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道要“导”。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培养人才乃是大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而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首要的职责。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是每名大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笔者多年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但是,面对新形势下充满幻想、充分自信的90后的大学生,在教学中,笔者通过探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认识到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课教学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PBL教学法(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法)、团队授课法、引导教学法等。结合国内外的教学法和专业特点,总结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探讨,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曾在教师节上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笔者理解的爱心不仅是“师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都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有了这种爱,教师就会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研究所教课程的内容,专研、探讨各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难上的课,多么不好教的学生,教师都会有相应的办法;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了这种爱,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工作中去,将化成无穷的力量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同时,这种爱也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同时爱心和责任心也是教书育人的原动力,是学生上进心的催化剂,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
用心灵去理解、去欣赏学生
欣赏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赏识。现在的90后大学生,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焦点”,他们自信、活跃、开放,同时也很敏感。所以赏识学生,对学生充满理解、欣赏和期望,是每个大学教师必备的学生观。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性语言,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关爱和期望,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依照这种期望来发展自己。学生喜欢教师时,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越高,学生的表现就越好,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身上的不足,做一个宽容大度的教师。
具备丰富的学识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所教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所在专业知识的新动态。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你的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相关课程的内容的回顾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大学专业课教师了解相关联的内容,并能言简意赅地介绍和讲解;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关心本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你课程的关系,力争使学生能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佩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每门专业课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的稍难,有的相对简单。所以,要想使自己所教的课程变得容易理解、变得学生喜欢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比如,《电机及拖动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涉及到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比较难学。面对这样一门课程,笔者所在课程团队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研究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措施。课前要认真备课,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老师要把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根据知识要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设置问题,采取大量提问的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提问过程中,要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为优秀学生考研深造打基础。对基础较差、学风不浓的班级,要有耐心,课前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印象。根据每节课的重点不一样,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讲授一些很难懂的理论时可以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住公式,不必清楚整个推导过程,以后应用时只要能运用就可以。授课过程中,多举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使感性学习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对想考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去课堂讲授外,还可以给他们开开“小灶”,抽出时间专门为其辅导,平时多收集考研相关习题提供给这些学生,供其自主学习之用。通过循序渐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分析法、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提高兴趣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学生上课缺课的现象基本杜绝,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进,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欢迎和热爱程度,获得了企业对学生及学校的好评。
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能提高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减少代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更希望的是能够在娱乐与兴趣中学习,他们欢迎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适当说一些新潮的、前沿的、时尚的话,既活跃气氛,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也可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有效、更便利。另外,面对现代大学生,加强沟通、减少代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和他们有共同的时代语言,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人人网、微信等新媒体,拉近师生距离,建立互动交流。不仅增进师生友谊,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是学生能了解教师的辛苦,互尊互敬,教学相长。师生间的互敬互爱,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好高校的专业课并不那么难。通过几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的努力和探讨,大家总结出:其实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提问都可以将这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教师有了责任心和爱心,就可以抓住学生心理,对症下药;就可以和学生拉近距离,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接触,慢慢地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不逃避、不抱怨、不懈怠,多思考解决办法,一切障碍必将逾越。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些在困难面前总是能够激情投入、大胆突破的教师,往往很容易找到成功的突破点。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
国务院原总理温家宝曾在教师节上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笔者理解的爱心不仅是“师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勤于钻研、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都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有了这种爱,教师就会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研究所教课程的内容,专研、探讨各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难上的课,多么不好教的学生,教师都会有相应的办法;针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了这种爱,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自觉地运用到工作中去,将化成无穷的力量在学生中树立起崇高的威信。同时,这种爱也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同时爱心和责任心也是教书育人的原动力,是学生上进心的催化剂,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
用心灵去理解、去欣赏学生
欣赏学生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条有效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都希望得到别人、尤其是教师的赏识。现在的90后大学生,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焦点”,他们自信、活跃、开放,同时也很敏感。所以赏识学生,对学生充满理解、欣赏和期望,是每个大学教师必备的学生观。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激励性语言,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关爱和期望,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依照这种期望来发展自己。学生喜欢教师时,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越高,学生的表现就越好,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身上的不足,做一个宽容大度的教师。
具备丰富的学识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所教专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所在专业知识的新动态。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你的授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相关课程的内容的回顾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大学专业课教师了解相关联的内容,并能言简意赅地介绍和讲解;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应该关心本专业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你课程的关系,力争使学生能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佩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多种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是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每门专业课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有的稍难,有的相对简单。所以,要想使自己所教的课程变得容易理解、变得学生喜欢学,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比如,《电机及拖动基础》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涉及到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比较难学。面对这样一门课程,笔者所在课程团队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研究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措施。课前要认真备课,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在课堂上,老师要把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根据知识要点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设置问题,采取大量提问的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提问过程中,要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为优秀学生考研深造打基础。对基础较差、学风不浓的班级,要有耐心,课前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加深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印象。根据每节课的重点不一样,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在讲授一些很难懂的理论时可以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住公式,不必清楚整个推导过程,以后应用时只要能运用就可以。授课过程中,多举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使感性学习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对想考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除去课堂讲授外,还可以给他们开开“小灶”,抽出时间专门为其辅导,平时多收集考研相关习题提供给这些学生,供其自主学习之用。通过循序渐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分析法、提高学习主动性的引导式教学方法、提高兴趣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学生上课缺课的现象基本杜绝,学习成绩大幅提高。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进,增强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教学的欢迎和热爱程度,获得了企业对学生及学校的好评。
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建立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也能提高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和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减少代沟。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更希望的是能够在娱乐与兴趣中学习,他们欢迎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适当说一些新潮的、前沿的、时尚的话,既活跃气氛,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也可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有效、更便利。另外,面对现代大学生,加强沟通、减少代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和他们有共同的时代语言,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通过人人网、微信等新媒体,拉近师生距离,建立互动交流。不仅增进师生友谊,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是学生能了解教师的辛苦,互尊互敬,教学相长。师生间的互敬互爱,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好高校的专业课并不那么难。通过几年来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的努力和探讨,大家总结出:其实在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提问都可以将这些不认真听讲的学生重新拉回到课堂上。教师有了责任心和爱心,就可以抓住学生心理,对症下药;就可以和学生拉近距离,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接触,慢慢地就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不逃避、不抱怨、不懈怠,多思考解决办法,一切障碍必将逾越。方法总比困难多,那些在困难面前总是能够激情投入、大胆突破的教师,往往很容易找到成功的突破点。
(作者单位:辽宁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