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静脉留针透明膜固定方法的改进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头皮静脉留置针;透明贴膜;固定方法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480-02 中图分类号:R 47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58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欧美国家于1958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目前已成为我国临床输液的重要工具 ,尤其在儿科深受护士及家属的认可,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小儿双手易动乱抓且患儿头部容易出汗,以及有些家长不配合等因素,因此护士如何成功地静脉留置并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是困扰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 。多年来我们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发现留置针贴膜的固定方法不同,留置时间也不同,我们摸索到了一种比较好的固定方法,并进行了比较。证明该方法能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相对延长而没有发生静脉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到2009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患儿88例,根据同期住院病人的年龄、一般情况等选择条件接近的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1.5个月到2岁,平均年龄为(11±4.6)个月。实验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1个月到2岁,平均年龄为(12±3.8)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材料选择:上海浦江金环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24 G蝶型留置针,3 M无菌透明贴膜、2%碘酒、75%乙醇等。两组均选择头皮静脉,按照留置针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均用贴膜内附胶带粘贴在套管针翼处固定,对照组将整张贴膜直接粘贴在留置针上进行固定;实验组在穿刺前将贴膜折叠,剪成两等份,并在剪切面中间剪一深约1 cm的切口,按常规穿刺成功后用内胶带在针翼处固定,取备好贴膜的一半贴在留置针上前方,以贴过肝素帽与留置针的接头处为度,另一半贴膜贴在留置针的后下方,贴膜贴过接头处,并与上前方的贴膜连接,使穿刺点的周围形成一个封闭的无菌区。两组的贴膜方法均为取无菌透明贴膜揭掉敷料衬底,暴露黏膜表面,将贴膜与针座及皮肤紧密粘贴减少空气腔(冷天用双手大鱼际肌按压贴膜30秒,热天用无菌棉签擦拭汗液)。两组均在贴膜上注明穿刺的日期和时间,每天输液完毕均用肝素盐水进行正压封管处理,认真观察和记录两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针眼处出现红肿等情况。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5天,平均(3.72±1.34)天,针眼处出现红1例,占2.28%;实验组留置时间为3~8天,平均(5.45±1.73)天,针眼处均无红肿。两组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244,P<0.01),实验组留置时间较长。两组不良反应(针眼红肿)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05)。
  
  讨论
  
  常规透明膜的固定方法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能去除皮肤表层的油脂,使透明贴膜与皮肤充分接触,使留置针固定性更好,冷天用大鱼际肌按压贴膜30 s以上,目的是通过热传导作用使贴膜与皮肤温度接近,利于贴膜的胶层与皮肤粘合,增加牢固性。改进后的留置针固定法(实验组),留置针前后有贴膜粘贴,前后有拉力,更符合力学原理,而且套管周围空气腔少,敷贴与皮肤紧贴面积多,稳定性高。不必要用胶布围头部一圈来固定,减少了局部皮肤对胶布过敏的现象发生,也节约了胶布,而透明贴膜没有其他的胶布覆盖,透气性好,避免了穿刺部位的潮湿,透明膜粘贴面的皮肤不易出现发红或皮疹。改良后的固定方法用的都是一张透明贴膜,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能将留置针完全包裹,只有肝素帽尾部暴露,减少外力因素对留置针的碰撞,避免了留置针意外拔除或滑脱。保证了留置针较长时间的留置,且能够保持静脉通路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减少反复穿刺而导致的对浅静脉的损伤,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防止了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护患纠纷。同时改良后的固定方法能使穿刺点周围均有无菌的透明膜粘贴,形成一个封闭的无菌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医院感染率。因此笔者认为,该方法值得护理同行们借鉴。
  
  参考文献
  [1]漆 平,闵丽华,陈 苹,等.3M自我粘缠外科绷带用于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4B):41-42.
  [2]谢少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临床研究近况[J].现代护理,2003,9(9):672-673.
  [3]曾 雁.小儿头皮穿刺巧固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7.
  [4]冯俊荣,严首春,胡雪慧.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送导管方法的改进[J].护理管理杂志,2006,21(19):13-14.
  [5]陈 兰.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改进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5):603-604.
  [6]黄文璟,朱建宏. 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9):52-53.
  [7]翟红敏,徐丽萍.自粘性弹力绷带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9):23.
  (收稿日期:2010-06-10 修回日期:2010-08-02)
  (编辑:梁明佩)
其他文献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专家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教学中的思维活力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就现行高中英语教材而言,我们可以尝试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去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和体系。学习者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背景、经验对外部传递
学习语文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过时的,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学好语文。同时,更要在学好语文的基础上锻炼培养学生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分A、B两组,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30例为降压组,B组30例为对照组,应
教是为了学,但到底如何教,如何学,如何评,三者之间关系如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恩(Cohen,S&#183;A)最早提出了"教学一致"(Instructional Alignment)的概念,用来替代教学中的
整本书阅读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课程内容之一,是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一个任务群,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课程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