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未来信息化解决之道

来源 :网络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F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信息化”在中国早已不是一个新鲜概念,从十几年前提出到现在,“企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时至今日,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仍然无法让人乐观,它正在遭遇一个发展“疲惫期”。
  一、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2009年年初,在《2008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发布会上,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公布了最新的数据:中国80.4%的中小企业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其中44.2%的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用于企业信息化,但是只有16.7%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中小企业仅为4.8%,只有9%的中小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应用。
  可见,对于当前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其信息化发展仍处于被动无序状态,很多企业盲目跟风;不少中小企业已经在商贸平台上投放了自己的产品,但却没有自己的域名和自己的网站;有的企业已经购买了企业管理应用软件,但是当企业需要作出决策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
  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会计电算化、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电子商务等。其中电子商务建设又包括:企业局域网建设、门户网站建设、建立销售渠道和交易平台、对订单进行管理等。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论从管理能力上还是资源投入上,都无法做到也没有必要做到完全信息化。
  目前企业信息化较为通行的做法是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第一个阶段是电子商务基础构建,例如域名注册和静态网站,在域名网站的基础上部署网络推广;第二个阶段是电子商务整合应用,例如上线CRM、OA、ERP等系统;第三个阶段是信息咨询应用整合,打通和整合各种信息化应用,构建综合互通的信息化综合平台。
  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是完成了信息化的第一个阶段或者第二个阶段,建网站和推广只是初级应用,并不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整体改观,因此绝对不能仅仅停留于此。让信息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有效地流通起来,才可能构成信息化的完整单线。相比大中型企业夯实软硬件和管理基础,中小企业建立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更有现实意义,哪怕其相对单薄。
  信息化与业务及管理的结合程度也揭示了中小企业面临信息化困境的另一个原因。《2008年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已经尝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中,“完全重复原有业务流程”、“完全遵循原有管理思想”的企业都只有为60%左右。信息化战略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信息化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如果没有深度植入,信息化只能流于形式。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其实国内早就有专家指出“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已经由过去对量的需求上升到了对质的需求,国家在战略部署上也倡导节能减排、做大做强大型企业,因此,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小企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会在竞争中死亡。”这一大胆论断为中国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
  金融危机、宏观政策调控、货币利率、人民币升值、廉价劳动力开始短缺的多重压力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会更加艰难。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企业信息化无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思路。企业信息化可以让企业传统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虽然信息化不是企业的救命稻草,但可以为中小企业的破冰之路增加一道保险杠。
  目前中国52.7%的中小企业首先关注市场与营销 (销售)方面的问题,企业网站也以信息发布为主,其次是开展电子商务。这说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解决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日趋成熟,包括“支付宝”、“金银岛”在内的交易平台和支付工具经过市场的考验得以迅速推广,而这个领域,对于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企业,都是一块有待深耕的沃土。
  虽然信息化并不会使企业发生突变,但会在市场剧变中增加企业博弈的力量,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化首先意味着资金和人力投入。从调查数据来看,与以往相比,虽然中国中小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预算和力度都在加大,但是从企业投入绝对额占总资产的比重来看,仅为0.75%,而国外大企业的投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为8%~10%。一方面要承受市场压力,另一方面要拉动市场需求,信息化建设便成了中小企业企业不得不做但又必须量力而行的事情。
  三、注重效果——中小企业信息化方向
  企业信息化发展至今,炒作概念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企业所推出的产品也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实实在在的效果将是考量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也将是对所有中小企业及其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的严峻考验。
  中小企业信息化需要的不只是一个网站、一款单一的网络营销产品,而是一个集成的网络营销平台。这个网络营销平台必须既可以实现企业的内部管理,又可以实现营销管理和电子商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挖掘客户需求、销售产品。并且,考虑到中小企业的IT应用现状,这一平台必须模块化、可扩展。
  目前行业龙头企业和社会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信息化主要带动力量。34.7%的企业开展信息化采用挂靠本行业龙头企业信息平台的方式,29.6%的企业依靠社会服务信息平台。”事实上,这“挂靠”方式确实适合信息化刚起步的中小企业,因为借助于这一类型的商业信息平台,中小企业可以在更经济的前提下,从“被动的仓促上马”向“主动的网络营销”转变。并且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最终必须建立自己“综合网络营销平台”
  四、“综合网络营销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目标
  众所周知,当前,中小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仍然是营销和管理,只有把营销和管理有效地整合到一起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对企业来说才是有效的和有价值的。大型ERP小型化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必须重新发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因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中的应该充分考量市场因素,而不仅仅是内控与管理。
  开发门户网站,实现即时通信,整合智能分析决策系统,追踪客户行为,抓取客户资料,通过其他辅助方式或者手段,帮助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可以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对企业网站的产品描述、询价、留言、下载、调查、订购、网络营销、支付、短信、邮件等功能进行深度整合,为中小企业信息化运营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建立成熟的、可量化的服务指标体系。
  作为“综合网络营销平台”,必须整合多项信息化应用,它是一个适合中小企业应用的开放式、模块化、可扩展的企业级综合平台,除了可以为企业提供域名注册、建站、网络营销、电子商务、企业信息门户等应用外,还可以作为企业级沟通、移动商务、企业推广等集成化主动营销平台。
  我们认为企业“综合网络营销平台”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而不仅仅是“建设”。它必须有效地整合客户管理、网络推广、通信服务等企业有可能涉及的网络功能,并可直通知名搜索引擎入口,为企业提供多点智能访问统计分析,以便企业随时掌控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进而提升企业对业务与投入的掌控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近年来建站类产品、邮箱类产品、交易类产品、搜索类产品、支付类产品、网络风险防护等信息化产品也在不断地被开发、升级、换代。一批数字化服务企业脱颖而出,这些都为企业构建“综合网络营销平台”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我相信,中国本土化电子商务即将步入繁荣期。
其他文献
2012年2月16日消息,中国电信完成了对其省公司总经理和总部部门正职的调整,有十几人被任命为新职,加上数名竞聘候选人尚未宣布担任的新职,此次调整的规模将为4年半以来的最大一次
近日,中国移动营业厅针对iPhone4S用户不能使用移动SIM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建议用户选择联通3GSIM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6日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较2
摘 要:随着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局域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实际工作中使用各种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使各单位内部、各单位之间、各单位同外界信息媒体之间的相互交换和共享的要求日益增加。如何构建好局域网也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仅从浙江自然博物馆局域网的建设谈谈个人见解。  关键词:博物馆;局域网;建设  一、前言  浙江自然博物馆局域网络是一个信息点较为密集的千兆局
异步电动机无功就地补偿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功率因数补偿方法。介绍了电动机补偿的原理和目前常用的补偿容量计算方法,以某电厂型号为YKK710-4的高压一次风机为原型,对其在不同
编者按:据CNZZ数据中心的年终盘点显示,2010年论坛的净增网站数已经超过国内网站数的净增量,成为国内网站增长最主要的力量。而这其中使用建站系统搭建论坛成为绝大多数建站者的选择,从整体上看,在2010年12月份有98.05%的论坛是使用建站系统架设起来的,并且这一比例还呈现增长的态势。这与通用社区软件服务商phpwind在地方与行业社区网站中不遗余力地推动有着莫大的关系。  2010年,国家互联
《财富》杂志7月9日晚间发布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荷兰皇家壳牌荣登榜首.美孚石油和沃尔玛分列二三位。中国大陆公司共73家上榜.首超日本(68家),仅次美国。榜单中苹果公司备受关
三星电子4月2日表示,将与OpenX Technologies合作,提供名为三星AdHub Market的应用内广告服务。该服务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推出。
企业信息化总是经历风风雨雨,并伴随着矛盾和挫折。当谈起公司的信息化实施时,许多CIO千言万语,感慨万千。当问到公司是否已经制定了IT规划?许多CIO却表现出沉默寡言。对于很多CIO来说,制定IT规划可能是倒弄一些数字,目的在于制定出IT部门工作计划和预算,以提供给高层参考和批准。  事实证明,很多企业的CIO都是把IT规划想得太简单了,诸如片面地听取软件供应商描绘的应用状况,兴奋之余而未加思考和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