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避免统计数据失实措施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1984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统计“是“将原始数据整理转化为二次加工数据或信息的一个过程”。而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理解为“数据的一组品质标志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的综合”。在这个定义中,质量的主体是数据,质量的客体是用户,质量控制的本质就是主体满足客体的能力的综合。如果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是片面的或残缺的,那么一切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方法,都可能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南辕北辙”,这也是强调科学界定统计数据质量基本内涵的原因所在。本文就统计数据失实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统计数据;准确性质量;统计数据失实;措施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
  1.适用性:是指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统计信息是要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阶层服务的一种“商品“。因此怎样使统计信息最大化地满足用户,就是保证统计信息适用性的根本。
  2.准确性
  主要是指统计估算与目标特征值即“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实际上所谓“真值”是不可知的,一般通过分析抽样误差、范围误差、时间误差、计数误差、加工整理差错、方法误差、人为误差、模型设计误差等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各个因素,测算统计估算值的变动系数、标准差、曲线吻合度、假设检验偏差等,将统计误差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置信区间内,以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3.及时性
  主要是指调查基准期与统计数据发布时间的间隔时间。及时性就是缩短统计信息从搜集、加工整理到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缩短调查基准期与数据结果发布时间的间隔时间。另外,应预先公布各项统计数据发布日期,并按时发布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使用户及时掌握使用统计信息。此外,统计数据质量还包括了可比性、可衔接性、可取得性、可解释性、客观性、健全性、有效性等几个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是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属性概念。
  二、统计数据失实原因
  1.统计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
  尽管《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了,但由于落实不力,执法不严,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隐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某煤矿为了骗取国家工资,采取开假发票的恶劣手段,虚报煤炭产量;某县有关领导为了突出政绩,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种弄虚作假、干预左右统计数字的做法严重践踏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工作作风差
  在当今信息社会,统计承担着向各级各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任务,由于职业道德教育欠佳,有些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不深入调查研究数字背后的真相,就数字论数字,就数字报数字,这样很容易导致统计数据失实。
  三、避免统计数据失实的措施
  1.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如某市开展的“统计法规知识大奖赛”就可使全社会尤其是统计人员得到一次深入学习、领会《统计法》的良好机会,从思想上提高了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还可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的理论考试,让法深入人心,以便他们理直气壮地按法办事。再次,对大中专学校经济类专业应加设一门《统计法》基本知识课,同时加大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统计法》课程的课时量,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统计工作岗位后能够依法办事,知法工作,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为党政领导及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加强统计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实事求是
  为了消除人为干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应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张旗鼓地表彰敢于同弄虚作假现象做斗争的先进统计工作者。同时,对那些不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情况的单位或人,通过抓坏典型,及时曝光于社会,进行反面教育,这样,可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此外,还必须要求统计人员学习并掌握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3.积极搞好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必须经常组织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是基层单位更要搞好这项工作,保证一年至少举办一次培训班,并使之制度化,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4.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尽早实行垂直方式
  关于统计管理体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采取垂直方式。即地方各级统计部门的人、财、物都受国家统计部门领导和管理,地方统计局和地方政府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地方统计机构不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这种管理体制不易滋长出行政干预统计数字的现象。尽管在我国现在实行垂直方式有很多困难,但是为避免党政领导任意左右统计数字,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现象再度发生,从长远观点来看我国统计管理体制也必须尽早采取垂直方式,力争再减少一个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5.建立责任制和考评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
  以往对统计数据的检查一般是一年进行一次,由于任务大,人手不足,很容易造成蒙混过关,问题查不出,责任不明了,更谈不上提高数据质量了。为达到检查的预期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评制。尽可能做到每一季或两季都由统计检查机构派出统计检查员到基层参与指导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因为基层数字是搞准统计数据的关键)。每一项检查都应定有考评分,考评分高就说明统计数据准确度高、质量好。反之,质量差,就要追究责任。从基层统计员到综合统计员直到统计检查员,层层制定岗位责任制,找出数据失实的原因,是哪一级的问题就要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杨志彬.数据统计准确性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期
  [2]《中国统计》,2006.3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蛭蛇通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
摘 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当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如何更好的维护人民的利益,怎样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我国环境法虽然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但整体而言仍然滞后。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以弥补传统诉讼的不足,更好的保障公众权利。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特征和作用,在分析了我国国内环
摘 要:死刑以剥夺犯罪分子的生命为目的刑罚,从原始社会产生一直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理论深入人心,死刑作为最严厉,存在时间最长的刑罚,引发了人们对其存废的大量争议。从当前我国的形式来看,死刑将长期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然而,限制减少乃至最终废止死刑,已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死刑制度;基本立场;发展趋势  一、前言  近期制定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将刑法第五十条第一款修改为:“
摘 要:本文从业务实战角度探讨了数据在检察案件中的应用,描述了数据在检察系统电子取证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局限性,探讨了多数据分析在案件中可能的应用及多数据分析软件现阶段的状态和存在的技术难点,最后肯定了多数据分析是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前奏。  关键词:检察;电子取证;数据分析;可视化分析  过去,一旦数据的基本用途实现了,我们便认为数据已经达到了它的目的,准备将其删除,让他就此消失。毕竟,数据的首要价值
目的:研究医用免疫三氧自血疗法对康复科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为临床医师采用医用免疫三氧自血疗法治疗睡眠障碍及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睡眠障碍分析量
目的:探索主客观方法评价的失眠障碍患者睡眠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慢性失眠患者61例,其中慢性失眠障碍(CID)31例、抑郁共病性失眠(ICD)30例。患者完成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