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强技术的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z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利用调强技术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6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规分割的调强放疗(IMRT),并接受根治性食管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

结果

62例患者的R0切除率为96.8%,pCR率为32.3%,病理降期率为90.3%。Ⅲ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为12.9%,Ⅲ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3.2%。11例(17.7%)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3例死亡。62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0%、63.3%和44.2%,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1%、54.8%和43.9%。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Ⅱ期、降期、肿瘤或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T/NpCR)、肿瘤反应好、pN0期和R0切除的患者预后较好(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可获得较高的R0切除率、降期率和pCR率,且患者耐受性较好,治疗前分期、是否降期、肿瘤病理反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R0切除情况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其中治疗前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肺原发黏液表皮样癌(PM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分析55例手术切除PMC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鉴别诊断。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对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患者女性32例,男性23例;发病年龄11~68岁,平均年龄为36岁。肿瘤均位于段及以上支气管内。肿瘤最大径0.7~5.5 cm,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49个髓系肿瘤相关基因在Ph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突变特点。方法对51例Ph阴性MPN患者的49个髓系肿瘤相关基因的全外显子进行检测。其中CALR(exon9)、NPM1(exon12)和CEBPA(TAD、BZIP两个结构功能域)同时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FLT3-IT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73.5%(36/49)的基因检测到突变,其中JAK2-V617F、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41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选取其中26例非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检查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20例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CK5/6、CK7、CK8/18、p16、p53、Ki-67等多种标志物染色;以导流杂交等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
食管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超过80%的患者已丧失手术机会,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食管癌放射治疗和放疗参与的综合治疗方面的进展,包括放疗剂量与照射靶区的优化、精确放疗技术的应用以及放疗与化疗药物及靶向治疗药物的有机结合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