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上皮病九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上皮病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讨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手术和会诊病例中9例乳腺浸润性上皮病,采用BenchMark自动免疫组织化学仪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9、CK5/6、CK14、p63、SMMHC、Calpon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Ki-67、S-100蛋白等。

结果

9例浸润性上皮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51岁,其中6例均因偶然发现肿块就诊,2例伴局部疼痛,2例有乳头溢液。浸润性上皮病的病理形态特征包括:(1)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实性细胞巢及乳头状、腺管状或条索状结构,细胞核大小、形状不一,缺乏异型性;(2)间质硬化,部分病例伴有间质细胞增生;(3)增生的上皮细胞巢可伸入周围腺管或小叶之间,形成假浸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增生的上皮细胞ER、PR呈斑驳不一的阳性,高相对分子质量CK5/6和CK14阳性,同一病例中肌上皮标志物p63、SMMHC和Calponin在上皮细胞巢周围出现完整、不连续或完全缺失的染色特征,尤其病灶周边部更易出现肌上皮染色的缺失。浸润性上皮病最重要的鉴别诊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低级别腺鳞癌等。

结论

浸润性上皮病是一种重要的假浸润性病变,缺乏真正的细胞异型性、激素受体表达斑驳不一、表达高相对分子质量CK,肌上皮标志物从完整到部分甚至完全缺失等特征是其与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鉴别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住院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照护能力,识别患儿父母知识需求,为家庭支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85例CKD患儿及其85名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和照护能力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85名患儿父母平均得分为(18.21±
目的探讨多人多点多合作(3M)精准定位搬运法在全麻手术后患者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69)使用3M精准定位搬运法,对照组(n=69)采取传统搬运法。评价两组在搬运时耗、使用人数、搬运过程中是否出现管道滑脱,以及搬运前后1 min内患者心率和收缩压的变化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搬运时耗为
目的构建突发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突发传染病护理管理工作的需要。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初步拟定突发传染病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的各项指标,应用Delphi法对20名传染病领域的专家进行3轮问卷函询。结果3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0.91、1.0和1.0,权威系数为0.82,协调系数为0.272、0.311、0.320(P<0.05),3轮函询后各项指标变异系数为0.09~0.22。经过3
目的系统评价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糖尿病足患者的干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护理证据。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1月31日国内外有关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的干预效果的RCT文献。根据改良后的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RCT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延续性护理能显著地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效能[SMD=1.75,
目的探讨冰袋冷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8月某医院确诊膝骨关节炎且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冰袋冷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切口引流量、术后体温及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3天切口平均引流量分别为(330.0±12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