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记者的采访权

来源 :安全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er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记者顾立林在采访河南登封市吕达煤矿透水事故时,竞被殴打致伤。看到这样的新闻,笔者的心情非常沉重。
  此前曾有新华社山西分社的记者在采访繁峙矿难时,被人用金钱摆平,引起舆论大哗,而此次,新华社的记者又被施以暴力。以报道事实为职业的记者,经常处在金钱与暴力的威迫之下,其压力如何之大可想而知。问题是为什么记者在报道事实时,总会被人视为对立面?有什么样的事实不能见之于众?拿此案为例,公安局副局长指挥殴打记者,现场负责救援的宣传部副部长、安监局副局长则处之泰然。这3位在现场的当地一级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是同样的态度,恐怕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是自作主张,与当地政府的态度相违背。所以,即便事后在新华社河南分社的严正交涉下,3位当事人受到撤职的处分,也不能就说此事的影响就肃清了,就像扎在肉里的刺被用剪刀剪掉了,但在肉里的刺根还在,这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现在,我们还不能武断地得出在这起矿难中哪些人涉嫌腐败,但事故系利欲熏心违规所致已经成为事实,而有关部门疏于管理也应是可以想像的。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法者和渎职者可能都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值得警惕的是,如同南丹矿难一样,最后将问题揭露出来的是人民网的记者,试想,要不是人民网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预以报道,这矿难背后的惊天腐败会被晓之于众吗?还有矿难发生后,像繁峙矿难、登封的昌达矿难,当地的有关部门不是用金钱收买就是用暴力胁迫,对新闻采访百般阻挠,其因何在?虽然我们不能说媒体不报道,这些矿难就不会得到认真的调查和处理,但一旦报道,则一般总难以被捂住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记者才会被软硬兼施地对付。这起码说明了两个问题:舆论监督的确是对付腐败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有关职能部门在处理类似问题上有让人不放心之处——只要公众不知道,事情往往就容易对付过去,这可能是矿难不断的原因之一。
  当地政府处分了这3个当事者,是出于舆论的、上级的压力,还是出于制度的、纪律的自然结果,恐怕还很难说清楚。如果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授权,这3个人敢不敢如此胆大妄为还是一个未知数。这3个“倒霉蛋”什么时候官复原职或者异职做官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此案中,值得关注的还有这么一个细节,为了保护记者的采访权,中央办公厅还制定了有关支持新华社记者采访突发事件的文件,这可是其他媒体记者难以享受的待遇。按说,虽然没有成文的新闻法,但记者的采访权在其它相关的法律里是有保障的,却竟不管事,非得中央办公厅对新华社记者制定这么一个专门文件,采访权是多么脆弱便可想而知了。而就是这么一个威名赫赫的文件,竟也没有被人放在眼里,充当不了记者采访的保护神,那什么能够保护记者呢?真是不想再往下想了。
  好在打人者还是被处分了,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空间的时候,也留下了无尽的希望。
其他文献
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控制凝聚法制备出173 nm和297 nm两种不同粒径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乳液,并在一定湿度和温度下,利用乳液的单分散性,在表面张力的驱使下完成微球的自
精密机械热变形计算中,通常只考虑温度在零件中的分布状况对零件变形所产生的影响。以车削零件为研究对象,论述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指出残余应力在零件热变形中所起的作用.在计算
采用HCl将蛋白质彻底水解的方法对苏云金芽孢杆菌HD-1伴孢晶体的水解规律和酸水解条件下芳香族氨基酸的被破坏程度进行了研究,不经衍生HPLC法直接测定水解样中酪氨酸的含量.
水闸墙体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防渗、防漏要求高。为避免混凝土开裂。提高墙体抗渗能力,通过实验室模拟温升过程、掺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施工中温度监控等一
在对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配制了能代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成特性的模化城市生活垃圾(Model Municipal Solid Waste,MMSW).采用TGA-FTIR联用技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