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试验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应当是“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健康的人格,使学生终身受益”。本文主张采用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的模式来开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关键词]独立学院 心理素质教育 活动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of the fundament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education should be aimed at "enhanc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haping a healthy personality, so that students will last a lifetime." This paper advocates 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mode of teaching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n independ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education.
  [Key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the activity approachmental health
  
  1 引言
  相关研究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因学习和生活不适应、人际关系问题等引起的心理冲突,依赖性强、自私、嫉妒、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个性特征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1]。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设计上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并加以试验,探索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该模式尝试以专题的形式,主要通过开展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既要避免枯燥讲授知识,又不仅停留在活动本身上。
  新的教学模式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用4课时对心理学基本知识作简要讲解,包括心理学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及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用24课时进行心理教育的六个专题教学。它们分别是:第一讲: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心理素质。探讨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第二讲:人格与个性心理,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完善人格。第三讲:压力调适与挫折应对。结合实际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应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有效调节,增进心理健康。第四讲:学习心理,让学生掌握人类记忆的规律和学习策略,使学习更为高效。第五讲:情绪与健康。结合合理情绪疗法,分析不良情绪的表现及其原因,指导学生对其进行自我测定和调节。第六讲: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结合大学生常见沟通障碍、人际交往不良情形进行教育和训练,提高交往技能。
  按照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系统地教授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辅导技能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在新的教学模式中,除了以常规的讲授教学,介绍心理学基本知识外,我们采用专题的形式,以心理活动为手段,辅以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心理剧、课堂演练,加以大量的讨论和引导,以及课后的分组作业为主题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动学生自己的心理体验、切身感受,加深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理解,发挥心理学课对他们自身的教育与辅导功能。为了检验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我们在独立学院大一新生心理学公共课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项教学实验的研究。
  2方法
  2..1被试
  在某独立学院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分属于文科类系和理科类系各7个自然班的学生作为被试,所有学生都是按照正常教学安排正待学习《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其中文理科系各为5个班,另外4个班为对照班。
  2.2实验设计及步骤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后测实验设计。在实验班采用心理素质专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对照班采用常规方式教学,即我们常用的依选定教材的体系和章节顺序讲授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在同一学期、相同的课时数(36课时)内完成大学生心理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学期结束时实验班和对照班完成《大学生心理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以考察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对学习兴趣的自我评价、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教学活动的评价等四个内容共12道调查题目,每题均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对该项目的评价越高。
  本实验共发放调查问卷756份,回收686份,回收率为90.7%;其中有效问卷664份,有效率为96.8%。
  3实验结果: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调查问卷上的结果做了T检验(T—TEST),结果如下: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调查问卷的各项评价水平上的差异及显著性水平
  注: N实验组=190,N对照组=474。
  可见,总的来说实验班学生明显比对照班学生对所接受的教学方式的评价要高,这种差异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等方面均有一致的体现。在对大学生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上没有差异。
  4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教学调查结果来看,独立学院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学采取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的评价和反应是满意的。问卷所涉及到的四个方面中,学生对其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等三个方面均有良好的反应。对于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以一种活泼的方式来接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对于传统的知识介绍、讲授和分析,他们表现出厌烦的一面,即便是对待自身生活上出现的问题,也喜欢在讨论和团体活动过程中得以解决,这与邓旭阳等人先前的研究一致[3]。
  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方面,两组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差异,说明了每个大学生在开展心理学教育之前都对心理学产生好奇,渴望能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随后进行的学生访谈中也证实,学生觉得学习心理素质教育专题之后,对自己心理方面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对自身存在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入,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以前从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在课堂讨论和演练活动以及课后分组练习过程得以更好地解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到学习的气氛浓厚,师生互动的增强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问、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这说明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不仅教学形式令学生耳目一新,而且确实是调动了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要求学习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方法的内在动机。因此,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应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
  相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弹性人格的塑造,更为关注大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防治心理健康[4]。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能够避免习惯性的单纯的系统教学带来的一些教与学的弊病。采用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方式,能将理论融入到实际应用中去,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描述分析。通过活动、谈论和演练的方式,可以使我们充分地发挥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问题指导下体验、在体验中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突出了心理学知识技能在增进心理健康方面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如专题设计可结合有关问题开展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心理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或训练,具体、形象、有针对性,使学生不仅觉得所学知识有用,而且通过学习他们能掌握,能用,会用,能够切实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心理素质。
  采用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学课程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教学设施的要求高,需要多媒体条件的、既能进行传统的教学活动又能开展学生活动的课室或专门的活动教学室;二是增加了课堂控制的难度;三是往往会受学生影响,停留在活动本身中,难以深入下去。
  5结论
  以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原理为基础,以活动为形式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良好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田家莉,徐广玉,彭秀坤,陈月强.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13(4): 317~318.
  [2] 邱鸿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7~9页.
  [3] Xu-Yong Deng,etc.Effe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on remission of adjustment disorder in college freshmen [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4,8(15):2962-2963.
  [4] 厉红,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涵研究,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8,(16): 136
  作者简介:
  张传柱(1982~),男,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教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