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学之我见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重温经典,聆聽先人教诲。翻阅《论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先人教学方面的见解由衷地佩服。《论语》的见解简约而深刻。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论语》 启发式教学 因材施教
  近一时期,常翻阅《论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对先人教学方面的见解由衷的佩服。其见解简约而深刻。我主要从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所得到的启示。
  
  一、启发式教学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呢?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老师启发诱导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事先必须经过学生的深思熟虑。这个临界点很重要,只有这个时候的启发诱导,才是有价值的,学生才能受益。
  看一看现在我们一些观摩课上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吧,老师把问题设计简单一些,老师一问,学生就会,回答的声音非常洪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师生互动搞得好。这就是时兴的热热闹闹的一堂好课。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问了,但没有启发;学生回答了,但没有思考。所得的结果只是时间的浪费。启发式教学不一定搞得非常热闹,它是师生之间思想的沟通,心灵的交融,它是师生之间对某一事理认知的共鸣。
  
  二、因材施教
  
  冉有请教孔子说,若父兄还在,我听到该做的事,是否立即去做?孔子回答:立刻去做。子路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则回答:不行,因为父兄尚在。公西华觉得很奇怪,同样的问题,两个人得到的答案却完全不同。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因为冉有个性较谦虚,退让,所以教他该做便要立刻做,不要考虑太多;子路这个人性格是勇往直前的,所以要教他收敛一点。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基于对学生不同性格的了解、把握,然后施以不同的教育,他是对人自身的教育。我以前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仅限于某个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给予多少知识的教育。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个班级人数少者大约50~60人,多者大约80~90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便于大面积的传授知识。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不利于因材施教。试想一下,五六十个或八九十个学生面对一个老师,接受同样的知识,同样的思想,甚至是同样的思维方式。学生之间的差异被忽略,学生的天性被扼杀。美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得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忘记,青少年时期,是人思维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将可能影响人的一生。
  当然,有人会说,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有所期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改变中国教育的现状。在未来具体的教育中真正实现因材而教,因人而育。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不感到疲倦。前者,对于一个学习者,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后者,对于一个老师来说,应该是一个最高的境界。尤其是后者,试问当下有几人能做到。其实,这句话的精要之处还不在于两个境界,而是把两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有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真是过人之见。
  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不能不断地学习,不能时时给自己充电,不能汲取新的知识,昨日的旧船票又怎能搭上今日的客船。如果这样的老师还年复一年地“战斗”在教学一线,那真成了“毁”人不倦了。放眼周围,作为语文老师不读书者大有人在,授课照教参宣科着比比皆是。我想,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间断地读书,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具有独立研究文本的能力。通过自己研究文本,咂摸出自己的味道,才能讲出自己的新意。到那时,也许我们才真正具备了教诲学生的能力。
  重温经典,聆听先人教诲,让我们少一点轻狂与张扬,多一点虔诚与内敛。重温经典,沐浴圣贤智慧,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少犯一些错误,让我们的人生路走得更加坚实。
其他文献
一套英语教材的编排体系、难易程度等是统一且固定的,而课堂教学活动及其所涉及的教师和学生却是“活”的,教学的时空和情景也是不断变化着的,而且也存在着各种差异。
一、教学内容  单手抛打纸球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自己制作简单的器材并进行身体锻炼,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技能目标:学生通过不断地尝试能做出单手抛打纸球的完整动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体验、创造探究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做出单手抛打纸球的挥臂动作。教学难点是:抛球高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技巧多媒体资源阅读教学,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是学生最觉头疼的问题之一,对于农村学校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阅读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初中语文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时就会迎难而上,进而养成良性循环。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至关重要,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谈点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名学生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物理教学解题能力科学素养通过物理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科学素养的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学习方式,努力使提高学
生产实践证明,利用中稻田及其他秋闲地种植秋红薯.一般每亩(1亩=1/15公顷,下同)可产红薯1000公斤左右。且秋红薯全生育期短。对土壤肥力条件要求不严,栽培管理简单,是秋收作物中的短
田间肥效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农民增收,而且还带来环境污染,威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