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课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音乐课程的实际教学当中音乐教学和音乐教学理念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素质教学理念还没有在音乐课程教学当中形成影响所造成的。基于此,文章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出发,就目前音乐教学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改革音乐教学当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推动音乐教学的改进和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5-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欣赏就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种活动,音乐欣赏不仅可以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抚慰,而且还能够。随着我国音乐教学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把音乐教学列为了素质教育的必需课程,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各类学校也都已经全面开始了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对于音乐课程当中的音乐欣赏来讲,音乐作品欣赏具有很高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学生可以音乐大厅欣赏也可以在实际生活当中的任意时间欣赏。虽然音乐和生活是一种有机的美好行为,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人觉得音乐是一种无法欣赏到的美,反而把音乐欣赏变成了自己的困惑。
  一、 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一) 音乐欣赏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音乐之所以会让人动容,其主要原因是音乐触及到了人们较为敏锐的情感,并不是音乐当中的音符结构造成的。但是课堂音乐教学则不同,音乐课堂教学大纲要求音乐要版块化,并且要逐一划分,然后才能对号入座。音乐欣赏和古诗词鉴赏是一脉相承的,古诗词当中的某个字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把这字用到句子的语境当中,这个字就充满活力了。所以在音乐欣赏和对古诗鉴赏过程当中只有做到完整的去体会,才能够在音乐和古诗的鉴赏当中渐入佳境。
  课堂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通过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来达到激发学生情感和灵感的目的。但是受传统音乐教学的影响,音乐教师在课堂音乐教学当中往往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主体当中的重要性;仍旧把音乐作者的生平事迹,年代背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仍旧把对音乐作品的自我感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想象力。
  (二) 教学内容脱离音乐教学的实际
  在书刊和杂志出版之前,首先要考虑到受众群体,按照受众群体的不同来设定书刊和杂志的出版内容。例如,儿童读物在出版上就不能按照成人读物的内容要求来设定,应按照儿童语言能力的要求进行简单构筑,减少儿童读物词汇使用的范围和儿童不能完全理解的感情概念。音乐欣赏教学亦是如此在教材选择上也要把受众群体视为音乐教学的主体。但是,目前在音乐教材选择上,很多学校使用都是专业的音乐教材,内容上都是以作品的文化常识介绍为主,强调的都是怎样欣赏作品的音乐结构、曲调格式以及音乐名词的来历和音乐历史的演变过程等,完全是按照专业的音乐学习者的需求设定的,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应该是按照音乐专业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普及的课程,是为提升非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而设定的课程。
  (三) 中外音乐搭配不合理
  近现代是中国音乐课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以近现代为主的教学内容。在音乐课程的欣赏教学当中由于课堂授课内容的变更和教材更新速度的缓慢,音乐欣赏教育在中外音乐的选择搭配上很不均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音乐欣赏教学课堂当中对于近代音乐教学的选择比较少,都是以古代为主。国外音樂的选择也都集中在近现代以前,内容太过原始,学生一味地啃食旧的音乐知识其学习热情不是很高。第二,教材内容的设置上太过西洋化,导致学生对本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了解的少之又少,埋没了中国传统乐器和伟大的音乐作品的发展史,岂不知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音乐文化而且还拥有大量的优质的音乐作品;所以传承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
  (四) 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不完备
  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音乐欣赏课在历史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作为学校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正式被定为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学校相继开展了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年级进行了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开始了对音乐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各大专业院校进一步深化了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但是由于音乐专业的学习要投入很大一笔费用,这就使得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就业和任教,相比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学校却很难聘用到专业的音乐教育人员。部分地区从事音乐教学的人员专业并不对口,很多教师并不能把专业的音乐知识普及个学生,学生也很难做到对音乐的欣赏。况且还有很多学校,并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无法满足音乐教学对于音乐器材的要求。
  二、 对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 培养感性体验,亲自参与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欣赏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参与性,而对音乐欣赏只是简单的聆听是不能真正感悟到音乐所传递出的内涵的,所以聆听欣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教师在音乐欣赏授课前应做好对音乐素材的编排工作,便于教学当中学生更好的用形体进行展演;强化学生在音乐欣赏当中的感性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在音乐欣赏当中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 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欣赏者的异地文化背景是引发异地族人在音乐欣赏当中对本族音乐产生共鸣的前提;随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一味地崇拜和仿效西方音乐的时代一去不返,世界多元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已经来临;例如很多发达国家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把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扩充本国音乐教学当中音乐的类型、以及将固有的文化理念向多元文化理念转变等等。所以,音乐的创造不是靠“一个”、不是固定“一个时期”、更不是在“同一个环境”下,音乐创造是自由的有灵性的。学生学习音乐欣赏应该是在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当中,在不同文化魅力的熏陶下,对音乐欣赏进行感性体验,这对于音乐欣赏教学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三) 设计综合课,深化审美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各种类型音乐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也对音乐作品有了各种不同的评价,虽然评价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都在音乐欣赏过程当中得到积极的多样的体验。可是如何将五花八门的音乐从人们的器官层面升华到人们的精神层面呢?这就要求学校在音乐教学课程设计时要以音乐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把人文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和音乐欣赏结合起来,为学生打造一个综合的生态文化圈,增加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体验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性能力来促进学生对于生命的珍惜和热爱。
  (四) 选取更适用的教材
  学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体,所以音乐欣赏教材的选择应以学生为主。学校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首先应对学生的音乐基础有所了解,按照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能力来确定适合的音乐欣赏教材。音乐欣赏教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当中获取更多音乐知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所以音乐欣赏教材内容的设置一定要具有高效的学习和鉴赏价值,不要沿用专业化音乐教材。这样学生就可以在音乐欣赏教材当中获取更多的与生活相关的音乐素材和音乐创作灵感,从而更好的了解音乐欣赏。
  (五) 提高师资力量,完备硬件设施
  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条件。学校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教师考核制度,聘用专业能力强的音乐人才进行教学。并定期组织音乐教师进修学习;丰富音乐教学工作者的授课技巧,满足教学内容更新对于音乐教师的要求。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完善学校在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上的不足,为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欣赏和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这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音乐欣赏教学具有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作用,符合精神文明发展下的客观要求,只有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在音乐鉴赏方面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文章之所以对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就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音乐欣赏课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重视。
  参考文献
  [1]林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谈职校音乐课欣赏教学[J].考试周刊,2016(94).
  [2]杨明荣.高校音乐欣赏教学误区问题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
  [3]黄涌智.多元化音乐欣赏教学分析[J].黄河之声,2016(13).
  [4]农花.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究[J].大众文艺,2014(05).
  [5]胡建华.审美教育视域下高职音乐欣赏教学探析[J].歌海,2014(02).
  [6]袁安納,毛姝.论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J].音乐大观,2013(12).
其他文献
【摘要】所谓艺术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艺术教育现象的学科,以艺术为媒介进行教育,强调落实为艺术教育。而二胡教学发展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无论是普通的二胡兴趣班,还是高等院校的二胡专业,都足以证明,二胡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具有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二胡教学;乐趣  艺术教育学一门研究艺术教育现象的学科。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音色优美、寓意饱满,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在音乐上的地位
本文从铁路行业治理的视角,以铁路企业间的相互依赖性及其行业内协调制度为分析对象,分析中关铁路行业治理制度环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中美铁路行业内协调的制度安排的细节及
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
文章由“音乐本体”的论点出发,兼及后现代等理论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反思对比,引出对音乐本质属性的再思考:认为音乐的本质属性不仅是使得音乐成为音乐的本质规定性,着眼点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