清雅的家具,特别是有一个大大的白色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