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03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历史的观念下书写的中学历史课本规范了教学的边界,而在整体的框架下忽略了民族区域的历史资源,所以民族区域的历史课程资源暂处于一种待开发的状态,结合中学历史的教学任务,适当的利用民族区域的历史课程资源,形成课本与历史实物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改变教育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中拥有五十六个民族,而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规范下,少数民族也在使用着与汉族其他地区同样的教材,从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历史资源的开发中来看,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效的将民族区域的历史资源与中学历史课程进行结合将能够推动课程的改革,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民族区域的历史资源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在开发中受着多重制约性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众的范围局限于民族地区,因此对于资源开发的战略选择上也要具备针对性。
  一、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教学模式的限制
  从历史教学的实际中来看,首先历史教学的蓝本来自于统一规定的教材,这些教材具有普适性,主要针对着的是国家的历史而对于地区的历史与文化涉及的较少,但是对学生同样具有社会化的作用。其次在教学上教学成果的考核也是以教材为标准,教师成为核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教师围绕着应试的方向转,无论如何也是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研究民族区域的历史课程资源,同时教学资源一般都是由教学先进地区向外围进行辐射,而在部分民族区域内,教学资源有限,教育水平不是很高,因此只能借鉴别的地区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资源,所以也就制约了本地区的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教师认知上的局限性
  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对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就是教师的质量上,教师在就业选择上也是理性选择的经济人,对于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来说,他们在权衡未来发展的前景时必然会舍弃在民族落后地区工作的机会,而民族区域中一般都是由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来任职。[1]一方面老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已经完全形成,在缺少外界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一般会满足自己的知识储量,很少去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有一些老师认为应该严格按照书本知识上来开展教学,所以摒弃了对地区资源的开发。
  (三)物质基础的有限性
  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受到地区物质基础的有限性制约。课程教育的展开需要资源的投入,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需要资金链条的供应,而在现实中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对于这些资源的供应是缺乏的,而且教育发展的效果也是缓慢的,教育成果回馈社会的周期较长,因此很难的吸引物质资源的供给。民族地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并非没有,即使存在一些资源,也很难发挥其作用,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二、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向
  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在基本的物质条件满足后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挖掘,而资源开发的目的不在于以应试的风向标为指导,而是要结合历史课本的知识展开对地区生活环境的重新认知。
  (一)加强民族语言文字的整理,协调文化间差异
  民族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拥有不一样于其他民族的标志。在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需要延伸课本的教学内容,注重民族语言以及文字的整理,特别是对一些谚语的历史由来以及民族地区的一些典故进行重点的剖析,让学生能够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能够融入整个社会之中,弱化在社会交往中可能出现的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一方面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可能会影响到历史课本的学习,因为历史课本是由汉语编辑的,所以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可以借用双语的资源来展开教学,实现对民族语言的尊重。[2]两种语言文字的共同使用在不排斥对民族认同感培养的情况下,实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二)注重对民族历史景观的研究,丰富历史案例素材
  民族地区存在着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地理地貌的独特影响,因此民族地区的历史景观较为丰富,特别是民族区域在历史时期由少数民族生存并创造过丰富的历史遗产,对这些历史遗产的开发以及参观将给学生以近距离接触历史文化的机会,学生也走出了课本有限的知识,将内容具象化生活的体验,从而能够准确的感知历史结论。在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的组织学生参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景点和遗迹,拓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实现对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改善。
  (三)尊重民族习俗观念,强化民族独特性认知
  民族地区居民受到地理环境以及历史风俗的传承影响,一般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有些风俗习惯已经成为自己民族的特色,中学历史课程需要借助这些民族风俗习惯来理解其中的历史细节,增强对历史的全面性把握。[3]民族风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整个形成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根据民族成员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认知而选择并经过长期的固化演变而成的习俗,它是研究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历史资源的开发上只有把握了地区民族的行为理念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
  三、结语
  民族区域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方向性,而这个方向是沿着课本与民族区域历史相结合的焦点开展的,民族区域历史具有独特性,但是它又是民族历史的一个部分,中学历史课程资源中的开发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为目的,紧密的结合地区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素珍.挖掘历史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65—66.
  [2]罗进.论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策——以遵义地区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03):66—70.
  [3]陈丽.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的教学定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2):34—35.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其他文献
基于专业化视野下,无论是小学文化课教师,还是小学班主任都应不断学习掌握各类艺术知识和技能,促使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利用自身艺术素养更好地辅助文化专业课的教学,有
莲花山花儿是一种富有特色的民族曲调,主要起源于吐蕃地区,受到吐蕃文化的重要影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沉淀,这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曲调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音乐形态特征,成为
摘 要:由于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等原因,使得应届毕业生急剧增加,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不是空谈,然而贫困生在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处境更为艰难。由于贫困生存在经济资源匮乏,内心压力过大顾虑较多,并缺少相应的求职技巧和实践能力,使得他们在应聘中缺乏自信就业困难。因此,给予贫困生积极地就业指导、提升综合竞争力、加深自我认知等,从而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使得贫困生
钢琴演奏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高涨,如何构建一个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钢琴教育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不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民歌作为民族地区特色的文化符号,在各地都有着很多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对于地区音乐发展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其引入到高校音乐的各类教育之
手风琴的独特结构性注定了它自身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奏,在民族风格的演艺方面也正是由于手风琴拥有独特的多元化的音色为一体的结构组成,可以演奏多种音色的乐曲。这是一个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041-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重组和调整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探索空间,引领学生在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声乐演唱作为一种演唱方式,带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语言作为声乐艺术构建的基础,更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无论何种声乐教学均不可脱离语言而独自形成,所以语
作者简介:田省会(1973-),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回民中学,初中化学教师。  摘要:化学原本像生活一样是绚烂多彩的,但是照本宣科的课堂往往使得初中的化学学习变得很枯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以具体的例子为支撑,详细地说明如何在初中课堂上利用风趣语言、联系生活和有趣实验三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化学教学;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
摘要:动机激发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广泛研究的热门理论。舞蹈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将教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针对性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本文探讨了动机激发理论的理论内涵,并就如何利用动机激发理论实施舞蹈分层教学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动机激发理论;舞蹈教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7-0128-01舞蹈是一门充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