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质校园文化的塑造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zhong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优质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提出了三点建议:影响而不要灌输、创造而不要制造以及求实而不要求名。通过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升校园文化整体质量。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塑造;学生
  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正能量洋溢的文化会对主体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实现人的健康自由发展,而消极的文化会阻碍人类前进的脚步。学校市开展教育的场所,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更需要优质校园文化环境的塑造。
  一、影响而不要灌输
  从文化的特性解读文化对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这两种不同的作用方式是通过相同的形式对人类主体产生作用的,那就是影响。是的,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创造艺术形式只能是影响人类,这也是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的地方,利用校园文化影响学生而不要灌输给学生。例如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是“团结、进取、奉献”,针对此文化理念,学校要通过开展具体形式的文化活动或塑造文化环境达到影响学生的目的。比如在校园内的黑板报上陈列有关团结的小故事(如刘伯承和小叶丹结为兄弟实现了民族团结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品味故事内涵和精髓从而深刻理解团结这个词的深层含义以及具体做法,这就是在影响学生。该方法要比要求学生背诵有关团结的含义、案例以及深刻哲理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显得更为自然,更为洒脱。除了要在校园黑板上提列有关校园文化的相关案例以外,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和立体化影响。我们仍然以“团结”主题的校园文化为例,在塑造这一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搜集相关的典型案例作为自己的作文素材。因为写作是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面临的重要任务,通过写作可以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基础能力,而团结也是一个经常出现在作文题材中的高频点,所以利用写作文的方法强化对学生的团结意识教育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二、创造而不要制造
  文化具有地域性。在我看来“地域”这个词带有一些暧昧色彩,因为它并没有明确规定地域的指定范围和大小。所以我们不妨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一起综合性理解地域这个词。宏观角度就是指文化的大环境,例如一个省,乃至多个省都是大地域。每个省也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从微观角度理解,一个村子,一所学校都是一个小地域,它们也可以有着自己的特色文化。而中学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就是小地域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个小学开展的文化建设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创造出新的文化形式而不是把别的地区或学校的文化模式复制过来。例如A和B两所学校位于相同的市,A学校内少数民族学生数量较多,B学校基本都是汉族学生。A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尊重民族差异,塑造和谐同学关系”的校园文化,这是A学校开展的特色文化道路。可是如果B学校不考虑自己内部没有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强行把“尊重民族差异,塑造和谐同学关系”的文化理念搬运过来,按照文化模板进行制造,最终的效果肯定不会很理想。学校要走自己的路,走出特色的路。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学校调研工作,分析当下阶段的校园风气和文化氛围,从而制定出优质的文化发展策略。比如某学校学生之间弥漫着一股沉迷手机游戏的不良风气,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日常学习,了解到这种情况,学校在塑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重点宣传手机游戏的危害以及学习的必要性。通过这种方法矫正学生的学习错误,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对症下药的文化创造行为。
  三、求实而不要求名
  校园文化的塑造是为了影响每一位学生,敦促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校园文化的实用性要远远高于其理论性。在塑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也要坚持求其实而不求其名的原则。但是当下阶段很多学校建设校园文化就是为了做面子工程,提升“教学质量”。碧绿的草坪上留下一行行脚印,禁止乱丢垃圾的警示牌也逐渐被垃圾包围……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说明学校的文化建设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只是打出了一个文化校园的名号而并没有严格落实下去。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校园文化塑造的求其实而不求其名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几点入手:第一,校领导阶层要转变理念。提升教学实力,把学生不断推进到高水平学校的行列是每一位校领导共同致力的方向。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具体的落实环节由于过度追求建设进度而导致建设质量的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投入很多心血的工作,要想塑造优质的校园文化,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因此校领导要转变工作理念,把追求速度与只求质量放到同等水平,在告诉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质量的提高。第二,削弱形式主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群体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自觉自省能力。因此,学校开展的工作只是为了向这一目标看齐,只要能够达到这一目标,具体的方法是没有明确要求的。因此,采用最直接最实用的办法建设校园文化就可以了,没必要搞一些外表华丽的形式主义活动。比如学校要塑造以乐于助人为主题的校园文化,那么通过校园广播和奖励先进者的措施就可以把这种正能量元素融合到学校的大环境中,而没必要为此专门开展一次“乐于助人”文化主题活动并要求学生花费时间排练节目等行为。追求文化塑造的实例效果而不是表面工程也是遵守实事求是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重要文明,文化活动对人类更是有着重大影响。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开展素质教育的场所,塑造优质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学校教师,应当认清形势,合理推进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常劳  陕西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三年磨一剑  砺得梅花香[N]. 语言文字报,2020-04-24(008).
  [2]  牛英辉,王丽娜,杨焕.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路径探索——以同济大学校史文化、体育文化和社区文化为例[J].智庫时代,2020(16):173-177+185.
  [3]  贾慧波,谢安,唐梓倩,张心悦.校园文化建设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发展——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14):136-137.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能力。而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以及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数学理论知识教学,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导致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够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反思与总结现阶段初中数学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和提升初中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的提高对该学科的重视力度,积极的联合优秀的教师同行一起探索和创新英语课堂的教法运用,有效的推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力和效能,为初中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提升  随着新教学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好的贯彻和落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越来越依托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展旨在为社会培养具备文化知识与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时需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重要意义,借助当前各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有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教师最终追求的教学目标,当前一线教师和教学专家研究的教学方
期刊
摘 要:初中化学是门生活性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生活,构建生活现象与化学知识的连接;化学是一门具有趣味性的学科,教师可以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情感;化学是一门具有归纳性的学科,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以创设生活化问题的方式,进行表达,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能力。本文注重从化学学科的以上几点着力,开展初中化学的授课。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物理研究源于生活环境又作用于生活环境,而与环境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以“在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四者关系的基础上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心。”进行定义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亦便成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此为目标,学生则首先当对物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质与表现有实质性的理解。基于此,本文便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对物理与环境关系的连接”话题做出分立:利
期刊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这门学科由于它自身的科学性和思维上需要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性,一直被看作是教学工作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要对分层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分层教学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不同能力的划分,或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讲解。分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不能将教学与学生分割处理,在不同教学阶段,都要尊重学生在这一阶段的主体作
期刊
摘 要:能否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成共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融入作品,更有利于他们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关键词:情感;调动;教师;学生  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捕捉课文的动情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不仅象征着科技的发展,更对教育有着改革式的变化。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由于时代的变化,使得知识领域不断扩展,不断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时代性、灵活性,与此同时也包括教师教学的思想性、趣味性、创新性也要与时俱进。这些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一次猛地撞击,而这次撞击给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使同学们能够把知识灵活运用。当然不只是数学这一门课程,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出,学校和教师也已经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教学属于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建立人生价值观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对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进行全面的研究。本篇文章根据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改对中学体育教师的新要求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体育教师;新要求  现阶段,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身得到全面发展,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赖以追求的教学目标。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在初中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成为每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兴趣、合作探究、优化作业”三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对我们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