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团体沙盘游戏在初中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3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时代发展和中高考改革,中学生涯教育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学校生涯教育应帮助学生为面对未来生涯的变化和不可预测的问题做好准备,提升在未来生涯中适应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沙盘游戏具有开放灵活的形式和较好的启发触动效果,本案例初步尝试将团体沙盘运用于初中生生涯教育。
  关键词:生涯教育;团体沙盘游戏;初中生
  1957,职业心理学家 Super提出“生涯”的概念,即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1。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涯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而对于中学生来说,与他们最密切相关的中高考,已经全面改革为选科选考。在这样的时代环境和中高考制度背景下,中学生涯教育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
  沙盘游戏作为一项技术,在心理治疗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其开放灵活的形式和较好的启发触动效果,而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与推广。实证研究已经证明,沙盘游戏对于考试焦虑、社交焦虑、依恋、创伤干预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是重要的心理治疗和辅导技术。但目前,沙盘游戏在生涯教育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彭贤、朱丽霞的研究选取1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五次团体沙盘游戏对实验组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团体沙盘游戏有效促进了实验组大学生的自我了解、自信心、生涯决策力以及生涯目标明确程度2。和佳妮在14名大学生中,通过其次团体沙盘游戏,验证了以上结果3。此后,王筱夫在7名高中生中尝试开展运用团体沙盘游戏进行生涯教育4。
  本案例尝试运用团体沙盘游戏,进行初中生的生涯教育辅导。本案例中学生所在学校为北京海淀区北部一所农村学校,参与团体沙盘游戏的学生人数为8人,均为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学习校本课招募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其中男生4人,女生4人;京籍学生5人,非京籍学生3人。使用团体沙盘游戏进行的生涯辅导共进行五次,侧重于生涯教育中的自我探索以及学习竞争与合作。
  一、团体沙盘活动
  团体沙盘游戏均在心理专用教室进行,采用标准团体沙盘,沙具涵盖人物、动物、植物、建筑、家具与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物、石头与贝壳等九大类,约2000个。
  团体沙盘规则:每一次团体沙盘活动中,学生进行摆放的顺序由抽签决定。每一轮根据抽签顺序,学生依次选取自己想要选择的沙具并摆放。每轮每名学生进行以下一项动作:a: 选取一件(或一组,如石子、茶具等)沙具,放入沙箱;b: 更改沙箱中一件沙具的位置;c: 取走沙箱中的一件沙具,放回沙具柜。如希望进行多项,则需要等待到下一轮。在同学选择和摆放的过程中,其他人不进行干涉。
  團体沙盘活动过程中,教师保持观察和记录,基本不参与引导和干预,以促使团体沙盘尽可能自由、真实地呈现。
  (一) 第一次团体沙盘
  第一次团体沙盘活动带领同学们先认识、感受沙盘。教师介绍沙箱、沙具等,说明团体沙盘的规则。请学生自由感受沙箱中的沙子。之后,教师将沙箱分为9个区域,空出中心区不进行摆放,其他8个区域根据抽签顺序,每位同学选择一个,进行个人沙盘的摆放。摆放时给予一定引导,首先请学生选择一件自己最喜欢的沙具,摆放自己的个人区域,第二轮选择一件和自己最像的沙具,之后再自由选择摆放。共进行5轮。
  讨论分析:
  第一次团体沙盘,采用在团体沙箱中划分出个人区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安全的空间进行自我探索,在人际互动中用边界保护个人,以避免一下进入团体沙盘带来的攻击、混乱和不安全,为学生提供适应和融入的过程。教师在个人沙具的选择中给出了“我最喜欢的”和“最像我的”这两个引导,辅助学生在个人区域的沙盘摆放中,进行自我探索。
  从学生呈现的个人区域来看,攻击、守护、有路过的人(或动物)是频繁出现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在尝试着将自己与外界世界和他人进行联结,同时也反映出学生个人外向或内敛的性格特征,以及各自应对同伴竞争的态度——攻击、回避或自我保护、合作性的联结。在这一次沙盘的摆放中,也出现了对攻击这一主题的讨论和转化。
  (二)第二次团体沙盘
  在经过第一次团体沙盘的初步体验之后,第二次正式由8名同学共同来摆放整个沙盘。不设主题。教师指导语:“各位同学按照抽签的顺序和每轮一个动作的规则,自由选择沙具并在整个沙箱中进行摆放,最终呈现出大家共同完成的一个沙盘作品,并需要大家共同讨论,为这个作品起一个名字。”本次沙盘共进行5轮。
  沙箱中挖出了一大一小两座山峰和河流,山顶上的奥特曼和仙女的四周树立了刀戟标枪,山坡上有一个小炸弹人,周围铁轨上放了两块架空的草皮。右上角小Y同学单独划出一个小岛,靠角落放了龙猫、小狗、小猫。最终大家讨论确定作品名字为“对比”。
  讨论分析:
  在摆放过程中,维护仙女和攻击仙女是同学们情绪感受比较强烈且较为关注的部分。有的同学用小花装点仙女,有的同学用刀戟表达对仙女的攻击,有些同学通过言语参与对仙女的支持或反对。起名字的过程大家也围绕仙女进行讨论,提出了支持和反对两方意见,最终确定用“对比”作为作品名字。对比既是对沙盘核心仙女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对比,也是沙盘中左侧宁静平和较为一致与右侧强烈反差、丰富又混乱的对比。
  在一个无主题的沙盘中,主题如何逐渐呈现,谁会成为主导者,我在团体中会处在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我的声音是否被听到、意见是否被采纳,我与他人是怎样的关系,我在团体中是要凸显自己还是配合他人,这些都是学生在沙盘游戏的活动中有意识或无意识需要处理的议题。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比较有攻击性,希望占有更多的资源,有的同学比较回避,有的同学尝试用自己的主题来平衡抵抗冲突。大家在团体的磨合中探索自己的角色位置,以找到适应社会环境和要求的方式,来面对竞争、形成合作。
  (三)第三次团体沙盘
  在第二次学生体验了无主题的自由团体沙盘搭建后,本次团体沙盘继续采用全体同学依次轮流摆放的方式。这一次团体沙盘提前有教师设置了生涯探索主题:我的理想生活。本次沙盘共进行4轮。   沙盘左上角大山峰,河流环山,其他三面有些小土坡。上方和右侧竖直插着一些铁路轨道。山峰靠沙箱中间的大型假山、四合院、中间放了一棵树和一个原始人,山坡周末零星放有石门、白色圣诞树,亭子、炸弹、公主、“文明从我做起”标语小人。水面上有小桥、小和尚、小船,和战船、鲨鱼。左下角是龙猫、小猫、狐狸、羚羊,还有一个塑料玩具锅和一个鸡蛋,靠水边放了帆船酒店和一棵树。
  讨论分析:
  团体沙盘不同于小组作业,我们希望每个同学的意志尽可能在其中展现,而非成为部分同学的作品。大家各自的“理想生活”很不同,但需要尝试共同存在于沙盘中。每一轮的摆放,也影响着每位同学对自己“理想生活”的建构。
  对于“我的理想生活”的解释,小W同学说希望自己能挣很多钱,给父母买一个带花园、大假山的房子,假山是他主要的象征。小J同学说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像桥上的小和尚一样宁静平和、无忧无虑。小H同学说理想生活是设计建造新型的城市,竖直的轨道是他的主要象征。小R同学希望理想生活是即使在混乱的世界中也能保持公主的优雅高贵,左上的公主是她的主要象征。小C同学的理想生活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给周围带来一点美好的东西,她最终摆放的是四合院边的亭子和面对着龙猫的小羚羊。小Q的理想生活是改变不好的东西,他最终摆放的是轨道边的炸弹和文明标语小人。小D的理想生活是旅行,帆船酒店是她的主要象征。小Y的理想生活是宁静,每一次沙盘中都出现的龙猫,是他的主要象征。
  尽管同学们对于理想生活的描述,有的明确具体,有的比较抽象,但这个探索过程本身,对于学生逐渐清晰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第四次团体沙盘
  第四次团体沙盘继续采用全体同学依次轮流摆放的方式,主题为生涯探索:10年后的世界。团体沙盘共进行4轮。
  本次沙盘作品给人直观印象是沙具很多,显得非常密集。中心小岛上放着大四合院、小屋,中心岛屿与右上区域相连,连接位置放着橙色大树。右上角叠放了沙发、柜子等家具,柜子上有2个原始人,家具后有木门和大树。沙盘左上角摆放了唐僧师徒四人和吊脚楼,沙盘左下角摆放了花、草和小兔子。沙盘右下角摆放了钢琴,钢琴上放了3个木头弥勒,和一对婚礼喜娃。其余空间里较为密集而均匀地摆放了数量众多的恐龙、哺乳动物和海洋动物,填满了沙盘的空间。
  讨论分析:
  在团体沙盘后期同学们用动物将沙盘填满,这可能与突出个人在团体中的存在感有较大的关系。尽管原本主题的设置,预期的是同学们构建出自己心目中10年后世界的样子。但在团体互动的过程中,似乎每个人自己预想的“世界”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探索、搭建沙盘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清晰自己喜欢什么样、不喜欢什么样,另一方面,更在学习适应整体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自己的调整,并努力让自己在其中找到位置。
  (五)第五次团体沙盘
  最后一次团体沙盘,与第一次在团体沙箱中划分个人区域摆放沙盘的“前测”形成对应,作为“后测”,恢复到划分个人区域的团体沙盘。划分个人区域,意味着它更接近与个人沙盘,个人边界更加清晰,团体互动减少,但能够观察到他人的区域内容,有可能在各自区域内形成相互影响和互动。本次沙盘设定生涯主题:我的职业生活。沙盘共进行5轮。
  讨论分析:
  学生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例如,小C、小J、小D和小Y同学使用较多的植物、小动物,摆放以风景为主,风格宁静平和。小R同学以动物、人物为主,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小W、小Q和小H选用较多代表力量和攻击的沙具,主题也与战争和攻击关系比较密切。
  同事,团体沙盘也带给学生成长和变化。例如,小C同学表示,面对团体成员在沙盘中摆放具有攻击性或者占有性的沙具时,一开始会回避,但逐渐尝试学会表达自己的态度,尽可能形成合作。在团体中非常内向的小Y同学,从一开始摆放沙盘完全与他人隔离,逐渐能够尝试与他人有些许联结,例如小动物面向外部、引入新的动物和沙具等。小W、小Q和小H从一开始令团体成员反感的强烈的攻击和占有形式,到最后逐渐收敛,表达力量的方式也逐渐更能够被团体和规范所接受。
  在生涯发展的过程中,升学、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竞争与合作是学生始终需要面对的议题,个人生涯的发展也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提升应对期望之外的状况,帮助学生在生涯发展中面对变化具有更强的适应力。这也正是本案例团体沙盘活动所关注的核心。
  二、总结与改进
  本案例团体沙盘活动是将沙盘运用于初中生生涯教育的初步尝试,活动主题更多关注在学生处理自我与他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同时,初中生对职业生涯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结果尚不明确,因此在沙盘中更多呈现出某种特征、带有象征隐喻的抽象状态。沙盘充分发挥出其非言语表达、连接潜意识的功能,学生在团体沙盘游戏中尝试学习应对冲突和竞争、表达自我、接纳他人的能力,较好地达到活动设计的目的。
  未来使用团体沙盘游戏开展生涯教育,可以根据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不同特征相应进行。活动设计可以引入更多生涯相关主题,如霍蘭德职业岛屿的搭建、升学选择、未来工作的一天等主题。同时沙具需要增加职业人物、职业场景探索、职业选择的具体内容,从而能够更好地呈现出学生生涯发展目前的状态和问题。
  此外,可以将参与生涯团体沙盘活动的学生设为实验组,与其他不接受干预的学生形成对照,在团体沙盘系列活动中加入学生生涯发展水平和生涯适应力的问卷前测后测,以定量研究检验团体沙盘游戏对学生生涯教育所发挥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Super, D. E., & Bachrach, P. B. (1957). Scientific careers an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theory: a review, a critique and some recommendations.
  [2]彭贤, 朱丽霞. 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 2011(3):723-726.
  [3]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以大理大学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43).
  [4]王筱夫. 团体心理沙盘在一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10):33-36.
其他文献
摘要:大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主要是以培养幼儿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为主,让幼儿异想天开,幻想并创造未来。对于美术作品的评价,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师的有效评价,恰当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只有站在幼儿角度去欣赏幼儿的作品,用孩子的心态去看幼儿的作品,用幼儿的语言去解释幼儿的作品,给予幼儿必要的技能上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评价在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名小学情绪行为障碍儿童——“喷火龙”的状况描述,拯救其产生原因,分析其“喷火”的功能,从而通过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利用应用行为分析辅导其情绪问题行为、情绪课程等方式拯救“喷火龙”,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喷火龙;情绪行为障碍;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  一、“喷火龙”“火山喷发”  一日,几个小同学惊慌地跑来办公室找我:“刘老师,你快去看看小聪吧。”我冲忙跑出去,一幅“恶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故事、游戏体验等活动,了解做事情之前有计划的必要性,体验计划带来的益处。  2. 通过学生亲身实例与成功人士的生涯案例,体会做事有计划的重要性对于现在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通过小组合作制定计划、家长视频等活动分享如何制定计划,初步掌握合理制定计划的方法,提高此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学生亲身实例与成功人士的生涯
期刊
摘要:性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我校子课题是《小学中年级学科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研究》,以学科文化课渗透为切入点,在课堂中、在活动中有效落实性健康教育。在找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后,通过前期调研积累相关数据,提升教师素养,并有的放矢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借力专家资源,有效进行课题研讨,使得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关键词:中年级;学科渗透;性健康教育  一、问题提出  性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
期刊
摘要:艺术活动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都是很关键的,泥塑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活动,如今“新颖”的出现在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有效“载体”,通过环境导入、材料投入、游戏载入,使得泥塑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在其中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关键词:艺术活动;泥塑;创造力  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越来越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在五大领域中,艺术是培养与锻炼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领域,而其中美术活动又是
期刊
摘要: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外第一小学位于二环内,就读学生多为医生、职员、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经验的扩大,思维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除此以外,随着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也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预防学校师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解决学校仅有一位兼职心理教师,师生需要广泛和心理服务提供不足的矛盾,心理教师通过3个方面在学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期刊
摘要:结合聋生的学习特点与实际,选用合适的教学软件,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简单易接受内容入手,由浅入深,培养兴趣;组织协作学习,体会合作的快乐,提高兴趣;精讲多练,熟能生巧,延续兴趣。  关键词:培养;聋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聋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手势语言又受到抽象性强、表达不够出确清晰的限制,视觉器官的使用便成为获取信息、认知宏观世界的主要手段[1][2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初高一新生为样本,调查了学生拥有、使用手机的情况以及使用手机带来的影响,以指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同时为家长和学校引导和管理学生合理使用手机提供实证支持。结果显示,学生普遍拥有个人手机。多数同学使用手机适度,功能主要是娱乐休闲。但也存在过度使用情况,对健康、学业和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手机使用;手机依赖;中学生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
期刊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应该是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和自由,使他们的能量得到最大发挥。  关键词:倾听;观察;提问  在大班第一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有关“电”的系列主题活动,并开设了相关内容的科学角。在科学角里,通过和孩子们的互动,我有很深的感受,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观察者(少说多看),然后才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也是《纲要》所指出的。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椅子树》绘本,进行了崭新和鲜活的教学设计。通过绘本故事学习,促使学生懂得欣赏对于人的生命成长有多重要;通过教育戏剧和一人一故事、身体建筑等的元素使用,体验到“欣赏”对于生命成长的转化很有力量;并激发内心对“欣赏”行为的向往和践行的情感。  近几年,绘本不断融入了生命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生命教育实践者感觉到绘本的价值和意义,但对于绘本教学的探索,我们处于起步阶段。  一、问题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