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实现病人合理就医关键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不仅可以实现可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更能有使有限的医疗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行分级诊疗需要多方努力,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本文从我国当前医疗环境现状,根据医疗体制具体情况,探究实现分级诊疗的条件。
关键词: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条件
分级诊疗,就是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类别及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且做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双向转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能够规范就医秩序、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使得不同疾病的病人得到妥善的治疗。作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推行分级诊疗势在必行。然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需要了解当前医疗环境现状,掌握建立分级诊疗的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推行并完善。
一、当前我国居民就医现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体医疗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有效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的难题;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居民的健康需求。然而,几年的医改并没有是居民的就医观念转变。老百姓认为基层医院只能看感冒、发烧一类的小病,稍微复杂一点的疾病的就需要去大医院。由于不存在明显的转诊机制,居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医院。导致某些医院人满为患,某些医院患者寥寥无几。在医疗保险方面,居民的看病保险报销比例也是有限。虽然在基层看病报销的越多,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增加人们还是选择更好的医疗机构,追求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国的医疗机构没有划分等级,大小医院没有明显的区分,人们在就医时就不存在分流现象,小病大医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时病急乱投医,得不到好的就医推荐。尽管某些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分级诊疗,然而条件的不成熟,出现了一些问题,转上容易转下难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不难出现了极端现象: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却依然收居民的信任;基层医院看病便宜且容易,就是很难得到居民的认可。就医乱象,影响病人的诊疗;在预防保健很欠缺,在某些地区几乎为零。所以,我国居民的就医现状亟需改善,构建分级诊疗已是深化医改的必然选择。
二、落实分级诊疗所需要之条件
既然分级诊疗已是医改进程的必然之路,那么我们有必要对落实分级诊疗所必需条件有充分掌握。
1、政府主导,制定有效约束政策,使分诊诊疗的推行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医改的推行本来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才开始实施的。所以分级诊疗的实施,就需要政府的引导。以政策的方式将分级诊疗推行下去。然而,当前推行分级诊疗的政策无助其推行。既不能约束三级医院的扩张,也不能对首诊制良好的引导。这就有必要政府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对各级医疗机构具有明显约束作用,使得各级医疗机构在建设中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构建。政府政策要具有长期效应,对分级诊疗的推行进行长期指导和贯彻。
2、整合医保制度,使其更加与分级诊疗契合,便于分级诊疗的落实
分级诊疗就是要求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上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必须要有医保来做支撑。我国现行碎片化的医保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合理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一大障碍。[1]现行我国的医疗的保障体系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由不同部门统筹管理。这样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致使分级诊疗办法难以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整合医保,推进门诊统筹,为建立守门人制度和分级诊疗体系搭建平台。[2]医保在分级诊疗中要对分级医疗机构做到公平,对越级诊疗的医保不予报销。以可靠的医保制度,为分级诊疗保驾护航。
3、对医疗机构进行职能等级划分,规定各职能等级医院的功能和诊疗范围,有利于转诊和患者的分流
当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没有明显的职能等级划分,各级医院对病人都有平等的竞争,医疗机构间的转诊衔接不是那么的紧密。分级诊疗就要求我们对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的真能等级划分。在非急诊情况下,医疗服务以第一职能等级医疗机构为起点;居民对上级医疗机构的利用,应由下级医疗机构医师推荐而不是自己选择。这样可以使病人得到合理的分流,规范了就诊秩序。在划分职能等级的同时,规定个职能等级医院的职能和诊疗范围,让每一职能等级医院在自己的职能和诊疗范围内运作。这样在硬件上保证了分级诊疗的落实。
4、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这是分级诊疗是否得到落实的基础
保基层、强基层,从一开始就是医改的目标。经过几年发展,基层医疗的机构技术水平的确提高不少。然而,要落实分级诊疗,就必需有更好的基层医院。所以我仍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使他们走到基层后,不仅能有效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而且还能对一些复杂疾病做出有效判断,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转诊医院。这样,居民就能放心的在基层首诊,在高级医院得到分流。所以落实分级诊疗,需要一批好的、值得信赖的全科医生来做“守门人”。
5、构建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使医疗信息共享,这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又一重要手段
分级诊疗需要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得到保留,并被共享,方可有利于病人转诊。首先充分整合医疗机构疾病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医疗信息。其次通过整合医保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等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资源,实现不同卫生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互享。[3]省去许多中间环节,是病人可以根据情况合理分流,有利于病人在转诊之后能够更快更有效更及时的得到治疗。把诊疗信息贯穿于病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使病人至始至终都获得合理有效的诊疗服务。这也是分级诊疗能够得到实施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分级诊疗有利于我国医疗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居民的就医治病,有利于對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它是医疗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其落实到实处。(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姜日进.分级诊疗需发挥医保的支撑作用[J].中国社会保障,2013.09:74-75
[2]李菲.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J].中州学刊,2014.11:90-95
[3]刘春富.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分级诊疗结合模式研究[J].观察与思考,2012.08:76-77
关键词:卫生体制改革;分级诊疗;条件
分级诊疗,就是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类别及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等级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并且做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和双向转诊。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能够规范就医秩序、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作用,使得不同疾病的病人得到妥善的治疗。作为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推行分级诊疗势在必行。然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需要了解当前医疗环境现状,掌握建立分级诊疗的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推行并完善。
一、当前我国居民就医现状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体医疗环境有了较大改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有效缓解了居民看病贵的难题;各医疗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居民的健康需求。然而,几年的医改并没有是居民的就医观念转变。老百姓认为基层医院只能看感冒、发烧一类的小病,稍微复杂一点的疾病的就需要去大医院。由于不存在明显的转诊机制,居民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医院。导致某些医院人满为患,某些医院患者寥寥无几。在医疗保险方面,居民的看病保险报销比例也是有限。虽然在基层看病报销的越多,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增加人们还是选择更好的医疗机构,追求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国的医疗机构没有划分等级,大小医院没有明显的区分,人们在就医时就不存在分流现象,小病大医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时病急乱投医,得不到好的就医推荐。尽管某些地区已经率先进行了分级诊疗,然而条件的不成熟,出现了一些问题,转上容易转下难的现象很普遍。这就不难出现了极端现象: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却依然收居民的信任;基层医院看病便宜且容易,就是很难得到居民的认可。就医乱象,影响病人的诊疗;在预防保健很欠缺,在某些地区几乎为零。所以,我国居民的就医现状亟需改善,构建分级诊疗已是深化医改的必然选择。
二、落实分级诊疗所需要之条件
既然分级诊疗已是医改进程的必然之路,那么我们有必要对落实分级诊疗所必需条件有充分掌握。
1、政府主导,制定有效约束政策,使分诊诊疗的推行得到强有力的保证
医改的推行本来就是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才开始实施的。所以分级诊疗的实施,就需要政府的引导。以政策的方式将分级诊疗推行下去。然而,当前推行分级诊疗的政策无助其推行。既不能约束三级医院的扩张,也不能对首诊制良好的引导。这就有必要政府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对各级医疗机构具有明显约束作用,使得各级医疗机构在建设中有利于分级诊疗的构建。政府政策要具有长期效应,对分级诊疗的推行进行长期指导和贯彻。
2、整合医保制度,使其更加与分级诊疗契合,便于分级诊疗的落实
分级诊疗就是要求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上医院、康复回基层”,就必须要有医保来做支撑。我国现行碎片化的医保管理体制,也是制约合理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一大障碍。[1]现行我国的医疗的保障体系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由不同部门统筹管理。这样造成管理成本增加,致使分级诊疗办法难以实施。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整合医保,推进门诊统筹,为建立守门人制度和分级诊疗体系搭建平台。[2]医保在分级诊疗中要对分级医疗机构做到公平,对越级诊疗的医保不予报销。以可靠的医保制度,为分级诊疗保驾护航。
3、对医疗机构进行职能等级划分,规定各职能等级医院的功能和诊疗范围,有利于转诊和患者的分流
当前我国的医疗机构没有明显的职能等级划分,各级医院对病人都有平等的竞争,医疗机构间的转诊衔接不是那么的紧密。分级诊疗就要求我们对医疗机构进行合理的真能等级划分。在非急诊情况下,医疗服务以第一职能等级医疗机构为起点;居民对上级医疗机构的利用,应由下级医疗机构医师推荐而不是自己选择。这样可以使病人得到合理的分流,规范了就诊秩序。在划分职能等级的同时,规定个职能等级医院的职能和诊疗范围,让每一职能等级医院在自己的职能和诊疗范围内运作。这样在硬件上保证了分级诊疗的落实。
4、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这是分级诊疗是否得到落实的基础
保基层、强基层,从一开始就是医改的目标。经过几年发展,基层医疗的机构技术水平的确提高不少。然而,要落实分级诊疗,就必需有更好的基层医院。所以我仍要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使他们走到基层后,不仅能有效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而且还能对一些复杂疾病做出有效判断,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转诊医院。这样,居民就能放心的在基层首诊,在高级医院得到分流。所以落实分级诊疗,需要一批好的、值得信赖的全科医生来做“守门人”。
5、构建各级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使医疗信息共享,这是落实分级诊疗的又一重要手段
分级诊疗需要病人在各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得到保留,并被共享,方可有利于病人转诊。首先充分整合医疗机构疾病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等医疗信息。其次通过整合医保管理系统社区管理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等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资源,实现不同卫生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互享。[3]省去许多中间环节,是病人可以根据情况合理分流,有利于病人在转诊之后能够更快更有效更及时的得到治疗。把诊疗信息贯穿于病人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使病人至始至终都获得合理有效的诊疗服务。这也是分级诊疗能够得到实施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
分级诊疗有利于我国医疗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居民的就医治病,有利于對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它是医疗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将其落实到实处。(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姜日进.分级诊疗需发挥医保的支撑作用[J].中国社会保障,2013.09:74-75
[2]李菲.我国医疗服务分级诊疗的具体路径及实践程度分析[J].中州学刊,2014.11:90-95
[3]刘春富.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分级诊疗结合模式研究[J].观察与思考,2012.0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