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礼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德育教育贯彻实施当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不仅是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民族文明延续的要求。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儿女对于礼仪的崇尚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所无法匹及的。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礼貌是教养人的第二个太阳,由此可见,礼仪之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塑造性,是培养学生礼仪最好的一个阶段。小学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是学生经常性接触的课程,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文明礼仪的传播十分重要。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文明礼仪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缺失,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有着较高可塑性的小学生而言,在这个阶段缺失文明礼仪教育无疑是教育的一个巨大的不足。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导致的。
第一,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往往本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对于孩子的也是过分重视其学习成绩而轻视了其德育发展。加上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都是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照看,儿童严重缺乏礼仪指导。而且,现在多数子女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娇生惯养使得儿童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不懂得分享和谦让。
第二,市场经济中文明礼仪教育遭受了严重的冲力。社会不良风气严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学校周围有很多的游戏厅或者网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
第三,学校因素。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学校因素是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很多学校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培养主要是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而且,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只是宣传下而已,没有真正落实到教育当中去。其次,学校教育没有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中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文教育人文知识的学习不同,数学教学中无法渗透文明礼仪。最后,因为教师资源的不足,一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不高,更别说对其进行礼仪培养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
基于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现状,做好学校礼仪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科目,小学数学教师在文明礼仪教学上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学是必要的。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文明礼仪教育气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其实涉及到的文明礼仪也是方方面面的。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边学习数学知识,边学习文明礼仪。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堂上,教师先创设一个情景,08年奥运会选址时,北京是56票,巴黎是18票。然后问学生: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也就是56-18=?在计算中,发现56个位上的6不够减8怎么办。有学生提出,要向十位去借。
教师:那要向十位借多少呢?
学生:要借10?
教师:我们向十位借的时候,要怎么借呢它才会借给我们呢?
学生:要先跟它打招呼,然后有礼貌的跟它商量。
教师:对,我们在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借给我们,你们知道了吗?
教师通过一道数学题目引出了向他人借东西的礼仪,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文明礼仪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使得学生在建立文明礼仪意识的基础上,实施文明行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使得学生体会助人为乐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思想的形成是靠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结果。可见良好的思考习惯很重要。对于思维深度,可以从教学设计、问题设置、教师引导层次性几方面入手培养。
教学设计的层次性表现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层次分明,各环节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例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设计了四个环节。①先由生活中分月饼入手初步感知1/2,再通过折长方形纸,认识长方形的1/2,进而总结只要折的是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与折法没有关系,扩展到一般事物无论是一个月饼、一块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②认识分数时,通过折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分别得到1/4,得出结论,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折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③认识几分之几,通过猜测、折、画得到不同的分数。④观察比较分数的大小。张老师的课可谓是大环节连环扣递进,小环节螺旋式深入,引领学生向思维深度纵向发展。
除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在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问题的设置更要层次式递进,引发深入思考。有人说,教师就像把羊群引向水草最肥美的牧羊人,课堂问题好比引导羊群的诱饵,一个比一个有味道。如在一年级学习“九加几”中计算9+4的算理时,如有同学说出:把4拆成1和3,9+1=10,10+3=13,教师要三追问“为什么要把4拆成1和3,拆成2和2行吗?”“9+1的1从哪儿来的,10+3的3从哪儿来?”“除了拆4还有别的拆法吗?”几个连环式追问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凑10法”的算理。
此外,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目中蕴含了各种小故事,这些应用题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计算,更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小故事让学生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例如,“小红从家里带来了20个苹果,要给班级的40位学生分苹果,怎么分大家都有呢?”这个故事可以引申出“分享是一种美德”的礼仪教育。数学教师要善于从这些应用题中提取文明礼仪的教育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礼仪。
小学数学教学中其实蕴含了各种文明礼仪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善于结合数学教学和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一、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文明礼仪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缺失,对于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有着较高可塑性的小学生而言,在这个阶段缺失文明礼仪教育无疑是教育的一个巨大的不足。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导致的。
第一,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大多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往往本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对于孩子的也是过分重视其学习成绩而轻视了其德育发展。加上很多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都是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照看,儿童严重缺乏礼仪指导。而且,现在多数子女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娇生惯养使得儿童养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不懂得分享和谦让。
第二,市场经济中文明礼仪教育遭受了严重的冲力。社会不良风气严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很多学校周围有很多的游戏厅或者网吧,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
第三,学校因素。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学校因素是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最为主要的因素。很多学校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培养主要是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而且,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只是宣传下而已,没有真正落实到教育当中去。其次,学校教育没有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中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语文教育人文知识的学习不同,数学教学中无法渗透文明礼仪。最后,因为教师资源的不足,一些教师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不高,更别说对其进行礼仪培养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
基于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的现状,做好学校礼仪教育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小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科目,小学数学教师在文明礼仪教学上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因此,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学是必要的。如何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1.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文明礼仪教育气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其实涉及到的文明礼仪也是方方面面的。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边学习数学知识,边学习文明礼仪。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堂上,教师先创设一个情景,08年奥运会选址时,北京是56票,巴黎是18票。然后问学生: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也就是56-18=?在计算中,发现56个位上的6不够减8怎么办。有学生提出,要向十位去借。
教师:那要向十位借多少呢?
学生:要借10?
教师:我们向十位借的时候,要怎么借呢它才会借给我们呢?
学生:要先跟它打招呼,然后有礼貌的跟它商量。
教师:对,我们在向别人借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借给我们,你们知道了吗?
教师通过一道数学题目引出了向他人借东西的礼仪,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文明礼仪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不仅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意识
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数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使得学生在建立文明礼仪意识的基础上,实施文明行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合作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使得学生体会助人为乐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拿破仑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种是剑,一种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思想的形成是靠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结果。可见良好的思考习惯很重要。对于思维深度,可以从教学设计、问题设置、教师引导层次性几方面入手培养。
教学设计的层次性表现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层次分明,各环节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例如,特级教师张齐华老师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设计了四个环节。①先由生活中分月饼入手初步感知1/2,再通过折长方形纸,认识长方形的1/2,进而总结只要折的是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与折法没有关系,扩展到一般事物无论是一个月饼、一块蛋糕、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②认识分数时,通过折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分别得到1/4,得出结论,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折法都可以得到同一个分数。③认识几分之几,通过猜测、折、画得到不同的分数。④观察比较分数的大小。张老师的课可谓是大环节连环扣递进,小环节螺旋式深入,引领学生向思维深度纵向发展。
除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在问题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学问题的设置更要层次式递进,引发深入思考。有人说,教师就像把羊群引向水草最肥美的牧羊人,课堂问题好比引导羊群的诱饵,一个比一个有味道。如在一年级学习“九加几”中计算9+4的算理时,如有同学说出:把4拆成1和3,9+1=10,10+3=13,教师要三追问“为什么要把4拆成1和3,拆成2和2行吗?”“9+1的1从哪儿来的,10+3的3从哪儿来?”“除了拆4还有别的拆法吗?”几个连环式追问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凑10法”的算理。
此外,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目中蕴含了各种小故事,这些应用题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计算,更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小故事让学生学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例如,“小红从家里带来了20个苹果,要给班级的40位学生分苹果,怎么分大家都有呢?”这个故事可以引申出“分享是一种美德”的礼仪教育。数学教师要善于从这些应用题中提取文明礼仪的教育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礼仪。
小学数学教学中其实蕴含了各种文明礼仪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应善于结合数学教学和礼仪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